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孩子:自主性成长法则

欲望是从小有了的,它也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除了人类其他物种也同样存在这一现象,像是动物对食物的欲望,植物对某些有利于它生长成份的渴求,这可以说也是欲望的一部分。认真的探究下去,里面的内容量是宏大的,而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自律性这个话题可以说对于他们是更为高深的。

当孩子在3岁、6岁、15岁等不同的年龄段,他会有不同的需求,面对不同的外界诱惑会有不同的表现行为。作为父母在这个时候伤透了脑筋,个个都是棘手的问题,却又几乎每天都得面对。

《自律的孩子有大格局》这本书里说“孩子永远无法理解自己感受之外的事情,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领悟,并实现由内而外的成长。”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可能从孩子期过来的我们是深有体会的。以前时常埋怨父母的行为总是过于武断,甚至是暴力管教;现如今自己成了他们发誓绝不让孩子承受一样的对待,要以理服人,却又收效甚微。

在《自律的孩子有大格局》里主要说了“自主性成长法则”,里面的一些点还是能让人有所触动的。总的概括来说,它觉得父母应该在孩子的成长生活当好一个顾问的角色,为他分析利弊,也该为他提供选项,给他选择的权力,尊重他才是他的人生主角这个事实。不该代替或逼迫孩子成长,而是该逼自己适时、适当的放手,让他明白冬天不戴手套会冻手,为什么冬天会有手套这个东西存在的道理。

许多人总是评论某个孩子乖不乖,懂不懂事,其实大部分孩子的自律也是循序渐进培养出来的。大部分的家庭都会有“过度保护的妈妈”、“强势的爸爸”,当然可能人物在不同的家庭或许有所不同,但现象一定是相通的。而顾问型的父母与主动成长的孩子他们的相处方式是,父母放手、孩子自主成长、在自主成长中学会自律。同样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后者就好比是把卫星送上了轨道,孩子可以在这个世界自行运转,其实为人父母的使命不也就该这样吗?

培养的过程有许多点都是父母常犯、常见的,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并且故意放大,而“孩子是杰出的观察家,却是糟糕的翻译官”,孩子在一连串的心理暗示中长大,没有鼓励,缺乏自信,增强挫败感,变得自卑。知道这个道理的同时也要懂得赞扬和鼓励的区别,才能更好引导孩子的心理。在清楚父母自身角色位置时,也要注意身边人带给孩子的影响,比如爷爷奶奶等。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自主、自律书中给出了许多案例,也分析建议了个中尺度分寸,讲解了给孩子提供选择的九个技巧,关注到了孩子的性格问题、生活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社会呢能力、价值观等方面。

让孩子独自去面对问题,释放最大潜能,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变得自信、自律,从而形成自控力,抵御诱惑,做出正确的选择,拥有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形成他自己的人生格局这才是健康的成长方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