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怪誕科學》以有趣的科普,引領科學探索之路

孩子進入中學階段之後,總有很多關於物理和化學的問題,每次聽他說“我有一個問題”,我就有一種“又要想破頭找答案”的預感。明明是初一,爲什麼會有那麼多關於初二、初三知識點的問題啊?

轉念一想,孩子願意向我提問,願意跟我溝通,是大大的好事,於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去面對新的問題。因此,每當遇到新問題,我就會進行大量的閱讀,只爲了給孩子討論更爲科學合理的答案。

在我翻閱各種資料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新奇有趣的知識點,有些可以打破過去固有的認知,有些則解開了長久以來的疑惑,有些則爲我撥開了科學的迷霧。

在認知逐步推進的過程中,我和孩子的科學發展觀都在向前推進,對自然科學的認知也逐步深入。

最近讀了《怪誕科學》,它恰好解決了我的一些困惑,而且,感覺它所概括的知識點很有意思,對培養孩子科普興趣有幫助,我簡單舉幾個列子跟大家分享。

1.銀河系行星中的僞裝者

小時候,在課本上學到的地理知識中有那麼一條:銀河系有九大行星,距離太陽最遠的那顆叫做冥王星。

現在的地理課本上,這個知識點已然不同,九大行星只剩下八顆,冥王星因其矮行星的實質,被踢出太陽系行星的行列。

2.鍊金術的騙局

過去有鍊金術士提出設想,通過煉化法將一些元素轉變爲金子。然而,實際上並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原子理論的提出者——英國化學家約翰·道爾頓指出:基本上每種元素都是由原子構成的,但是構成每種元素的原子互不相同,尤其是原子的質量不同。所以,鍊金師想要將其他元素煉爲金元素的想法註定是癡人說夢。

3.地月距離是不斷變化的

以前的認知告訴我,月球沿着軌道在距離地球若干千米之外的太空中活動,軌道和月球的距離是相對穩定的。

在科學研究進步的情況下,地球和月球的距離實際上有變化,實際上月球每年距離地球的距離都會更遠一點點,通過科學家們的研究,這個距離已經精確到可以用釐米來衡量。

以上,僅僅是科學界研究中的一點點內容,是科學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怪誕科學》中記錄了1001個科學研究中發現的精彩事實。

其中不僅有地理知識,還有很多關於物理和化學的科普,因爲內容新穎和有趣,特別適合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孩子閱讀,它們不但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還能培養孩子的科學探索精神。

讀完本書,我認爲,這本書對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愛好會有助益,畢竟不是所有書中都能看到這麼多有趣的知識點,那些銀河系中星海所帶來的美景,那些浩瀚宇宙中蘊藏的能量給人的震撼,那些微觀世界中潛藏的美麗,在科學家的觀測鏡頭和顯微鏡下顯露出無窮的魅力。

當我們對宏觀和微觀世界的瞭解越來越深入,我們會發現,我們在世界中的存在其實不啻於一粒塵埃,胸中自然湧起對世界的敬畏和更多的好奇。

我很慶幸自己能找到一本書,能幫助我解答孩子的疑問,也能讓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穫更多的樂趣。

但是,這樣一本科普性質的書也有令我覺得不太滿意的地方。比如:

關於月球每年以多少距離遠離地球的知識點總結——“月球每年都會有離地球約3.8釐米的時候”,表述不太精確,容易讓人理解爲月球每年離地球最近的時候只有3.8釐米,這種的描述顯然不符合實際,因此這處描述顯得不夠嚴謹。

而在介紹中子星的一段中,對形成恆星塌縮現象的描述,比較拗口,如果是面對小讀者,這樣的描述容易令人感覺難以理解。如果在文字的翻譯方面,能夠再通俗一些,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將適合更廣闊年齡段的受衆。

書籍的影響力是很深遠的,當我們深入書籍探索世事蘊含的奧祕,便揭開了事物神祕的面紗,進入科學探索的領域。

作爲媽媽,我覺得現在值得探索的領域太多了,如果能通過這類科普書籍,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加深對事物的認知和思考,是一種幫助孩子成長的途徑,如果能通過這種興趣的培養進一步幫助孩子找到今後人生的方向,則又是一種意外之喜。

衷心希望,更多孩子們在科學知識的引領下,走上科學探索的未來之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