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纔是構建認知網絡的開始

“一個顯性發展的想法集羣會吸引更多的想法,並提供更多可能的聯繫,這反過來又會影響我們對閱讀和進一步思考內容的選擇。這些想法集羣會成爲我們日常工作的路標,爲我們指引值得思考的東西。隨着工作的持續發展,這些主題也在自下而上地生長。”——申克.阿倫斯,《卡片筆記寫作法:如何實現從閱讀到寫作》


記得幾年前註冊頭條和百家號的時候,我不知道讀書類的應該選擇哪個領域,因爲它們沒有對應的讀書類的領域,只有一個泛泛的文化領域。無奈,我只能選擇文化領域。

可是,當我參加平臺免費培訓的時候,需要提交培訓的作業,文化領域的題目多半都是關於經典著作的。我沒有看過,自然也無法完成。

我想相當一部分人應該有着說和我一樣的經歷,因爲讀書這件事看着似乎與文化有關,但是又不完全有關,它還可能和育兒、心理、經濟等領域相關,因爲你閱讀的書籍有包括這些領域。

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到,關於一個類目,當你從上到下去對某件事進行界定的時候往往特別困難。

提出問題的層次要高於解決問題的角度。當我們的知識和認知尚處於構建階段的時候,是無法從上到下去對某件事情進行概括性描述和定義的。

但是,當你把自己的想法和讀書筆記建立相應的索引標籤的時候,這些想法之間的聯繫會逐漸形成一張知識網,每個節點就是一個主題。

當你寫下的想法足夠多的時候,聯結就越多,形成的層次也越來越多。

在我看來,“自上而下”是“自下而上”的結果,“自下而上”是“自上而下”的開始。

我們之所以感到混亂,是因爲誤把“自上而下”當成了開始。

#認知/認知網絡構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