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vs傳統行業

 
職場混了10餘年,待過互聯網、傳統軟件公司、以及大型製造業工廠,也算的上是it行業身經百戰的老鳥了(唯獨技術一般般)。今天主要簡單聊下傳統行業和互聯網之間的一些差異。首先簡單定義一下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是啥,分兩個維度,軟件和用戶,傳統行業,軟件主要有比如HIS、OA、ERP等等,用戶一般是比較單一的某個羣體,比如企業內部員工、事業機關職位等等。而互聯網呢?如百度、淘寶、QQ、CSDN等,他們的用戶羣體是廣大網名,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理解。雖然說都是做服務開發,但是這其中的差別真的很大。爲啥這麼說呢?我今天談的主要是我們自己的視角,技術和業務。傳統行業,技術和業務這兩個方向拆分的粒度可能比較粗,怎麼理解呢?通俗點說就是多面手,業務技術一把抓都要做,可能這並不是好事,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顧此失彼,不知道傳統企業老闆有沒有這種感受,我團隊裏面最近加入了不少人力,怎麼感覺效率還是沒跟上來?。互聯網行業(上規模的幾百人以上的),崗位拆分的很細,專人專事,對於我們而言,可能在某個領域會更專業,站在企業的角度人效比更高,舉個專業的例子,面向對象裏面的單一職責接口隔離,我這個服務即便是有性能瓶頸,我只要針對性的升級這個服務硬件資源或者水平擴展提高吞吐,性能不說指數級,至少倍增吧,這個例子可能非專業人員不能理解,我想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是相通的。回過頭來,我們的企業也是一樣,某個崗位人力不足,增加相應人力,專人專事,粒度小,就能快速接入工作,提高效率。說的有點遠了啊,簡單來說,互聯網行業把崗位劃分的更細,更專業,工作職責更單一,效率也會更高。
 
簡單聊下這兩行業在實際工作中的差距。1.人效,傳統企業(大部分企業)一般情況下沒有明確的分工,就如上面說的身兼多職,短期來看,似有成效,其實長遠來看,這種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工作大部分都是浪費在返工上面,最終還是交不出滿意的結果。簡單來說,老闆或者領導關注的是產出,而這個產出是要開發人員實打實寫代碼才能產出的,這個代碼不是拍腦殼寫出來的,是對需求理解轉換出來的,這個需求不是簡單的一份文檔,包含背景、定義、交互、原型等等,舉個簡單的例子,老闆要A員工訂張到北京的機票,在老闆眼裏可能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當時小A可能一臉懵逼,啥時間出發抵達預算是否有行李航班的誤點率酒店接機等等問題,此時小A靈機一動,把上面的問題都考慮到了,並且以最快的速度訂好了機票,開開心心的把機票送到老闆辦公室,心想老闆的誇我啊,誰知道老闆改行程了,小A啊,我只是要你訂個機票,你這麼急幹啥呢?馬上退了不去了。第二次同樣要小A訂機票,這時候小A機靈了,上面的那一坨問題的跟老闆確認啊,就在確認過程中,老闆發飆了,怎麼啥事都要來找我啊,那我還要你做幹嘛?呵呵上面只是例子啊。2.代碼質量摻差不齊,大部分傳統公司,沒有代碼審覈流程,沒有優秀的應用框架,每個開發人員都可以隨意寫,隨意打補丁,實現功能就行,就這樣日復日的提交合並,最終主版本上的代碼到處長腫瘤,健壯性穩定性幾乎沒有,最終連重構的資本都沒有,推倒重來。3.每次發版都是走鋼絲,線上、測試、演示、開發等等沒有遵循gitflow流程,甚至有些連最後一根鋼絲都不要了,直接玩火,全部就一個分支,這是開發分支呀,誰敢保證沒bug啊,細思極恐。4.測試,測試是產品上線的最後一個的環節,可以這麼說,測試團隊直接影響產品交付的質量,這也是傳統行業比較薄弱的地方,認爲測試只是簡單的bug驗證,有沒報錯啊,多點幾下會不會崩潰啊等等,真的毫無意義,就這些,開發人員自己做單元測試和冒煙測試就ok了。個人覺得一個好的產品離不開專業的測試團隊,甚至於測試和開發同樣重要,好的測試團隊,能協助產品經理優化交互邏輯,能協助開發人員寫出健壯穩定的代碼,能協助交付團隊交付高質量成果。5.沒有專業的產品經理,往往在傳統行業充當這個角色的人是寫代碼的技術經理,殊不知這個角色在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裏面有多麼重要,對外影響客戶,對內影響開發、測試、交付。這個怎麼理解?在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裏面,所有的團隊都是圍繞他的設計在轉,UI、開發、測試、交付等等,就說其中一個點,沒有產品的原型設計,測試用例能寫嗎?有測試報告輸出嗎?產品能驗收嗎?能交付嗎?全部憑感覺麼?
 
上面這些還是最基本的,如果整體放大來看,真的差異很大,太晚了,明天還的上班,其他的下次再補,就到這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