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訓練不僅僅是體能訓練,看完你就明白了(附18個感統訓練小遊戲)

許多家長不知道感覺統合是什麼。只是把感統訓練看成一種簡單的運動方式,致使許多感統失調的孩子不能在最佳時期得到專業的幫助。

事實上,目前有八成左右的孩子被感統失調所困擾。孩子們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與身心健康都受影響,卻未被別人看見和理解。家長和社會一味用正常的標準去要求、衡量與評論他們,孩子們心裏有苦說不出。

家長總是安慰自己,“別老認爲自己孩子有問題” 、“我們以前不做感統訓練,現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嗎?”、“感統訓練不就是體能運動嗎?你帶孩子多跑跑步不就行了?”……

所以直到孩子上小學後無法正常上課、無法應對一般功課時,家長才開始着急、焦慮起來。

感統訓練,絕非簡單的運動。感統訓練雖然是以運動的形式進行,但它並非是一般的體育運動,下面的例子可以說明。

夫妻倆都是體育老師,但是,他們8歲的的女兒小美感統失調卻很明顯。雖然兩夫妻都很注重女兒的運動健康,從小就培養女兒運動的習慣,但女兒在肢體協調、前庭平衡、視覺空間和上臂肌肉張力等方面卻發展得很不足,造成孩子做事費勁、記憶差、容易疲乏等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

12歲的男孩阿正,從7歲開始跟專業教練學乒乓球。練了快5年了,雙側肢體協調卻很一般,跑起步來,雙手臂不會協調擺動;手臂無力,吊環3秒都堅持不了;視覺空間發展不足,找東西時明明在眼前卻看不見;前庭覺發展也不足,學習能力不高。

還有更多的實例,不再一一列舉。

這些事實說明,感統訓練並非體育運動,也並非一般的遊戲活動。沒有針對性的玩耍和鍛鍊,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並沒有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最大限度的提升。

感統訓練跟體育運動有什麼區別?

感統訓練是通過針對性強、刺激力度恰當的足量身體感官刺激活動,來促進大腦形成新的網絡連結,以便更加完善機體的神經系統功能,進而展現出更良好的生命狀態、生活能力與學習能力。

感統訓練強調針對性,因人而異,需要專業測評後根據個案身體能力發展水平、心理狀態、能量高低等來設定訓練方案。

而體育運動,就拿跑步來講,長時間的跑步,機體已經習慣同一動作的節律和速度,如要引起大腦的反應,需要更大的刺激量才能達成,這樣很容易引起肌肉和骨骼的勞損。

另外,長期跑步,身體已經形成慣性反射,無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也能輕鬆地進行。聽歌邊聊天,感覺不在身體上,各感官得不到刺激,大腦對肌肉和骨骼的動作無法產生新的反應。

所以,對於身體平衡控制不好的孩子,需要多角度的刺激前庭覺才能改善平衡情況。如果只是跑步,或做單一運動,幫助不大。更重要的是,體育運動無法給予孩子提供針對性的訓練。

比如:

對於重力感嚴重不足的孩子,身體協調差,一跑就累;

視覺空間感差的孩子,一上自行車就恐高,動彈不得;

身體笨重,肢體不協調的孩子,一動就摔跤;

手眼協調不好的孩子,無法準確接球。

家長和體育老師如果不懂感覺統合理論,就無法理解孩子的“做不到”,甚至會認爲“就是不會纔要練,練久了就會”而強迫孩子去做,給孩子造成了強大的心理壓力。

總之,感覺統合訓練不同於一般的體能活動或遊戲。它是個別化、針對性強的、促進身體神經系統完善的能力開發活動,必須經過教育、心理和生理三方信息整合的專業測評後,根據測評結果才能進行有效性的訓練。

感覺統合是人類的本能,是一切能力的基礎。所以,請大家一定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幫助孩子把身體一切能力發展的根基,用針對性的感覺統合訓練打造好。讓他在成長過程中,能客觀、理智、輕鬆、愉快地面對一切人事物,創造出屬於自己輕鬆、美好的人生。

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關於兒童感覺統合生理髮展3個階段:

一、嬰兒期(3歲前)

個體完成自身解剖結構的完整構建、生理機能的完善以及多個領域基本能力的初步發展,具備與外界進行互動的動作、感覺、認知、言語及社交等基本能力。

表現爲個體接受外界刺激並有反應。

二、幼兒期(3~7歲)

個體的體格在增長,內外器官的生理機能進一步發展,物質及能量代謝水平快速提高,各種專用信息傳遞通道間的聯繫與交流更加豐富,中樞具備了對不同類型信息的整合能力。

在這個階段,本體感覺、前庭覺、觸壓覺、視覺、聽覺及軀體運動各系統可很好運作,並實現系統間的協同運作,並在身體運動協調性、感知-動作協調性、注意力、記憶力、言語表達能力、意志品質及情緒管理有了較好發展,基本滿足獨立生活學習和交往的需要。

表現爲個體與環境能夠交換信息和控制本體。

這個階段是各種基本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

三、兒童期(7歲~青春期)

這個階段延續前期的生理機能發展,並進一步提高,增強了肌力、耐力、肌肉組織能量代謝水平。主要表現爲量的積累。感覺器官及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基本成熟,趨近成人水平,大腦高級功能進一步發展,成爲影響感覺統合能力的主要因素,此時注意力、記憶力、學習能力、自我監控能力、表達能力等高級心理功能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可以有效控制低位中樞以外周器官的活動。

表現爲個體可以完成複雜的動作技能以及認知、言語等。

當寶寶開始翻身、爬行,就得開始加入感統訓練的行列嘍!

那麼,接下來分享一些0~6歲兒童在家玩的感覺統合小遊戲,輔助改善感統失調症狀,預防和提升感覺統合的能力。

1、刷子脫敏

訓練目的:加強皮膚的接觸刺激,減少觸覺防禦。

玩法:家長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觸覺防禦性較少的部位,然後漸漸過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腳的部位,先刷腳趾、腳跟、然後漸漸過度到刷腳的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覆地嘗試,直至孩子習慣這種觸覺刺激。

2、神奇的口袋

訓練目的:使用觸摸覺和視覺進行判斷,刺激右腦發展。

玩法:找一個漂亮的口袋,放進3-5樣玩具或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問他摸到了什麼,請他拿出來,看看對不對。

大一點的孩子家長提供指令要拿什麼東西,讓孩子按指令找出來。再大的話,可以嘗試否定指令,如:"請你把不能喝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藍色的東西拿出來"等等加大難度。

3、貼五官

訓練目的:提升觸覺敏感度、手眼的協調能力,增進辨識力。

玩法:準備一張硬紙板,紙板上面有人的頭形,可加上“頭髮”之類,使頭形更爲生動,製作好可貼的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先讓孩子認識一下自己的五官,要求能說出自己五官的名稱,然後拿出準備好的五官圖片讓孩子辨認。家長可先示範貼,也可有意識地把五官位置貼錯,讓孩子分辨正確與否,同時請孩子把錯的糾正過來。然後讓孩子自己操作,爸爸媽媽加以指導。

4、轉椅遊戲

訓練目的:調節中心與平衡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轉椅內,家長在一旁旋轉椅子,速度逐漸加快。

難度設置:A開始時爲避免孩子緊張,可讓其雙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習慣後要求其兩手自然放在腿上靠身體控制重心,並閉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帶將其雙眼矇住。

5、嚐嚐酸甜苦辣鹹

訓練目的:加強兒童味覺刺激。

玩法:用筷子沾點醋或檸檬汁、糖、苦瓜汁、辣椒、鹽等,給寶寶喫並告訴寶寶這些味道的名稱如:辣的。味覺的訓練越小的寶寶效果會越好,1歲內的孩子雖然不會表達,但是長期的輸入,孩子的味覺會很靈敏。

6、灌籃高手

訓練目的:刺激前庭系統,培養孩子專注力,訓練大肌肉張力和動作企劃能力。

玩法:爸爸媽媽將雙手擡起圍成圓圈,讓孩子將皮球投進父母雙手圍成的籃球筐,籃筐要比孩子的身高高一些。可以先讓孩子離近一點,後面再慢慢的拉寬距離。

7、猜猜看

訓練目的:增進聽覺理解力和聽覺記憶力。

玩法:將不同材質的物品(綠豆、石子、鈕釦等)裝入不同的瓶子,把口封緊。讓寶寶把眼睛閉上,搖動瓶子讓孩子區辨各種不同聲音,讓寶寶猜一猜晃動的發出聲音的瓶子裏裝的是什麼。

8、聽指令做動作

訓練目標:提升聽覺注意力和聽覺辨別能力,提高聽覺和動知覺統合的統合能力,提升學習能力。

玩法:1-3歲的寶寶可以做一步或二步指令,兩步指令如:舉手彎腰,3-6歲的孩子可以聽指令做相反動作,如一部指令:摸左耳朵,孩子動作要摸右耳朵,如二步指令:用右手捂住左眼,孩子的動作是用左手捂住右眼。

9、籃球座椅

訓練目標:提高孩子平衡能力,訓練注意力和耐力。

玩法:2歲以上孩子可以把籃球當座椅,例如坐在上面保持平衡聽故事,4-6歲孩子可以延伸到坐在籃球上欣賞音樂、頭頂書保持平衡。

注意:避免摔倒,雙腿與雙腳要求併攏。

10、袋鼠跳

訓練目標:提升平衡感、增進親子情感。

玩法:家裏不用的大口袋,孩子在袋子裏站直,雙手抓住袋口的兩邊,做原地起跳和向前袋鼠跳。家長可以備一個更大的口袋,跟孩子一起親子袋鼠跳。

11、小飛機

訓練目的:刺激前庭平衡能力發展。

玩法:家長平躺在牀/地板上,兩手掐住寶寶的腋窩下,讓寶寶慢慢“起飛”,向前飛,向後飛。飛到左邊再飛到右邊,讓寶寶體驗舒適的飛翔感覺。可以在寶寶身體硬朗一些玩這個遊戲。

12、拔蘿蔔

訓練目的:用身體運動感受節奏。

玩法:孩子躺在牀上當蘿蔔,家長拎起寶寶雙腳腳踝往斜上方邊拔邊有節奏地唱“拔蘿蔔,拔蘿蔔,嘿呦嘿呦,拔蘿蔔!嘿呦嘿呦,拔蘿蔔!”隨着節奏反覆彎曲和伸直孩子膝蓋,最後“拔出來囉!”然後拉直孩子的腿。搓搓小腳丫,“蘿蔔洗乾淨啦,媽媽要來喫蘿蔔嘍”,再不配合的熊孩子都會喜歡這個遊戲。

13、毛巾船搖啊搖

訓練目的:調整前庭平衡機能,提升本體感。

玩法:找一條長毛巾/毛毯/牀單,讓孩子趴臥/仰臥在毛巾上,爸爸媽媽抓緊牀單4個角,將其前後左右上下晃動。嘴裏念"毛巾船搖啊搖,毛巾船晃啊晃,毛巾船搖搖晃晃越過大海浪,左邊搖,右邊晃,前面衝,後面拽,上去越過大海浪,下來碰碰小礁石。"

14、走直線和曲線

訓練目的:刺激前庭系統、促進平衡能力發展。

玩法:在地上劃一條直線,讓孩子伸平胳膊保持身體平衡,踩着直線行走。熟練後,可改成曲線或頭頂東西,增加遊戲難度和趣味性。

15、投球

訓練目的:加強動作控制、空間距離判斷能力,提升手眼協調,視覺追蹤能力。

玩法:把家裏的廢報紙揉成球(最好當着孩子面或是讓孩子一起幫忙哦),放個臉盆或是紙簍在不遠處,示範孩子“投球”,這個遊戲可以玩到很大,等孩子大一些適當調整球的大小和筐子的遠近。報紙球還可以滾啊、踢啊、丟啊,撿啊,爸媽們可自行開腦洞。

16、你來跟我一起做

訓練目的:訓練空間方位知覺。

訓練要求:家長和孩子並排站在大鏡子前面,家長做一個動作,讓孩子模仿。動作以點頭,雙手在身體的上下、左右、前後拍手,左右前後移動身體以及轉身等動作爲主。

難度設置:A、開始時家長的動作要做得慢些並多次重複動作;B、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強,可讓孩子邊模仿邊說出動作的方位。

17、過關斬將

訓練目的:訓練孩子的本體覺,提升孩子動作企劃能力,大小肌肉動作協調能力。

玩法:把枕頭、靠墊、小椅子等安全障礙物放置在客廳空曠的地方,隨機擺放順序。小一點的孩子可讓他空手跨越障礙物,然後加大難度讓孩子手拿物品或頭頂物品跨越障礙物。

18、百變紙箱

訓練目標 :狹窄的空間可增強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寶寶對空間知覺和方向感,提升孩子的大運動能力,鍛鍊前庭覺和提升本體感,空間知覺的發展會讓寶寶情緒更加穩定。

玩法1:準備一個比較結實的紙板箱,逗引寶寶爬進紙箱裏,“這是寶寶的家”,讓他坐一坐,扶着站一站;

玩法2:當寶寶把玩具裝進大紙盒裏時,你可教寶寶推動大紙盒,“嘀嘀嘀,大卡車開來了,送貨來啦!”

玩法3:大紙箱去掉蓋和底(這裏需要超大號的紙箱哦) ,像山洞一樣,0-3歲的寶寶可以鑽隧道,2-6歲的孩子可以和家長同方向並列跪趴在紙箱裏面,兩人臉對着紙箱內壁同時向前爬行,就像大車輪在轉動一樣。

統感雖然有一部分是先天的,也就是說在出生之前就已經決定了的,另一部分是後天原因造成的我們可以改變。後天原因包括哺育不當或者教育不當。

前者比如:幼兒觸覺刺激缺乏及活動不足;孩子出生後家長搖抱少,孩子靜坐比較多,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範圍;過分溺愛孩子,不讓孩子哭,造成孩子心肺功能減弱,口腔肌肉缺乏鍛鍊;不注重孩子適齡基本能力的訓練,缺乏運動、缺乏遊戲;缺少夥伴,羣體生活不足,造成語言發育遲緩。

後者比如:對幼兒過度保護,劇烈競爭的教育方式造成兒童心裏緊張而引起的感覺統合不足;過早的進行認知教育,對孩子要求過高、限制過多;不尊重幼兒的基本權利,不注重個性培養,素質教育;電視、遊戲機成爲孩子的主要玩具,孩子交流、活動過少;生活環境過於封閉,孩子聽的少、說的少,孩子的堅持性和等待性差,遇到事情的變通能力差;物質上過於寬鬆精神上有些苛刻,對孩子的情感愛撫不夠,使孩子肌膚飢渴等等。

因此剛出生的小寶寶,一般來說不需要過分的統感專門訓練,而是需要父母們仔細觀察,通過各種親子互動行爲和遊戲,來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0-3歲是感統失調的黃金預防階段,3-6歲是感統失調的關鍵訓練階段,6-9歲是感統失調的補救訓練階段,9-12歲是感統失調的搶救加強訓練階段,越早干預,效果越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