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化的實質,在於捨本逐末

在工作中,很多人常會陷入焦慮。它就像是個無底洞,一旦進入,反反覆覆,越陷越深。

這種狀況用時下流行的詞來解釋,就叫內卷化。

內卷化的工作,往往會披着積極的外衣、用着正面的力量,一層一層、一波一波不斷加深,直到山窮水盡、精疲力竭。

內卷化的工作,習慣於在形式上大做文章、在標準上無限拔高。

就好比一遇到主題活動,就要求抄筆記寫體會,甚至必須字數上萬。再比如上面一開大會,下面就立馬開小會,看似緊跟上級步伐,實際上卻有急着甩包袱的感覺。再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填寫脫貧攻堅明白卡,之前被要求要全部手寫,不準出現塗改痕跡,就連簽名日期也要用阿拉伯數字,再後來有不準寫贈送米麪油的幫扶措施等等。

當然,學習筆記會有人下狠功夫抄寫,力求達到篇幅上的完美。而檢查的人也無非走走過場,有個大體的印象了事。你會認爲這種要求是錯的麼?當然不是。會認爲它沒有意義麼?當然不是。會認爲它多此一舉麼?當然不是。

再好比開個簡單的會議。原本是業務性很強的會議,安排有主管領導參加;後來覺得力度不大,增加了主要領導參加;再後來覺得還得具體辦事的人蔘加,又增加了基層辦事員,以至於原本一個二三十個人的小會被演變成二三百人的大會。

你能說這種安排是錯誤的麼?當然不能。

內卷化恰恰是披着正確的外衣,做着正確的事情,遵循着“一切都是爲了工作着想”的邏輯大行其道。但這裏面有個根本問題被忽略,就是偏離了工作初衷,忘掉了本來用意,忽略到了最終目標。

每個人都願意服從規定、按要求辦事,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過硬的履職本領。問題在於,即便筆記抄了、檔卡填了,工作目的就達到了麼?工作初衷就實現了麼?需要爲基層羣衆解決的問題就解決到位了麼?

內卷化的工作往往如此。很辛苦卻看不到結果,很燒腦卻成了瞎折騰。只看過程,不求結果;只憑感覺,不顧常規。往往太注重外在的、形式化的東西,而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精力,卻沒有達到本來的目的,或者說偏離了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成了捨本逐末。

克服內卷化,根子在於克服經驗主義和官僚主義,既不刻意拔高標準、擴大範圍、增設條件,也不片面追求高大上、虛假全,讓原本捉襟見肘的財力支出更加雪上加霜。畢竟,任何工作決定都需要行政成本做支撐,決策拍板應當慎之又慎。

克服內卷化,需要保持足夠的政治定力和工作自信。既不被額外要求打亂了節奏,也不自己想當然地增設額外要求,而是要結合層級不同、崗位不同、責任不同,對工作流程和具體任務進行環節把控,把上級的責任擔起來,讓下級的膀子甩起來,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克服內卷化,不僅要撥雲見日,更要刪繁就簡。要緊盯結果導向,讓工作內容圍着結果轉、圍着長遠轉,提升工作實效,優化工作方式,把正確的、有用的經驗方法上升爲工作制度,從實際出發,學會科學覆盤,從全局角度進行審視,最終達到應有的目的。

克服內卷化,需要真行動、下真功、見真效,需要每一位領導同志從自身做起、從當下做起;需要政府、社會、市場、輿論的共同發力,去破解困擾發展、貽誤工作的一切梗阻性障礙。既要尊重想把工作做好的想法做法,也要尊重科學、尊重常識、尊重規律。

唯有如此,才能讓工作更加充滿活力,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