[原創]窗簾與哲學?

[別樣生活,萬卷書萬里路]2021年4月11日,週日,雨,連續1000天閱讀日記第606篇。



新房裝修,千頭萬緒,一磚一瓦,一個螺絲釘都需要親自跑去購買。對於喜歡蝸居在家讀書碼字的我來說,要錢還勉強可以忍受,最主要是要花時間、費精力,那纔是要命。

所以,房子裝修兩年了,還是那般模樣。

於是乎,最近逼迫自己抽出時間一一應對。

前幾天,終於走出書房,喊上閨蜜幫忙去定窗簾。

偌大的建材城裏,窗簾店一家接一家,數量頗多。而每一家店子裏,窗簾少則幾十種,多則達到上百種。藍紫灰、白綠卡……各種顏色看得我眼花繚亂,手感軟的、硬的、不軟不硬的……摸得我的手有點麻木。

每一個店家都展開她們的三寸不爛之舌,紛紛說自己的窗簾有多麼物美價廉,聽的我不知從何判斷。

畢竟,我原來定窗簾,都是簡簡單單讓店家上門,她們推薦了事。所以,對於定窗簾一事,我實在是外行,親自這樣在現場看和做選擇,可說是第一次。

沒有經驗可以參考。

而熱心腸的閨蜜,跟我的觀點顯然不同。

最後,中飯前,我們倆參觀了三四家,閨蜜最喜歡的是第一家,她的理由是:價格合適,店家看起來是基本可靠之人,因爲這個店主不停的鼓勵我們先去其他家看看,做了比較之後再決定。店家的那份自信鼓舞了閨蜜。

而我,似乎有點無所適從之感,覺得各有優缺點,難以取捨。

簡單的中飯後,我們繼續選擇。

按照我向來的思路,我是個凡事喜歡簡化的人。買東西不喜歡囉嗦,買菜幾乎從不問價,看見什麼東西,只要基本如意,總是拿起就付款,頗有許多男性的豪氣。即使回家發現不太好,也從不後悔。如果買貴了,就想,哈哈,那個店主該有多開心啊,再說,人家是做生意的,做生意嘛總是要賺錢的。如果東西買的質量不如意呢,把它扔在一旁。所以,這麼多年來,我這最喜歡網購的人,幾乎從來沒有退過貨。因爲,我嫌退貨麻煩。

所以,飯後,我已經不想再逛了。但是呢,說實話,我又還沒有特別中意的窗簾。其實是因爲,我的心中沒有一個最重要的標準,所以什麼對我來說都是無所謂的,似乎都是一樣的,反而無從選擇。

直到,走到一個二樓全部是做窗簾的地方。我們隨意走進去看。很難得的,遇見了一位男士。他用他的方法,一下就擊中了要害。

他說:你們看,我這種窗簾特別好。

我問:請問好在哪裏呢?

店家自信滿滿:你們看,它的遮光效果是100%。不信的話你們拿你們的手機來看看。

於是,店家先拿出自己的手機,把手電筒打開把布放上去,結果幾乎看不到手電筒的光。然後,再用手電筒的光放在其他布上去和其他的布進行對比,呀,其他的布透出的光線強烈多了。

我心動了。趕緊自己也過去試了試。

果不其然。

我突然就決定了,也知道了自己上午爲什麼沒效率的根源所在:沒有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和方向。就像一艘在大海上飄蕩的船,沒有說我的目的地是東南西北的哪個方向,所以對於我來說哪個方向都是逆風。我就無所適從,只能原地轉圈。

而現在,我明白了對於我而言最重要最根本的選窗簾的標準所在,那就是:遮光效果。至於其他的,比如布是柔軟還是硬一點,價格是高還是低一點,顏色是深一點還是淺一點,看起來更漂亮還是一般……這些都在可以考慮的範圍之內,但是,是在最重要最根本的標準基礎和前提上稍加考慮就可以了。

因爲,家裏之所以要安窗簾,是爲了隱私保密,同時也是爲了睡覺休息。保護隱私,幾乎所有的窗簾布都有這個效果。所以最重要的,是爲了遮光以後更好的休息。家有學齡孩童,以及我這種嗜好讀書碼字的人,睡眠淺,白天的一點點光線可能都會讓我們的睡眠受到影響。

所以,循着這個標準去選窗簾,目標明確,豁然開朗,三下五除二就把窗簾選定了。而且,是特別滿意,再不會後悔的那種。

作爲一個學哲學教哲學多年的高校老師,這件事引起了我諸多追問、省察和反思。

選窗簾這件事不僅僅是這一件事,也是我們做其他事情的參照系。

那就是,無論做任何事情,必須要抓重點,抓根本,抓主流,抓核心,抓關鍵,抓方向。而不要被細枝末節、非重點和主流所迷惑。在想問題辦事情時,始終抓重點和主流,能找出問題的關鍵和核心要素,清楚自己的前進方向,

那麼,我們就會目標明確,邏輯思路清晰,人生能得到簡化,幸福可期,成功在望。而與之相反的思考和行事方法,就會整天陷於東長西短、雞零狗碎,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表面忙忙碌碌,實則毫無成就。這樣的人生,這樣的生活,就會陷在細枝末節裏出不來,就會眉毛鬍子一把抓,想問題做事情就會徒廢功夫、毫無成效。

以日常生活爲例。

這麼多年來,我們家幾乎都選擇住在學校的舊房子裏。

爲什麼不選擇住到小區自己的房子裏去?

雅貝貝一年級第一學期,因爲選擇了河西的公立學校,我們曾在河西住了一學期。我上班,每天來回在路上要兩個多小時。雖在公交車上我都儘量看書,然而,效率低下,讓我苦痛不堪。

於是,第二學期,我果斷選擇從河西的學校搬回來,讓孩子轉學到我學院附近的私立學校就讀。私立學校學費不便宜。但孩子從家到學校,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而我自己,從家到教室,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這樣,我就每天節約了兩三個小時。這麼多時間,全都用來看書碼字,收穫多多。而我諸多同事,每天在路上耗費的時間都有一兩個小時。所以,當他們問我,爲何有時間天天碼字讀書時,我就笑着說那是因爲我住在學校,你們在路上的時間全部被我用來讀書碼字了。

跟金錢比起來,跟住在市區可以更方便逛街購物相比,生命裏最珍貴的,肯定是時間。大自然最殘酷的辯證法告訴我,上帝給我們每個人分配的,都只有短短几十上百年的時間。時間是每個人最稀缺最珍貴的資源,它一去不復返,它永不可以複製,又不可以從別人那裏借。誰擁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誰的生命纔會有更多創造,更多可能。

抓住時間這個生命裏最核心最關鍵的要素,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就有譜了。

就如職業選擇,當初我之所以毫不猶豫選擇大學老師作爲自己的職業,也是因爲,大學老師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些。每週完成我額度的教學任務,剩下的時間都是我自己的。我的時間我做主,就相當於我的生命我做主。

再以育兒爲例。

這個時代,中國大多家長,似乎都有焦慮症。整天忙着各種雞娃。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神經兮兮,把孩子弄得緊張兮兮,家裏經常雞飛狗跳有如戰場。

或許,如果我們做家長的,每天多問幾個爲什麼,學會抓育兒之根本、關鍵和核心,狀況或許會有大的改觀。

我們爲什麼育兒,最根本的是什麼?根本目的是什麼?肯定不是分數,不是文憑,不是上清北,不是跟同學朋友比高低。而是,讓孩子能過上幸福人生,能讓孩子有一定的成就感,活出尊嚴和價值。而這麼看來,分數只是手段,文憑只是手段,考上好大學只是手段,不是核心和關鍵。就像我選窗簾,好看不是根本目的,布料柔軟不是最核心要素,遮光纔是。

所以,對於育兒,我不太看重分數,也不追求孩子一定要上名校。我常常思考,什麼纔是構成孩子一輩子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什麼纔是孩子有成就感,價值感,尊嚴感和幸福感最核心的東西?哪些關鍵因素可以讓孩子更有可能成功?

幸福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生的幸福,在喫喝拉撒睡等生理的基本需求得到一定滿足之後,最關鍵的要素其實就是你的人際關係的深度而並不是金錢的多少、房子的大小、車子的品牌,也不是人際交往的廣度。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他的“幸福五部曲”中說過:決定我們人生最終深度幸福的是,當你夜半3點心情不好的時候,有多少個可以供你傾訴的人(包括家人和朋友等)。這樣的人在你生活中越多,我們越會越幸福。如果,你一個這樣的朋友都沒有,哪怕你坐擁萬貫家財,位高權重,舉臂一呼、應者雲集,你也不會有深度的幸福感。

所以,從上所看,培養孩子建立深度人際關係的能力似乎就是我們育兒最重要的目標之一。而這,需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同理心等。至於分數和上什麼學校,當然不是說他毫無價值和意義,而只是說,我們在抓了根本和最重要的東西的前提下,可以適當關注。

而價值感尊嚴感成就感的來源,跟我們持續不斷的積累和進步分不開。所以,我們不要急在一時一刻,而要着眼於孩子一輩子的功夫。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最需要的,可能是把孩子培養成終身學習者,培養成對一個人一輩子隨時隨地可以找到的不說話的老師——書本的敬畏和熱愛。只要一輩子能向書本請教和學習,孩子一定會有所成就。而這,當然需要激發的,就是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而不是讓孩子只學會在家長老師的監督下短暫學習三年五年十年。一旦沒有家長老師督促,孩子就立馬丟開書本,放任自流,毫無節制,甚至終生不再讀一本有深度的書……

這,似乎纔是教育最應該着眼的點。

可惜,我們的學校老師和家長,很多時候都丟了這個根本和核心轉而去抓一次次具體考試的分數、學區房、名校這樣的細枝末節和非主流。

也因此,從小到大,我把教育雅貝貝最大的重點放在培養她的對書本對閱讀的熱愛上,放在給她買書上。所以,在家裏給她建立了一個小型的家庭圖書館。而不是放在不停給各種補習班交錢。至今爲止,十一歲的雅貝貝,還從沒有在寒暑假和週末去外面上過任何培訓班。而是,她的業餘時間,要不是在家裏跟着我閱讀,要不就是跟着我們出去旅遊。她11歲,讀過上千本書,全中國二十多個省都留下過她的足跡和歡聲笑語。

說到各學科教學,孩子應該學哪些內容,這樣的思路也同樣適用。

筆者發現,許多家長,恨不能讓孩子琴棋書畫吹拉彈唱十八般武藝,樣樣齊全,項項精通。讓孩子英語數學語文歷史地理科技藝術,門門優秀。於是乎,許多孩子沒有周末沒有寒暑假,每天不是在上培訓班就是奔波在上培訓班的路上。沒有戶外活動時間,沒有“斯巴達”時間,只有“雅典”時間。

然而,這麼多要學的內容,孩子只有一個身體,他如何能做到全部優秀呢?

那麼,抓重點抓主流抓關鍵重核心就顯得至關重要。

什麼纔是學科教育的核心和關鍵?

毫無疑問,應該是思維方式。這纔是貫穿所有學科的核心要素。這是“根”,是“本”,其他的學科是這個“根”“本”散發出來的“枝”和“末”。抓住了這個,營養了它,肥壯了它,滋養了它,其他的枝和葉幾乎可以不費太多勁,自然就能得到滋養,變得粗壯肥碩。

然而,猶太教育,美國教育,芬蘭教育,德國教育,法國教育……等極端重視的思維教育內容,在中國幾乎沒有,更別說有專門的思維教育課程了。這,幾乎可以說是我們爲什麼總是讓諾貝爾獎成爲我們心頭之痛最大的根源。因爲,創新能力,最終取決於你的思維方式、思維品格。取決於你的批判性思維,辯證性思維,創造性思維……

而我們的這些思維能力,在整個教育階段,卻幾乎是空白。我們的教育,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精力着眼於孩子的背誦記憶能力。三歲背唐詩,五歲背國學,六歲開始背無窮無盡的課文……似乎我們的教育裏,最重要最關鍵最核心的,是記憶力,模仿力,理解力,而不是融會貫通力,綜合運用力,創新力。

不僅於此。沒有好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格,人生既不能成功更不能幸福。

這方面,筆者曾有諸多相關文章。幸福,跟思維方式、思維品質息息相關。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正反兩個面。那個永遠着眼於事情負面的、悲觀的、消極的那一面的人,在生活裏只學會了抱怨、憤恨,只會習得痛苦、無助。而一個不僅看到陰霾、更能看到陽光,不僅看到負面、更能看到正面的人,他就會習得樂觀、自立自強,會信心滿滿,會勇於接受挑戰。

以一個人盡皆知的例子來分析:管鮑之交。

先大致介紹一下管仲。

管仲,中國古代著名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管仲最開始輔佐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輔佐齊桓公成爲春秋五霸之首。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被尊稱爲“仲父”。病逝後,後人尊稱爲“管子”,譽爲“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他使齊桓公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爲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孔子對管仲做出高度評價。在《論語·憲問篇》中,孔子是這麼說的:“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意思是說,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爲野蠻人了。

管鮑之交之所以能夠成爲千古美談,是因爲鮑叔牙和管仲之間的友情實在是超出常人的理解,鮑叔牙對管仲的那份知遇之恩讓管仲深爲動容,以至於發出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而鮑叔牙跟管仲友誼的小船,按照任何普通人交朋友的觀點和思維方式,早就翻了一百次了?哪裏還有後面管仲協助齊桓公成爲“春秋五霸”中的首霸,建功立業,保護華夏文明這些事件呢?

鮑叔牙是用什麼異於常人的思維方式來看管仲的呢?且讓我們從五件事情細細道來。

1.管仲年輕時,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孤兒寡母,家境貧寒,成本出得少,賺了錢總是多分一些給自己,給鮑叔牙少一些;

2.管仲幫鮑叔牙辦事,總是沒辦成;

3.管仲曾三次出來做官,三次被國君免職;

4.管仲曾三次參加戰爭,三次因爲戰敗而逃亡;

5.公子糾失敗了,召忽殉了節,管仲卻不肯死,寧願被囚禁受辱。

且看常人用尋常思維模式去看管仲的這些行爲,然後在此基礎上可能採取的態度和行爲,以及鮑叔牙不同於常人的看法和態度。

關於第1點。如果我們和朋友一起做生意,朋友出成本出的少,分錢的時候又給自己多分一些。我們肯定會認爲,這樣的朋友自私自利,不可交,不能交,必須遠離。那,後面的故事就全部沒有啦。而鮑叔牙又是如何看待管仲這種行爲的呢?他說,我並不覺得管仲這是貪婪,而只是他的家裏太窮了。家裏窮,這是客觀原因,外部原因。而貪婪,則是性格原因,內部原因。

關於第2點。朋友給我們辦事總是辦不成,我們一般會歸結於是朋友本身能力不夠,天性愚笨。然而鮑叔牙卻覺得,這根本不是管仲能力的問題,而是因爲時機不對。時機不對是我們不可控制的,是外界的原因。能力問題是我們自身的問題,是可控的原因。

關於第3點。出來做官卻被免職這事,鮑叔牙不像一般人把原因歸結爲管仲自身無能,他從不譏笑管仲。他說那是因爲管仲沒有遇上好的國君。鮑叔牙沒有把管仲這件事情歸結爲他自身,而是外界的原因。自身的原因是可控的,而外界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辦法控制的。

關於第4點。參加戰爭卻做逃兵。鮑叔牙不像普通人找到的原因:認爲管仲怯懦,是個膽小鬼。他認爲原因是,管仲還有老母,不能輕易的犧牲生命。普通人找到的原因會導致他們看不起管仲,不願意跟管仲有來往。而鮑叔牙找到的原因,反而使得他敬重管仲,認爲他是個大孝子。

關於第5點。有人殉節,管仲卻不肯死,寧願被囚禁。鮑叔牙不像一般人找到的原因:認爲管仲無恥。他知道管仲不介意小節,卻恨不能成大功立大業,揚名於天下。這種品質,反而是好的,是值得敬佩和學習的。

這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帶給一個人完全不同行事方式的典型案例。如果一個人沒有好的、正確的思維方式,那麼,很可能是一個凡事抱怨外界、跟他人處不好關係、看不見事物更多優點的人。這樣的人,人際關係很難和諧,事業也很難成功,幸福也是奢談。

所以,抓住最根本的思維方式,提升最重要的思維品質,我們就抓住了教育這個問題的根本、關鍵、 要害、核心。這樣,其他的問題就都變成了小問題。

這也是我爲什麼要開設親子歷史課的最大根源。我們顏玉教育研究院的親子歷史課,培養孩子的高端思維品質,良好的思維方式,抓住孩子學習、成長中最需要的“根”和“本”,抓住教育的核心和關鍵,讓孩子從小就贏在真正的起跑線上。

所以,我給上親子歷史課的孩子們說,說不定,我們的孩子中以後能出一個得諾貝爾獎的呢。孩子們大笑着說,說不定不止一個呢。因爲,思維品質提升了,思維方式改變了,思維能力強大了,一切皆有可能哦!

對,我堅定不移地相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

這就是選窗簾這件小事兒帶給我的哲學思考。可能不夠深刻,但說不定對於爲教育焦頭爛額的家長朋友們也會有一點點啓發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