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洲公園 最古老又最年輕

在桂林市中心,如果找一個地方,走進深處,不見山、不見水、不見城市建築,環繞着的是蔭蔭綠樹,腳下是青青綠地,滿眼是繽紛花草,也就只有訾洲公園了。


桂林的午後很熱,太陽很烈,進入公園大門的遊人撐起了遮陽傘,籍着傘下的一小片陰涼,快速跨過灕江叉河上的漢白玉橋,走過詩畫廣場,進入濃濃綠陰中,一下子就涼爽了許多。

找片樹蔭坐下,慢慢品讀訾洲舊事:訾洲,灕水環繞,羣山環繞,羣山簇擁,因唐代洲上曾有訾姓人家住而得名,呈條形如舟浮水中,又稱浮洲。在煙雨瀰漫的時節,雲紗霧幔,訾洲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嵐霧繚繞,洲島隱約可見,或淡或濃,猶如一幅水墨畫卷,充滿詩情畫意,訾洲煙雨是桂林著名的老八景之一。開發訾洲第一人,一說是唐代桂州刺史兼桂觀察使裴行立在洲上建燕亭,立飛閣、植花木,開桂林山水園林整體規劃開發建設先河,其好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應邀登洲遊覽時,作名篇《訾洲亭記》,稱其“晝極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灝氣回合,邃然萬變,若與安期、羨門接於物外。”一說是南宋詞人張孝祥,在桂林爲官二年,作有《訾洲即事》:“一雨便清涼,風回百草香。雲山米家畫,水竹輞川莊。僧賦蠲新帖,牆榛斬舊行。歸鞍乘晚霽,空翠滿輕裝。”

訾洲公園有不少石刻和展牌,大多采用了唐代開始建園的說法。擇一篇記下以爲印證;“訾洲島,灕江上最著名的一座洲島,始建於唐元和十三年(公園818年),距今已有1200年曆史,是桂林有史可考最早的園林遺址,和城徽象山水月融爲一體交相輝映,是千年來文人墨客尋訪象鼻山的歷史發源地和絕佳角度。”由此可見,訾洲公園無疑是桂林最古老的公園。

身爲俗人,與文人墨客自是無緣,同自己一樣的遊客卻是熙熙攘攘,不時還有打聽路線的:“到象山水月怎麼走?”各種冠木遮天蔽日,看不見山,看不見水,看不見城市建築,怎麼看得見象山?帶着疑問,隨着人流,走向島的西側。果然,灕江露出來了,象山露出來了。時間已近傍晚,太陽在象山後面照射過來,雖然沒有辦法看清楚,但逆光角度,觀賞光輝四射的象山也是一種別樣的感受了。


把象山留給別人,自己悄悄回到島的深處,慢慢走,細細品,佳木蔥蘢,翠竹搖風,境地清幽。現在的訾洲公園是2011年建成開園的,形成了飛瀑落虹、詩畫汗青、楓葉留丹、煙雨涵碧、竹林清境、香樟擁翠、幽篁傘蓋、銀杏淌金、碑亭流芳、江山水月等10個新景觀,既是市民休閒娛樂健身好去處,也是中外遊客遊覽桂林山水、領略桂林文化的旅遊新亮點,於是稱它爲桂林最年輕的公園一點也不爲過。


集最古老最年輕於一身的訾洲公園,更像是一個處於鬧市的世外桃源。除了觀看象山的地方熙熙攘攘,別的地方就安靜了許多。東部有一大片草坪,很是寬闊空蕩,遊人或踏草而過、或席草而臥、或弄姿拍照,閒適從容,怡然自得。草坪盡頭有片竹林,林中燕亭,就是柳宗元《訾洲亭記》訾洲島園林規劃開始的亭子。而竹林便是“竹林幽徑”了,高高的鳳尾竹、甜竹,因爲太高而垂下了腰,如圓拱擋住了天空,陽光透過層層竹葉,撒到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陣風吹過,翠竹不停晃動,竹葉沙沙作響,竹影和光斑也跟着搖曳。


走走停停,幾個小時過去,感覺一切都空了許多、淨了許多。忽然想起基辛格的一段話:“過去,我總認爲中國山水畫是畫家們浪漫主義的構想,看了桂林山水方知道這是現實主義的寫真。”而眼前的訾洲公園既是現實主義的寫真,更是浪漫主義的構想,不是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