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了幾個大夜,學完一套985博士總結的計算機視覺學習筆記(20G高清/PPT/代碼)

AI 顯然是最近幾年非常火的一個新技術方向,從幾年前大家認識到 AI 的能力,到現在產業裏已經在普遍的探討 AI 如何落地了

我們可以預言未來在很多的領域,很多的行業,AI 都會在裏邊起到重要的作用。

隨着AI的不斷持續火熱,越來越多的人才湧入進來,但我發現一個行業現象 人才短缺,工程師過剩。
目前在商業中有所應用,而且能夠創收的只有搜索推薦和計算機視覺,因此,這兩個方向的人力缺口很大,尤其是計算機視覺。
 
前兩年校招時可以看到,互聯網、IT、生物醫藥、汽車安防等等行業,幾乎都會有計算機視覺的崗位。
 

所以,很多其他方向的同學開始紛紛轉向,隨着大潮流投入計算機視覺這個方向,爲什麼這麼多人投入計算機視覺方向?我認爲有以下幾個原因:
 
  • 入門容易

  • 模型成熟

  • 人才缺口大

  • 熱度高,名氣大

 
其他的暫且不說,就着重的說一下入門容易和模型成熟這兩點。
 
目前入門CV的常用套路就是:
 
  1. 看吳恩達《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課程,學一點機器學習的知識。

  2. 讀幾篇CV模型的文章,瞭解一下經典的Alexnet、R-CNN系列、YOLO等。

  3. 在github上找幾個tensorflow、pytorch實現上述模型的開源代碼。

  4. 下載VOC、ImageNet、COCO、kaggle等數據集。

  5. 按照開源代碼中的Readme準備一下數據集,跑一下結果。


但好多初學者學了兩個月、跑了幾次結果後就認爲已經入行CV了,其實不然,這裏面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計算機視覺屬於圖像處理的範疇,而很多人卻把它當成機器學習來看待。

然而實際上幾乎80%的CV的從業者都沒有從頭至尾深入的學習圖像處理方面的知識。
現在有了深度學習,不需要人爲提取特徵了,所以很多人不再關注圖像底層的信息,而是直接越過這個根基去搭建模型,我覺得這是一個誤區。
 
不同領域的圖像,例如OCT、MR、遙感、自然圖像等等,有着巨大的特徵差異 ,對這些特徵差異性都不瞭解,怎麼在搭建模型之後對精度進行提升和改進呢?怎麼在原來模型的基礎上做一些改變呢?
 
因此,我認爲好好學習一下圖像預處理、後處理的知識對CV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圖像去噪、分割、增強、增廣等等。

然而網上很多教程也比較碎片,鑑於此,整理一套 卷積神經網絡、目標檢測、OpenCV,從檢測模型教學逐步深入,幫你輕鬆掌握目標檢測 輕鬆提升CV算法核心能力。



(資料內容過多,僅截取部分)

上次已經給大家推薦過一次,但微信有限制每天只能加100個人,很多人反饋沒有領到,這次又申請到了100個名額, 速度領取,手慢無!

該視頻出品人是王小天,目前就職於BAT之一,AI算法高級技術專家,法國TOP3高校雙碩(計算機科學和數學應用雙碩士)畢業。

👇長按下方二維碼 2 秒
立即領取
(添加小助理人數較多,請耐心等待)

他在人工智能和芯片領域發表10餘篇論文,具有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項目及業務落地經驗。 工作期間主要 責人工智能業務線CV與NLP相關算法工作 ,推進人機混合智能、語義分割、機器翻譯、虹膜識別等模塊的核心算法研究與優化。 對圖像分類、物體檢測、目標跟蹤、自動駕駛、計算機體系結構等有深入的研究。 兼具理論與實戰落地經驗,深知初學者學習痛點。 說實話,這樣資歷的人,很難得。

這份教程是他8年人工領域實戰經驗的凝練,通過講解和實戰操作,讓你能做到獨立搭建和設計卷積神經網絡(包括主流分類和檢測網絡),從檢測模型教學逐步深入,幫你輕鬆掌握目標檢測,並進行神經網絡的訓練和推理解決各種CV問題。


他對學習者的建議:計算機視覺的提升不在於搭建模型,而在於不斷調優、改進過程中積累的經驗。

我們該怎麼針對不同領域的圖像設置不同的參數?其中包括卷積核大小、網絡架構、初始權重等等,不可能拿到一個模型,既適合醫學圖像,又適合人臉識別,這其中就需要n次從70%的精度調到95%以上中積累出經驗。

而很多CV從業者覺得搭建出模型就告一段落,反反覆覆用不同的方式去搭建模型,先是tensorflow搭建完用pytorch搭,pytorch完事後用mxnet再來一遍,Python搭完用c/c++搭,但是至始至終沒在精度和經驗方面做出前進。

由於工作需要,這份教程我本人也在學習中,雖然已經從事這個行業多年,再看這份教程的時候,仍然能查漏補缺,收穫滿滿,我相信不管是AI入門,還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工作經驗,這份學習資料,都值得你去認真學習研究。

所有以上相關的的內容全部都已經打包好了,彙總成了一份百度雲的鏈接,小貼心之處是怕有的兄弟沒有買百度雲會員的朋友,能用2MB+/S的速度下載,還特地給大家準備了下載工具。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AI算法與圖像處理(AI_study)。
如有侵權,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