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還是躺平?經濟學家預測到了你的教育方式

-你是虎媽嗎?還是貓爸?

-你要干涉孩子的一切,相信自己的管理可以帶給孩子更好的發展?

-你覺得孩子的快樂童年比什麼都重要,孩子的自由和獨立比一切學業成就更加重要?

-在教育上,你是極力參加內卷,還是早就放下心來躺平?

這些問題你是否有想過?但在經濟學家眼裏,你的育兒策略和育兒觀,並非完全是你個人的選擇,而是大環境大時代的產物。而這些策略可能完全是一個經濟學問題。

《愛、金錢和孩子》這本由經濟學家寫的暢銷書,就是用數據和經濟學思維分析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性別人們育兒的策略。陽光下無新鮮事,你的育兒策略並非你所有獨有,而是打上深深的時代烙印,你的孩子的教育成就,也可以在大數據時代下得以成功預測。

1. 教育觀:從放任型到專斷型到權威型

不知道你怎樣,我在外面看見有人打孩子的情形,聽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就會不自覺地汗毛豎起來,心裏極其難受,恨不得上去教訓一番。如果你跟我一樣,那麼我們大體上都認爲孩子應該有自由和尊嚴。

時代不斷在發展,我們父母輩相信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早就被我們摒棄。我們不再相信管孩子通過打罵孩子約束他們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那種唯父母命是從的觀念,早已被80後90後爸媽拋棄。但我們中的大多數並沒有放任孩子自由,而是隨着經濟收入的提高,家庭子女個數的減少,工作壓力的增加,性別平等環境的出現,選擇了更多參與孩子的教育,甚至過度參與孩子的教育。

專斷型教養方式的衰落與傳統的、僵化的社會消亡相關,在這種社會中,獨立性的價值有限,父母可以輕易地維護自己的權威並控制孩子的選擇。而在現代化高度流動的經濟體中,獨立性的價值太高了,專斷型教養方式不可持續。

正如《人生設計在童年》裏所言,哈佛爸爸覺得,孩子的人生可以在童年進行設計,並且通過父母價值觀的滲透和內化,最終讓孩子按照父母設定的目標走下去,最終獲得成功。

2.教育過程:寬容的父母到直升機育兒

有朋友抱怨說:我小的時候,爸媽在看電視我在讀書,現在我長大了,還是爸媽在看電視,而我在陪孩子讀書。你是不是也有如此抱怨?

我們父母在育兒的時候,正值80年代,那個時代一切都比較穩定,而到了現在我們育兒的時代,已經成了一個訊息萬變的時代。

瑞士和荷蘭的父母更加寬容,法國和美國的家庭則更大可能採用權威型或者專斷型的育兒策略。在穩定的社會里教育投入不會有很大差別,但相反,快速發展的社會里,密集育兒可能會比放任型父母更可能實現階層躍遷。

中國現在“內卷”的家庭教育環境,跟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息息相關。書中舉出了《虎媽戰歌》裏的例子,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相信,通過干預孩子的生活,促使孩子建立自信,爲將來做好準備,並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能力,用技能、工作習慣和自信心來武裝自己。作者評價這種直升機式的教育方式,相比放任型的父母,能讓孩子在學業上取得更好的成績,並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職業發展。

其實隨着時代變遷,並非中國父母內卷,全世界的父母都更加傾向於密集育兒。

3.教育的結果:快樂的童年vs成功的人生

童年究竟是一個什麼階段?是一個跟成年人完全不同的,應該無憂無慮的時期?還是一個爲成年做好準備的時期呢?

這兩個對於童年完全不一樣的理解,就決定了父母如何育兒。

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就有兩位教育家極大的影響了教育界的發展,他們是洛克和盧梭。

洛克認爲童年就是成年的準備期,兒童就像一張白紙,你在上面書寫什麼,就能獲得什麼。而父母應該提供給他好的環境,幫助他提早爲未來做好準備。

相反,盧梭則認爲童年應該是完全不同於成年的時期,大人不應該干預孩子的成長,而應該儘可能尊重他們成長的規律,讓他們自發地探索。因此他的《愛彌爾》是生活在遠離塵世的環境中,任由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

很顯然盧梭的教育觀念更容易獲得浪漫的歐洲人的支持,於是後期的教育家如蒙臺梭利這樣的大家,都是從盧梭的理論上面進行衍生。

經過了這麼多年,現代人可能在這兩個極端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但更傾向於往密集育兒發展。尤其是我們的孩子個數更少,於是更容易執行密集型育兒策略,因爲“父母教養方式的選擇取決於孩子的經濟前景,父母干預的強度會隨着教育的經濟利益的增大而增加。”

4.密集型育兒對孩子想象力和獨立性的影響

不論什麼階層的父母,都是希望能讓孩子儘可能具備未來成功的能力。但不同的階層對於孩子具備的品質卻有極大的差異。什麼階層對於想象力和獨立性更加有要求?很顯然對於工人階級肯定不那麼重要。工人階級主要是勤奮和克己,貴族才需要從容和優雅的品味。而中產階級會有耐心、崇尚教育和社會階層提升的教育觀是主流。

在傳統社會,往往是子承父業,獨立意識是比較危險的品質,可能會使年輕人偏離常規軌道走向毀滅。但在現代化、高度流動的經濟體中,人們尋找與他們個人才能和技能很好匹配的工作更加重要。

全書基本都在推崇“權威型教育”的好處,並提到隨着社會的發展,所有的階層都在更加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但也提到這種教養方式雖然能夠增強個人稱的驅動力,同時也阻礙了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的發展。

所以,我相信,在文章的你,很可能是想要在育兒上內卷的那一個對不對?因爲這是整個世界潮流和中國大環境的影響,如果你真的準備躺平也沒有關係,只要能夠接受未來。

不過真的,做父母的,做內卷的努力,但又有一顆躺平的心,比什麼都重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