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桂林西湖 與錦鯉親密接觸

遊桂林西山公園的西湖,沒想到竟與錦鯉來了次親密接觸。

初見錦鯉,是多年前在京城一個賓館大廳,隔着玻璃幕牆觀賞,感覺好肥碩、好鮮豔、好漂亮,當聽說一條值上萬元,又覺好高貴。後來到一個錦鯉養殖場參觀,有聽說有的可賣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則視其爲天物了。

好奇心驅使,一旦有了興趣,就得弄個明白:錦鯉本是一種高檔觀賞魚錦鯉,現在成了一個網絡流行語,一種文化現象,指一切跟好運相關的事物,有好運的人,或可帶來好運的事情。其實鯉魚在中國歷史中早已被賦予很多內涵,西漢劉向在《列仙傳》中將鯉魚作爲仙人的坐騎,東漢《三秦傳》已有鯉魚躍龍門的故事,唐代錦鯉二字就出現在詩中“雖慚錦鯉成穿額,忝獲驪龍不寐珠”。而現代錦鯉則是由日本進入中國,時間不過百年,但由於其獨具陽剛特色的美、長壽的特質、旺風水的特質,以及來源於中國的鯉魚的美好寓意,所以“錦鯉”被現代中國人賦予美好富貴的象徵。

聽說西山公園的西湖中放養着很多錦鯉後,欣然前往,一刻也不肯耽誤。


坐上公交車,手機百度西山公園,如是說:在秀峯區西山路東段,湘桂鐵路西側,距市中心廣場2公里,佔地面積125萬平方米,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便成爲旅遊勝地,是桂林最早被開發的旅遊景區。景區由西山羣峯、西湖及隱山組成,裏面羣峯環繞聳立,西湖、桃花江相映帶,形成山重水複的奇景。每近黃昏,夕陽斜掛山峯,雲林變幻、金光萬道、紫氣蒸騰,是爲膾炙人口的桂林老八景之“西峯夕照”。此外,據載唐代天下西湖三十六,以桂林西湖爲大,南宋范成大說:“隱山六洞,皆在西湖中,廣袤數百里。”湖水明透如鏡,山巒翠彩,倒映水中,是全中國唯一山水相連的西湖。

下車,入西山公園大門,迎接的是一片並不太大水面,很是懷疑這就是傳說中的西湖。朋友介紹歷史記載西湖水面最大時爲700多畝。唐吳武陵《新開隱山記》稱,“可以走方舟,可以泛畫船,渺然有江海趣。”宋鮑同《復西湖記》雲:“望之蒼茫皎激,千峯影落,霽色秋清,景物輝煌,轉盼若新。”其後數百年,污泥淤積,載水脈惟餘一線。現在的西湖1988年修建的,約70餘畝。


西湖不大,卻移步即景,引人入勝。湖中荷香漣漪,煙波嫋嫋,向西入桃花江,向東通灕江。沿湖岸東行,一玲瓏小山若隱若現,這應該就是隱山。果然,繞過山體見一小門,上刻“隱山六洞”,門柱有一對聯“層林掩映一山碧,曲徑迴環六洞幽”。入門,見一標牌介紹:隱山,原名盤龍崗。唐代桂州刺史游經此處,遠望山崗爲綠樹掩映,臥西湖之中,有處子之靜,近遊則一山盡空,巖洞互透,穿行其間,美景層出不窮,因感慨其外樸內華,風景奇絕,命名曰隱山。隱山雖小,卻有大大小小巖洞十餘個,且相互連通。著名的有北牖洞、朝陽洞、白雀洞、嘉蓮洞、南華洞、夕陽洞,合稱隱山六洞。清代學者阮元所著《隱山銘》中說:“一山盡空,六洞互透。”六洞各呈姿態,多與泉水相連,成爲地下“龍宮”,人稱“八桂巖洞最奇絕處”。

急於去看錦鯉,對隱山六洞只能是過而不入。繞到隱山西側,正好是西湖東岸。眼前的西湖像一個曼妙的女子,美的清新溫婉,欲說還休,別具情調。曲折石橋自隱山腳下向湖中延伸,亦是風姿綽約,令人留連。綠樹羣峯倒影湖中,更顯綠意盎然,宛若仙境。白雲密佈的空中,一小片湛藍的天露了出來,恰好倒映到湖中綠色方格造型中的一個小格里,藍天和水中綠荷相映成趣。漫步石橋,徜徉其間,品讀“觀音降惡龍,聖水化西湖”的傳說,體會着“佛湖”的妙處。


湖邊有人帶着孩子向湖中投食,一尾尾錦鯉簇擁而至,爭着搶着擠着,向人們示好。西湖裏的錦鯉是人們放生的,漫步岸邊,錦鯉隨行,一種很是別樣的、沁入心脾的感受油然而生。“錦鯉轉運、錦鯉祈願、錦鯉保佑、錦鯉還願、落難錦鯉、黑錦鯉、中國錦鯉、錦鯉本鯉”一大串詞語冒了出來,彎下身,將手伸入水中,慢慢觸摸錦鯉,整個人輕輕籠在了這美好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