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成在線教育救命稻草?

在人口普查結果出來之後,教育行業怎麼也沒想到監管的重錘會這麼快就落在自己的頭上。從最開始的風言風語到最後的靴子落地,很多教育機構連喘息的機會都沒,就跌入了萬丈深淵。

當在線教育機構賴以生存的K9業務被壓縮後,機構們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於是教育硬件就從幕後被趕到了臺前,成了不少在線教育機構的重生希望,也讓這片市場再次受到外界的關注,彙集了千萬目光。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硬件市場再度火熱

教育硬件並不是什麼新興市場,甚至已經是有點老套的故事。從童年記憶中的小霸王學習機,到“哪裏不會點哪裏”的步步高家教機,再到最近主打的智慧屏、智能燈等產品,可以看出教育硬件一直存在於教育環節之中,只不過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產品形態罷了。

而近幾年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教育硬件產品也開始向智能化靠攏,這片市場也在不斷擴大。根據艾瑞諮詢的《2021中國教育智能硬件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0年智能教育硬件市場規模爲343億元,2021年預計將達到453億元,2024年有望接近1000億元規模。

而目前市場中,關於智能教育硬件的參與者,也有着涇渭分明的兩派。

一派是從初期一步步走向智能化的老牌企業們。這一派的主要代表是步步高、讀書郎等傳統教育硬件公司,他們從開始就積累了硬件技術和產品口碑,在消費者層面有較高的認可度,也對市場的需求走向有更準確的瞭解。

這些企業也在緊跟智能化的趨勢,比如在2019年發佈家教機S5的步步高,在一年後又發佈升級版S5 Pro,兩款產品都可以支持各類在線教育APP,並且實現雲端和線下實體的互動,給使用者帶來更好的智能化體驗。

另一派是從互聯網切入的巨頭們。這一派的主要代表除了有字節跳動、小米、科大訊飛、華爲等互聯網科技公司,還有猿輔導、作業幫、網易有道等在線教育機構。他們在營銷和流量上有更大的優勢,並且從入局開始就主打智能化。

坐擁巨大的流量池並且手握多渠道的線上營銷模式,這些教育硬件的新玩家們一個個都鬥志昂揚,並且在一番拼殺之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斷將整個市場變得更加多元化。

硬件市場的細化

市場的多元化意味着可以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並且釋放更多的消費機會。而在教育硬件市場逐漸多元化的同時,新的特點也逐漸顯現。

細分化是整個市場的新特點,尤其是在越來越多互聯網機構入局後這個新特點更是愈加明顯。

具體來看,除了競爭比較激烈的智能學習機領域,還有引來字節、阿里、作業幫紛紛入局的智能檯燈領域,以及作業幫、猿輔導推出的錯題打印機,甚至還有智能寫字板、教育電子紙等產品的問世。

而這種細分化的趨勢背後,是參與者們多層次的考量。

首先是幫助企業進行多場景的探索。教育過程中包含很多細分場景,而滲透到教育環節的每一個場景之中後,可以掌握到更加細緻的消費者需求和市場情緒走向,從而爲產品發展和平臺運營提供更準確的未來走向。

其次是幫助企業搶佔更加細分的市場。因爲教育硬件並不是新興行業,在部分領域中已經是紅海一片,所以尋找新的機會成了不少企業的共識。於是此前鮮有人涉獵的智能燈、錯題打印機等領域,也就成了不少企業想要彎道超車的機會。

最後是市場需求精細化的整體趨勢倒逼。隨着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越來越精細化的消費需求也被釋放,這在教育市場中也有很明顯的體現。更何況現如今教育場景中依舊有很多“空白”市場,這都促使着從業者們向消費者提供更加精細化的產品。

救命稻草?

火熱的市場和不斷增多的玩家,都說明教育市場的重心目前已經開始向硬件偏移,也讓不少因爲“雙減”政策而大出血的在線教育機構看到了新的自救道路。

但是教育硬件真的可以成爲這些在線教育機構的救命稻草嗎?答案並不是那麼肯定。

第一是因爲目前市場中的教育硬件產品同質化現象還是比較嚴重。雖然教育硬件產品呈現出細分化的趨勢,但是因爲除了發展時間較爲久遠的學習機產品外,大部分領域還處於起步階段,這使得不同品牌的產品之間沒有很明顯的差異。

比如智能作業燈領域,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產品,都主打護眼、智能調節燈光、作業場景輔助等賣點,很難在產品層面拉開距離吸引消費者,只能通過拉低價格來提升銷量。

第二是因爲硬件需要長久的投入,而在線教育企業不一定能負擔。教育硬件和在線教育平臺之前的產品有很大不同,最主要的不同是必須牽扯到研發甚至是製造。這就使得企業需要進行大量且長期的投入才能保證自身的硬件產品可以長久存在。

但是在禁止上市融資的大前提下,本就入不敷出需要靠外部輸血存活的在線教育平臺,面對需要大量投入的硬件業務,必定是十分頭疼的。

第三是因爲很多教育硬件領域的需要還有待釋放,增加了企業的試錯成本。因爲入局玩家越來越多並且都希望搶佔細分市場的先機,導致部分產品是先於明確的市場需求而推出的。而尚未明確的市場需求給產品的未來走向帶來了不確定性,如果搶佔先機的產品預測錯了發展道路,也會給企業增加不少的試錯成本。

教育硬件背後的陽謀

可以看出,因爲“雙減”政策的出臺,讓原本是不少機構附庸產品的教育硬件走到了舞臺中央。但是不論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改變,也不論有多少的不確定性和困難,教育硬件產品卻是這些在線教育機構不得不發展的一個領域。

這是因爲教育硬件牽扯到兩個非常重要的未來發展方向,尤其是對於互聯網科技公司以及在線教育平臺來說。

一個方面就是不能放棄的教育市場。雖然監管重錘已經落下,但是教育卻始終是一項必須且長期的消費行爲,特別是在對人才越來越重視的當下。而且教育是一項終身進行的行爲,雖然K9市場被擠壓,但並不意味着其他年齡段就完全沒有機會。

另一方面就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再成長。隨着教育硬件產品的定位越來越智能化,通過對日常學習場景的滲透,用學習過程中的交互和對話,來進一步帶動企業整體的人工智能技術成長。這除了可以讓企業推出更加智能的教育硬件外,還可以將日漸成長的技術應用在企業的其他發展方向上,以點帶面拉動整體成長。

而不論是教育領域還是人工智能領域,都有着不少的機會,而這些企業對教育硬件的佈局,背後的這些目的也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教育硬件雖然充滿機會,而且也關係到企業未來的多元發展,值得大力發展,但是目前行業中現存的問題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都是現在入局其中的企業需要着重考慮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