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筆記寫作法》:讓知識體系自由生長

說到寫作,無論是寫文章還是寫小說,甚至是寫嚴謹的學術論文,大衆認可的寫作方法通常是:列提綱——找資料——撰寫——修改——定稿,人們對這樣的寫作流程深信不疑。


然而,報了N多寫作課,被割了N次韭菜之後,很多人發現自己依然不會寫作。寫作要麼止步於搜索資料上,要麼無限期拖延。


我們不禁懷疑——究竟是自己沒有寫作天賦還是寫作方法有問題?


看完申克.阿倫斯的《卡片筆記寫作法:如何實現從閱讀到寫作》(以下簡稱《卡片筆記寫作法》)這本書後,我才發現我們習以爲常的寫作方法從一開始就錯了。


《卡片筆記寫作法》這本書從寫作需要具備的能力、需要注意的問題、有效寫作的四個基本原則和成功寫作的六個步驟這幾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盧曼的卡片筆記寫作法,顛覆了我們對筆記和寫作的認知。


而這一切都跟尼可拉斯.盧曼有關。


那麼,尼可拉斯.盧曼是誰?


尼可拉斯.盧曼是德國的社會學家,成名之前他是一個釀酒師的兒子,大學讀了法律,後來成爲一名朝九晚五上班的公務員。盧曼下班喜歡研究哲學、管理學和社會學。他讀書也喜歡做筆記,只是剛開始做的筆記和我們做的沒什麼不同。


後來他發現這樣做筆記不太對勁。於是,他自創了盧曼卡片盒筆記法。他一生寫了大約9萬張知識卡片,並用這些卡片寫了58本書和上百篇論文。盧曼的高產得益於他的卡片盒筆記法。


同樣是做筆記,可是我們多數人做的筆記數量越多越混亂,甚至寫完後不想再回看一眼,慢慢的,筆記變成一堆無用的文字,更別說用那些筆記寫一篇文章了。


在我看來,我們不是沒有做筆記,也不是筆記做得少了,而是沒有掌握一套寫筆記、管理筆記的正確方法,本質上來說就是沒有讓筆記與筆記之間產生聯結,自動生長成爲屬於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


01 建立筆記之間的連接,讓筆記達到羣聚效應


傳統的做筆記方法教我們對筆記按主題進行分類,可是我們發現有些筆記可以同時屬於多個主題。當筆記數量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已經疲於給筆記分類,已經沒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筆記之間的關聯上。


而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可以讓你的大腦專注于思考,讓筆記達到羣聚效應,讓知識體系自然生長。


當然,這取決於你的筆記質量和處理方式。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分爲三類:閃念筆記、永久筆記和項目筆記——


閃念筆記:顧名思義,這類筆記是記錄靈光一閃的想法,對收集的信息起提醒作用,處理完信息後就丟棄的。


永久筆記:包含必要信息,以一種可以永久被理解的方式寫的,永遠不會被扔掉。


項目筆記:只跟某個項目有關,存在於特定項目內,項目完成即可扔掉或存檔的筆記。


筆記分類混淆是使筆記無法達到羣聚效應的典型錯誤。


比如,錯把所有筆記當作永久筆記;只收集與項目有關的筆記;錯把所有筆記都當作是閃念筆記。


因此,分類混淆的筆記積累得越多越混亂,就越難以找到恰當的那個,也越難以整合。筆記的價值也就隨着數量的增加而減少。筆記自然也無法達到羣集效應。


做任何一條永久筆記之後,要把它放在一條或者多條相關筆記的後面。如果它與現有的筆記都不相關,就把它放在最後一條。


在筆記與筆記之間添加鏈接,這樣方便你日後找到這條筆記。


目前有一些軟件可以做到在一條筆記中直接添加另一條相關筆記的鏈接,比如flomo。


舉個例子。我有一條關於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筆記,而這條筆記裏添加了另一條關於建立新習慣的筆記鏈接。直接點擊該鏈接就可以跳到相應的筆記查看詳細內容。


當永久筆記的任意一條筆記都與另一條或幾條筆記都存在關聯性的時候,任何一條筆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這些相互關聯的筆記可以幫助隨時查看你已經瞭解了什麼內容,還缺什麼內容,出現什麼問題。


當你在審視自己的筆記的時候,筆記之間的關係會讓你產生更多想法,甚至洞見。每記一條永久筆記,都是在與筆記對話,讓你的觀點相互驗證,並自下而上發展出主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02 容易獲得的往往提取困難


查理.芒格說:“一個想法或事實並不僅僅因爲你很容易得到它而更有價值。”


同樣的,經過簡單地“複製——粘貼”獲得的筆記,在提取時反而更困難。


也就是說,獲得信息與提取信息的難易程度是負相關的。


那些通過“複製——粘貼”獲得的筆記,會讓人有自我欺騙性,認爲只要貼在筆記軟件裏就屬於自己的知識。實際上並非如此,或許它們正成堆成堆地靜靜躺在你的筆記軟件的某個角落裏,你也不曾想起它們來。


如果一條讀書筆記你花了時間,用自己的話去闡釋,這麼做看似浪費時間,但是你一定對這條筆記記憶猶新。當你想要提取這條筆記的時候,就能很輕易地就能找到它。知識只有在運用中才體現出價值來。


申克.阿倫斯說:“如果我們不願花時間去闡釋,就不能從閱讀中學習到東西,這樣的閱讀纔是真正的浪費時間。”


03 卡片筆記寫作法讓寫作變得簡單


傳統的做筆記方式是看到有趣的就劃線,有想法就在空白處寫想法,筆記如同散落在各處的珍珠。而你總也找不到一根線,將這些珍珠串成一條項鍊。


寫文章的時候,全靠大腦對筆記的記憶,因此寫文章的時候就會十分困難,因爲那些筆記回憶起來真的太難了。


卡片盒筆記則以同樣的內容格式存放在一個卡片盒裏。每一條筆記都不是單獨存在的,當你做的筆記數量足夠多的時候,筆記之間的鏈接也越來越多,衍生出來的主題也越豐富。


如果把筆記比喻成積木,則每一條永久筆記都是一塊積木,那麼寫文章這件事就變成了“搭積木”。你要搭高樓還是大橋,關鍵就看你選擇哪一塊積木搭建了。


所謂創意,不過是把現有的東西重新排列組合罷了。寫一篇文章也不過是在你衆多筆記鏈接鏈中選擇其中一條主線而已。通過適當的語句將這些“積木”組織起來,一篇有趣的文章就可以輕鬆完成。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寫文章並非臨時找素材和觀點,而是將自己記錄下來的素材和觀點進行排列組合。這就是卡片筆記寫作法跟傳統寫作法的區別。


在我看來,卡片筆記並非是單純的筆記,它更是記錄者的思考過程和思考系統。


正如盧曼說的那樣,“不寫,就無法思考”,寫下來的東西才能更直觀地看到自己思考的結果。而卡片筆記寫作法讓大腦更專注于思考,而非記憶自己寫過的東西。


當你每日回顧自己的筆記時,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思考這些筆記與其他筆記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繫。


更多關於《卡片筆記寫作法》的內容,還需要大家親自去閱讀這本書,相信本書一定會顛覆你對筆記和寫作的認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