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扇扇”来迟

      朝霞染红了七月浩浩荡荡的万顷田畴,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又走进火红的七月。七月初始,好似已不太乐意供应清风,偶尔还拧干一朵云,洒下些热闹的雨,支开雨水后,烈日挽着夏日的暑热来了。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水浒传》中,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高声吟唱出此诗,引起押送生辰纲的杨志的注意,助力晁盖智取生辰纲。《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途经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因为铁扇公主的扇子至阴,至阴的宝扇能扇出水气,水能克火,故而能熄灭八百里火焰山。《三国演义》中孔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仿佛扇子轻轻一摇,就有了计谋。《红楼梦》里也有很多关于扇子的故事,一到夏天这些公子小姐们也都是扇子不离手。宝钗扑蝶用的是随身带的扇子;晴雯撕扇也是很美的画面;还有湘云醉眠,四面芍药花飞了湘云一身,手里的扇子也掉在地上,半被落花埋了。

      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扇子按照能否自如敞开收叠可以分为平扇、折扇。

      团扇,是平扇的一种,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又称宫扇、纨扇,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它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团扇起源于中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尤其是从西汉时期开始盛行的团扇,更是以其优美的造型、精美的材质与工艺、华丽的装饰与图案,成为古扇中的代表。团扇所承载的中国团扇的文化内涵,更使其数度走进了无数名人雅士的诗画中,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团扇文化。由于团扇是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要使用的日常物品,所以它所代表的文化带有普及性和普遍性的特点。除了是简单的纳凉工具以外,团扇还具有丰富的人文象征意义。古代还有“文不离扇,武不离刀”之说,文人士大夫持扇指点江山,谈古论今,更添几分雅风文气。许多才子佳人更是扇不离手,团扇成为风流潇洒、典雅高贵的最佳诠释。扇面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扇面书画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艺术意蕴。


      折扇因其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折扇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有进退自如,逍遥自在的寓意。文人雅士学者互赠题诗词字折扇,表达友情别意。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折扇一旦流行,久盛不衰。明清时,在折扇生产地——江南一带,出了很多名士,他们的风流才情,与折扇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他们轻摇纸扇,或吟辞作赋,或挥毫落纸,或以诗会友,或对酒当歌,他们所营造出的江南如水的文化氛围,表现出柔情和氲氤的美境;通过以折扇为媒介,流传于皇宫、府第、闺室、民间、海外。


      古时没有电风扇,天热用团扇或纸扇,送扇子比喻给人送去凉爽。后来发展成文人骚客或情侣间在扇面上相互题诗吟情互赠,或同窗分别时的纪念用品,有一种互相仰羡或难忘的心情。


     扇面的形状呈现半圆弧形,构图别具一格,画境巧妙,崭新的绘画模式也由此展开。折扇里藏着什么?可能藏着一个诗意片段,藏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藏着诗人的情怀。开合折扇,清风徐来,诗情画意也扑面而来。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折扇从来就不仅仅是一把折扇,折扇是对生活美化的装点。折扇是诗书画刻的载体,折扇里是一个诗意的片段,折扇外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七月生机盎然、繁花似锦,七月热情洋溢、荷韵悠扬,“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希望大家“手中有扇,心中有扇”,整个夏日心中一片清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