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东的《夜行人》有感

整天读书,也算读过不少作家的书,但以前真不知道韩东这位作家。上周出外几天,想着带几本小而轻便的书在路上读。于是无意中抽出了韩东的《夜行人》这本书,也不知是几时买的。

当时以为这么薄的一本书,估计一两天就会读完。没想到,从上火车开始看起,几乎每晚除了码文阅读简书上文章,只要有空闲都会读这本书。谁知,直到回到家,竟然还剩四五篇没有看完。周末回老家探望母亲、处理其他事务,直到晚上才读完这本书,当然其中有些章节读了两遍。这也是读的慢的原因。

之所以超过预期,一是由于对作者韩东的陌生,不了解这位作者的思想深度,一读才知道,每一篇文章都值得细细琢磨;二是对这部书的来源缺乏了解,这本书虽然不厚,但也有17.2万字,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可谓一部小小的人间万象书。

原来,韩东是当代著名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专栏作家。本书收录了他自2001年起,陆续在《晶报》、《现代快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中国民航》、《新周刊》等报刊上开辟专栏、撰写随笔。本书共收录了96篇。

包括:风、火、亲爱的母亲、夜行人、人生理想四个大的方面。

这本书,富于哲思、文笔隽永,涉及范围虽广,偏重人生在世或生而为人这类主题。可谓喧哗中的静谧、紊乱中的笃定,读之如饮夏日井水,沁人心脾。在知识性、教化性和宣泄性随笔泛滥的格局中另辟蹊径,自成一路。

这本书,之所以读的慢的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更多在于,让人不可能像读一般的小说那样,一带而过,而是每一篇都要细细地来品味。因为每一篇,都篇幅不长,一到两页,甚至不够读五分钟的,但是细品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消化的。

如他开篇收入的“缸”,一开口就说“缸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然后从一名作者角度,站在山上俯视和亲身生活者的角度,一点点告诉读者,也是他的自语一般来叙述关于缸的种种。每一句都让人感觉,哎,这个作者怎么好像是我肚里的蛔虫,怎么把我想说没说出的话全写出来了,真是神了。最后作者写道:“如今,我们再也没有缸了。剩下的只是鱼缸或者烟灰缸,它们不能算作真正的缸。还有,我们越来越多地谈论着汽缸,就更不是那么回事了。”

他的每一篇小文,即可算作杂文,也像他的内心独白,都是经过生活历练之后的随笔总结,每一篇都是生活的精华,是人生的精炼之笔。

没有一定的人生经历,根本没法写出这么富有生活趣味又精练的文章。如此书籍,怎么可能如读小说一样呢。如果说读小说如看一片绿油油的小草,那么读这本书则如观赏大片的牡丹花,要一朵朵地去欣赏,去嗅闻,去对比,直至把每一朵花印到你的脑海中,最起码要用手机拍下来,留作以后慢慢欣赏。

读这本书也是,要一句句好好读,好好品。所谓品,在茶艺中指三口为品,那么在读书中应该是不是也包括三口呢?默读一遍,用笔标注一遍,读出声一遍,甚至可以再加上一遍反复读。

如“嫉妒”这篇文章,感觉写的真透彻,是对这个情绪最好的诠释。

“嫉妒建立在比较之上,是经过比较得分较低的一方所产生的不平衡的感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