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日記110——3

—1—

文言文是我們祖先留給他的子孫最大的恩澤。

文言文是老祖宗智慧的心聲。

《弟子規》是一部孝經。那這個“孝”呢,它通這個字---“笑”。孝是什麼呢?孝是讓老祖宗給我們的恩澤,是讓我們獲得這一生有快樂的人生。

—2—

修身才能齊家,齊家能治國,治國就能平天下,這不是四件事,而是一件事,從哪裏下手?從修身開始,當我們修身之後,孩子、家人就會佩服,自自然然就能齊家,君子務本,一定要從根本下手,本立而道生”。對這句話感悟特別多,修身修什麼?老師也講到了很多,要修身,寫書的會不會成就?老師曾經講過“不能。”寫書的不會,講書的會不會?“講書的也不能成就。”講書的不能成就,誰能成就?“做出來的才能成就。”這又提到修身的重要性,修身修什麼?

—3—

修身這麼多年以來,就深刻體會到我們要修苦、要修福、要修心,

“修苦”是什麼?“修苦”是喫苦;

“修福”是什麼?是喫虧;

喫苦是放下我的過程。

喫虧是什麼?是放下利的過程。

人因爲有妄想、分別、執着而得不到幸福。“我”是什麼?

是放下妄想,利是什麼?執着;

心是分別;當我們通過修行修身,當我們放下了分別、妄想和執着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會變成大心,爲什麼要把心變大?

因爲天大、地也大,我們的心也大的時候,是不是和天地合而爲一了,我們不修身,心非常的小,不能和天地合而爲一了,我們就不可能獲得幸福。

所以要通過修身,讓我們達到心最後的目標是:心非常的大,心大到哪一步?心大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就是心和天地合二爲一了,天有多大,你的心就有多大,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共同來學習,什麼叫修苦,什麼又叫喫苦?人這一生苦很多,把苦總結成兩點:

一個是思想上的苦;

一個是身體上的苦。

思想上有哪些苦?過去教育是讓孩子從小到大成長的過程當中,念是少的,念少生什麼?念少生智慧。念多生什麼?念多生慾望,念多欲望就多,念少智慧就長。在過去,我們教育孩子是什麼事情都不能讓你有念想,你的念想越少,便於你成長以後你的智慧越高。我們再回到今天,回到現在的教育,孩子是念多還是念少?念想是不是很多?我們從小到大,我們的念想也已經很多了。我們現在是由多要變到少的一個過程,大家想一想,由多要變到少的一個過程,這之間要不要受苦?你這苦要少一點,你就變不到少,這裏邊艱難險阻,只有去修,修的人才能知道,要不然體會不到這裏邊的苦,我們不想喫苦,因爲念想很多,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是全自己的想法嗎?從來不考慮他人的想法。所以,現在修行多麼的難。

—4—

《三字經》裏面提到:“爲學者,必有初”爲學的人,一定有他的先後順序,最重要的一開始是哪一本呢?“小學終,至四書”,所以讀書第一本是宋朝,朱熹朱夫子字編的一本同盟正養的教材,而這一本《小學》的是爲人處世待人,如何孝順父母,如何尊敬長輩?如何灑掃應對進退?這個人做人做事的根基就是這一本《小學》裏面,紮了這個根之後再做四書五經,這樣人就不會傲慢,就會知道學問最重要的一定是落在生活當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