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偏差、認知、選擇判斷和行動互相影響

“當我們設定一個假設的時候,大腦就會自動進入搜索模式,掃描周圍的支持數據,這既不是好的學習方法,也不是好的研究方法。更糟糕的是,我們通常甚至沒有意識到這種確認偏差(或自我偏差[13])在潛移默化地干預我們的生活。”——申克.阿倫斯,《卡片筆記寫作法:如何實現從閱讀到寫作》


人的言語和行爲受其思想和認知水平所限制。你相信什麼就會看到什麼,或者說你知道什麼就會看到什麼。

比如,當你在懷孕的時候,你會發現滿大街都是懷孕的人;當你開寶馬的時候,你同樣也會看到滿大街都是開寶馬的人。這是因爲我們的大腦會自動過濾掉與我們當時的認知和想法不相關的信息,自動關注我們已經瞭解的信息。

記得我剖腹產生完兒子的那天,公婆都來了。醫生和護士再三叮囑在放屁之前只能喝白粥和蘿蔔水,並且病房牆上也貼了相關的飲食指南。

可是公婆對醫生的話聽而不聞,對飲食指南視而不見,一直在說喝白粥哪來的奶給孩子喫?即使我多次跟他們提起醫生的囑咐,他們也不信。他們不停地說老家的人剛生完孩子就吃麪疙瘩打雞蛋。

剖腹產第二天,公婆熬了雞湯送到病房。我那時不僅沒有放屁,還便祕。沒辦法,我只能喫飯喝雞湯,結果嚴重堵奶,硬得像兩塊石頭。醫生斥責了公婆,又要求老公給我按摩,把奶塊揉散,否則會引起乳腺炎。按摩硬邦邦的乳房把我疼得眼淚直流。

其實,自我偏差真的影響人的方方面面,最終決定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和判斷力。自我偏差或者說認知決定了人們會選擇性地相信一些他們認爲正確的、習以爲常的東西,進而採取相應的行動。

互聯網也會根據你的瀏覽偏好推送相關內容,比如你經常瀏覽汽車相關的內容,你就會經常接收到和汽車有關的信息推送;你經常瀏覽家長裏短的內容,也會經常接收到相關的內容推送。

對於互聯網來說,這種推送是一種營銷模式,但是對於個人來說,我們的一些特徵或者喜好被不斷強化。

被推送信息的結果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在於你對某個事物的認知也許更深入了;有弊的方面在於你的認知變得更加固化而難以改變了。

“自我偏差——認知——選擇判斷——行動”是一系列具有內在聯繫的事物,而非外部力量所能改變。

這就好比將一個人扔進一片知識海洋裏,他並不能成爲全領域的專家。因爲他只能看到、相信、選擇與他的認知水平相當的知識。他們也只選擇與他們有着共同或相近的認知和愛好的人做朋友。

#認知#確認偏差#閱讀筆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