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詩二首

今日曝書,從書櫥上發現一本《禪宗七經》書頁內藏着一頁紙,上面題着兩首詩,一首詩題曰山居吟,一首詩題曰詠邢州玉泉寺兼呈淨慧禪師,從詩末的題記中,此詩寫於乙酉年春分日,距今已逾十五載矣。

《禪宗七經》是由恩師淨慧法師編輯成冊的,記得當年我入丈室請益,問禪於恩師,恩師親手贈送我一冊禪書,並且告誡我:“七經熟,則宗門通,佛事畢矣!”忽忽十數載彈指而過,禪門七經有六經用力究研過,唯楞伽一經,經文隱晦枯澀,佶屈聱牙,尚未曾完整地誦讀一遍,委實有負恩師苦心。

昔年隨師問學於邢臺龍山玉泉古剎,當時古寺破壞殆盡,八九位弟子白日營務勞作,夜裏聽聞恩師講經說禪,日子雖然清苦勞累,精神卻充盈喜樂。那時師父讓我做典座之職,每日做二十多人的飯之外,還要天不亮就起牀到40裏遠的市區農貿批發市場買菜,麪包車行走在鄉間公路上,我就靜觀羣山、村落和遠方的地平線,構思着詩歌,甚至在嘈雜的菜市場裏,我還練就了一邊和小販討價還價,一邊推敲着詩句的平仄對仗,幹活寫詩兩不誤,詩興大發的時候每個月能寫數百首詩呢!帳本上,發票上,隨手從地面撿到的煙盒上都密密麻麻地寫滿詩句,禪修可開發累世的宿慧,此言不虛。

當初淨慧恩師修繕邢州玉泉寺,一者喜愛此地的清幽,一者打算在斯處養疾終老,可是,待到古剎重興之後,其養疾修禪的夙願依然不能實現,信衆們又會堅請他去修復別處的道場,看到老和尚一生風塵奔波如此辛苦,我思想開了小車,最後做了一個逃兵,躲進深山林泉修個小乘法門,甘做一名自了漢。如今,恩師已圓寂多年,他所提倡的生活已經在宗門中蔚然成風,作爲弟子的不屑我輩,由於種種因緣,而不能將吾師的妙法傳諸於世,心中佈滿無盡的自責與愧疚。

淨慧禪師創立的生活禪的宗旨: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於當下,將佛法融化於世間,將個人融化於大衆,其實每一句話落實在現實生活中無一不需要巨大的定力、智慧和對於濟度衆生的慈悲。淨慧禪師在人生的最後一部書《守望良心》的序言裏寫道:“個人與社會要以信仰爲根本,培養做人的神聖感;要以因果爲原則,培養做人的敬畏感;以良心爲保證,培養做人的責任感;要以道德爲操守,培養做人的尊嚴感;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人恪守此八字方針,養成神聖之感、敬畏之感、責任之感、尊嚴之感,社會的淳風美俗就望形成,社會的和諧,人生的幸福就有了保障。”老和尚所倡導的,恰恰是當今社會所遺失的,可謂在修行的路上,任重而道遠。

附錄兩道佚詩,以此緬懷已故恩師淨慧上人。

詠邢州玉泉寺兼呈淨慧上人

堂前歲寒見精神,

寺外碧玉映禪心。

隨師亦作二養記,[注]

擔柴運水樂泉林。

荒村蕭寺,古柏清泉,問學有明師,論詩有雅友,一介畸僧更復何求?時在乙酉春分日於邢州玉泉禪寺五葉堂。

[注]:二養,吾師曾語諸弟子云:“息影山寺爲養老養疾計也。”

山居吟

削髮披緇塵債了,

餐風飲霞走百城。

無心清史萬戶侯,

有緣黃卷一部經。

誦梵貝葉開覺路,

參禪拈花悟無生。

興來石上舒一嘯,

雲深閒臥靈鷲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