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感受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市班主任技能大赛。并且在决赛现场目睹了优秀班主任的风采。感受很多,受益匪浅。

    首先,我要提一下,比赛文件中我特别关注的一点。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参赛老师首先要健康。这就像昨天杨云教授说的,健康不仅仅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通过这次比赛,我觉得自己挺健康的,因为,比赛的失利并没有让我一掘不振。也没有让我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被后浪扑倒在沙滩上的感觉。当然,还是难受了一下子的。所以,一想到自己,拥有健康这个最大的财富,还是挺欣慰的。

其次,文件中说,以塞促教,以塞促学,以塞促改,以塞促建。我个人认为,这才是重点。因为,比赛除了能够展示我们班主任的素能,风采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为晋职称积累点资本。还有一个就是,通过比赛发现不足,然后知困,然后学习,然后提高。

比如,要求我们写班级建设方案。其实这个东西我们每年都写。只不过写的是教学计划。我们老师也好,班主任也好,已经习惯了开学写教学计划,学期末写总结。但从来没有写过班主任计划,都是按照惯例,按部就班的工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认为,班级建设方案,其实就是班主任的工作计划。接手了一个班,接下来,我要如何进行管理工作。将班级建设成什么样子,学生成为什么样子,在自己心中形成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从比赛中我感觉到,班主任的工作,将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智慧。以往,我认为,班主任需要爱心和耐心。学生生病了,我们日夜陪伴,学生打架了,我们苦口婆心。其实,这些活儿,保姆都能做。要想体现班主任的价值,班主任的工作,爱心和耐心只是基础,还得需要规范,科学,技巧,以及团队。

说起教育故事。我又想到了。前两天听肖鸣教授的讲座。专业故事化,故事生活化。作为班主任,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故事里。自己是主角,也是别人故事里的配角。像我们保康中职的参加培训的几个班主任,我们不仅仅是同事,更是战友是朋友。我知道他们有很多的班级管理故事。类似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在我们身上经常上演。但是,我们没有及时记录,反思和挖掘。所以,教育故事,我认为,就是用真情实感记录我们工作中的每个闪光灯。然后进行挖掘,包装,升华。

每一次比赛都是学习。比培训都好的学习。培训有点被动的意味儿,但是比赛却是主动的,自发的。我们一线老师,班主任,特别欠缺的就是各种文件,各种理论,各种法律法规,以及教育专著。所以,工作起来就是土八路的感觉。这次培训,所有专家教授,展示最多的好像就是文件,教育部啊,教育厅啊,一下子就显得很高级。我认为,这些文件不是为了要对付学生或者家长。而是我们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必须要了解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底气。和管理工作的依据。

当家长啊,学生啊,来找我们扯皮的时候,我们可以仍然微笑。(开个玩笑)

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这些东西,写出来的资料就很规范,像个专业老师写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