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放下束縛 》讀書筆記及練習七

自己做不到卻用權威壓制孩子去做時,我會感到失望。自己並不快樂。有的時候好像感覺一下子回到了童年 ,回到童年,被大人逼迫着做事情 ,那種感覺是委屈,傷心,難過,不被尊重。引起兒時痛苦的回憶。可是我又爲什麼非得逼迫自己的孩子呢?如果不覺察,這種模式真的是代代相傳。現在還不能完全活在覺察中,但是我正在練習 ,讓我的生活充滿覺察 。

讀《你怎麼不好好學習》收穫與感受 :

這一章主要講,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孩子帶來那些影響和困惑 。

孩子的感受該值得肯定的部分一定要提出肯定 。孩子的感受並沒有好壞之分,要“看見”並接納,再去鼓勵孩子向着更高的挑戰和進步。

大人總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以自我爲中心,指責孩子,我們當今教育的主流是“挑毛病”,重智力開發、重視分數,卻忽視了孩子的內在發展與靈性的成長。

大人藉由孩子去實現自己無法得到的無法實現的理想,孩子是活在大人操控之下的傀儡,大人不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這說明大人其實是一直沒有完全成長好,他們內心還住着一個沒有愛的孩子,而大人卻沒有關注自身的成長,沒有去滿足自己的內在小孩兒的需求 。

《憂鬱》

控制,壓制這些隱形的暴力,深深的傷害了南丁格爾,她那些症狀實則是父母給予過度的愛(暴力的控制)帶來的傷害,父母以爲的爲孩子的好,卻妨礙着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女兒的茶和媳婦的茶》

讀這一部分,讓我想起我年幼時因爲“大家長”得重男輕女很嚴重,當時特別的憤怒,那時候的我忘記了平日該有的禮儀,忘記了尊重。我對“大家長”控訴,現在想想,我實在沒有那個膽量了。現在我不滿,只會選擇逃避與無聲的對抗 。重男輕女這一傳統思想是一種綿延很久的,給很多人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那些壓抑的憤怒代代相傳 。

學習 收穫:

大人有太多的理由要求孩子們做這做那,不準做這做那,但是僅僅是發號施令,卻無法以身作則,這樣的教育機會成功嗎?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模仿。大人的任何行爲都起帶頭的作用,如果大人們不能表現出認真與努力,他們的孩子對他們的態度,或是反抗,或者委屈,或者壓抑。

大人的以身作則,真心交流,是解除自己與孩子的痛苦與憤怒的妙方。

自我無法獨立,成就感就會仰賴外界的施捨,自我價值與認同就會形成模糊與混亂,一旦面對挫折,就焦慮與擔心,這樣的孩子能不憂鬱嗎?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就會對孩子和個性養成產生深遠的影響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