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思維模型是最寶貴的財富(二)

第一期這節的內容思考過,也動筆寫過,第二期再有一點補充。

前些看羣裏交流時,有位朋友稱王川的思維模型是屠龍技,感覺很高大上,但生活還是要落在柴米油鹽上,建議我們不要沉溺其中。屠龍技這個詞我記住了,他的觀點我也是部分認同的。

1、我們這些主動來學習的人,都是有一定辨識能力的成年人,對各種知識的學習肯定是採取揚棄的模式,特別這類“無用之學”。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沒有的拿來先建立,比已有好的拿來直接用,感覺比原來差就放棄。我覺得他的思考段位很高,先堅定地學習再說吧。

2、思維模型當然最重要。人可以相對簡化爲一個動物性的肉體,加上一個藏在大腦裏的思維體,都是在演化之中的。其中肉體的演化很慢很慢,看到的只是與普通動物基本一致的運作模式,這方面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其實很小。而思維方面相對就變化很快,且差別巨大,古代人現代人,外國人中國人,不同信仰的人以及無神論者,正常人與精神障礙患者,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很容易看出來。不然怎麼會有很多人知道霍金呢,不就是因爲他殘缺身體的大腦裏的那“一點點”思維嗎?

思維模型方面呢,托勒密時期,不斷完善的以“地心說”觀點爲基礎建立的行星運行模型,結合當時觀測結論,是越來越複雜,導致完全難以理解。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許多無法理解的觀測現象豁然開朗。隨着觀測技術的發展,對宇宙的認識早已面目全非。

3、有用嗎?這些就是屠龍技,跟我們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是很有些距離的。這樣看吧,“磨刀不誤砍柴工”,把思維模型的學習當做磨刀就好了。

新冠疫情之前,我剛看了關於清末東北防治鼠疫成功的例子,也知道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歷史,知道抗體產生和疫苗研製的機理,知道了死亡率與傳播率的關係,在我因爲職業需要在一線抗擊新冠時,我個人真的沒有那麼恐慌,也帶着穩定了親戚朋友和一大批周邊的人。

有時我們磕磕碰碰總結出一點經驗,暗自竊喜,但某天突然發現前人早就總結出來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非常鬱悶。然而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有更多好的路徑在某處放着,等着我們去發現。

4、怎麼辦?什麼途徑進化我們的思維模型?王川介紹的每年閱讀500本書,博覽羣書。我們從小到大,從學生到工作崗位,家庭教育,學校課堂,社會經歷…都是不停地塑造我們的思維。自學階段,當然是更快更多地接受好的思維,爲己所用。

500本書搞不定可以少搞,主要是在於精力和時間。羣友有的在創業,有的在經營實體,有的在四處奔波,像我的桌上一堆案卷要看要定意見,在“八小時之外”能拿出多少注意力放在學習上?這纔是重點。

認識到思維模型的重要性,能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就會更多。

5、我目前最欣賞的一句話是波普爾的:“我們都是被關進自己認知框架的囚徒”。一方面我們要努力擴大這個認知框架,另一方面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一個認知框架也侷限了我們自己。

現代科技的便捷,讓我們更快速地接觸到各方面的知識,相比古人求學艱難,這是一種何等的幸運。當浩如煙海的知識撲面而來,我們如何找到最有價值的部分?所以我們跟隨優秀思考者的腳步,優化自己的思維模型。

2021071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