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師講爲什麼要去拜文王有感:


最近這週迴村裏小住,回故土,也算是充電,連根,與親人相聚,期間也去拜訪了著名作家,被譽爲最後的散文家劉亮程老師,他在作品中說,作家都是通神的,他可以與一草一木,花鳥昆蟲交流,寫萬物的時候,他有時候是動物,有時候是植物,有點像莊子那樣,他也說很多作品是在夢裏完成或在夢中受到指引……

    老師也是作家,同樣也會受到指引,我看到老師在講課,但是那時候剛坐了三個小時的車,很困,就想先休息一下,精神很好的時候再聽,就會有不同的感應。

    老師這次拜文王,又讓我想到學習《道德經》時候引領我們認識老子的場景。

    老師的語言能量與普通老師是不同的,我也常常會循着老師的言外之意去探索除了聽到的描述的很清楚的事,也再思考一些沒有具體說明的事。

這次老師講爲什麼拜文王,我想《詩經·大雅·文王之什》裏講述的非常清楚,文王也可以說是天選的聖人之一,文王之德值得世世代代的效仿“天命神授”事隔幾千年,再有一位文王故里的人,再度引領更多人認識文王,就像讓我們認識老子一樣,原本距離我們非常遙遠,但是通過老師實證實修,我們心裏的老子是活着的,陪伴我們,指引我們,點化我們,守護我們,我們多少都是有感應的!

《詩經.大雅.文王之什》譯文:

文王天上有英靈,光輝照天最顯明。歧周雖然是舊邦,接受天命氣象新。周家前途無限好,天命周家長興盛。文王上升又下降,常伴上帝在天庭。文王勤勉日夜忙,美好聲譽永不亡。施恩佈德興周邦,後世子孫都爲王。文王子孫相繼傳,嫡親旁支百代昌。周家羣臣和貴族,也都世世顯榮光。世世代代都顯貴,謀事小心多仔細。羣臣衆多都賢能,生在這個王國裏。王國能把賢士生,都是周家骨幹臣。人才濟濟滿朝廷,文王在天得安寧。文王端莊行爲正,光明磊落又恭敬。天命偉大不可違,殷商子孫都信聽。殷商子孫數量多,成萬成億數不清。上帝已經發命令,服從周邦爲周民。殷商稱臣服周王,天命運行本無常。殷商諸士多勤勉,助祭鎬京登廟堂。他們助祭行灌禮,仍然穿戴殷時裝。都是周王進用臣,牢記祖先不可忘。牢記祖先別忘記,進德修業要努力。天命永遠須配合,自己多多求福氣。殷商未失民衆時,行爲也能配上帝。殷商滅亡應借鑑,永保天命不容易。永保天命不容易,不要喪失在你身。美好聲譽要發揚,殷朝興亡有天命。上帝做事不可測,既無氣味也無聲。效法文王好榜樣,天下信任又尊敬。

      藉由詩經的學習,我們也開始瞭解西周那個時代的先祖們是如何生活的,那位天選君王是如何做到建立朝政並延續近八百年。

文王影響了後世兩千多年,就連孔子做夢都想恢復“鬱郁乎文哉”的周禮。

文王的臨終遺言《保訓》訓勉

後世遵循中道。

文王的《六徵觀人法》也影響到後世,孔子,莊子,諸葛亮等都很崇尚。

所以,老師的境界和一般老師不同,如今,我們這個時代有一種強烈的呼聲,比如仁愛,慈悲,善良,誠敬,都是這個時代非常缺乏的,風氣的改良需要一種引領.

社會風尚的淳厚和浮薄是從那裏產生的呢?(產生)於一兩個人的思想傾向罷了。百姓們中間,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兩位賢能並且有智慧的人,大家就會擁戴他們並聽從他們的教導;特別有智慧的人,擁戴他的人就特別多。這一兩個人的心趨向於仁義,衆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義;這一二個人的心傾向利益,衆人便和他一起奔競利益。衆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勢所趨,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沒有誰敢違背它,所以說:“搖撼天下萬物的,沒有比風得迅速強勁了。”社會風尚對於個人的思想影響說,起初很微弱,但最後將是不可抗拒的。 

這一段是《原才》的第一部分翻譯,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老師帶領我們所做的事,是在迴應這個時代的需求,是民心所向。也是文王穿越千年的指引,只要我們跟隨着老師,亦步亦趨,努力前行,就會形成不可抗拒的力量,扭轉風氣,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是千年古訓,藉助詩經的學習,教化人心,再度重現淳樸民風,和諧社會,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