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年不油膩大叔的制勝法寶——等,也是一種藝術! 《曹劌論戰》

故事背景直通車——

曹劌[ guì ],歲月身旁一把刀,中年不油膩超腦智慧型大叔,春秋時期魯國的軍事謀略家。魯莊公在位的第十年,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No.1的齊桓公找了個藉口,說魯國曾幫助公子糾與自己爭王位,於是東風吹戰鼓擂,出兵攻打魯國。而當時的情況是魯國弱小齊國強大,一旦開戰,魯國顯然處於不利地位。

本文則重點記敘了在生死存亡之際,中年不油膩智慧型大叔曹劌追到宮裏跟到戰場上去向魯莊公獻計獻策。最終在長勺之戰中,魯國軍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退了囂張的齊軍的進攻的過程。這一戰也成爲名垂青史馳名海內外的軍事戰爭。

本文取自《左傳》,用簡潔精煉的語言描寫了紛繁複雜的戰爭,絕對滿分不走題作文,緊緊圍繞中心思想——論戰。首先通過曹劌詢問魯莊公的三個問題,突出了軍事謀略家的戰略思想,那就是——如何取信於民。然後記敘曹劌拉住大Boss的手,指揮軍隊反攻,追擊和取得勝利的過程,全方位展示了軍事謀略家的智慧。最後精彩之筆在於曹劌對雖然沒什麼大腦但脾氣超好,能禮賢下士的國君解釋了軍事的戰術思想。成爲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名篇,在文學上和軍事史上都具有獨特的地位。

正文——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

(釋義:魯莊公上位第十年,春天,齊國大軍入侵魯國。魯莊公擼起袖子準備迎戰。關鍵時刻,魯國人曹劌請求國君接見。)

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 [ jiàn ]焉?”

( 釋義:曹劌的老鄉說:“你這傢伙是喫飽了撐的吧,打仗的事是那些掌權的大王們謀劃的事兒,你去摻和什麼哪?”)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 釋義:曹劌正義凜然回答:“那些掌權的人目光太短淺,不能深謀遠慮。”軍事天才曹劌懷揣着金光閃閃的自信入朝見到了魯莊公。 )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  釋義:見了國君,曹天才不卑不亢,雄赳赳氣昂昂得問道:“ 不知陛下是打算憑藉什麼和齊國打這一杖呢?” 魯莊公回答:“衣服啊,食物啊,這些不都是老百姓養生,安身立命的東西嘛。這些東西我從來都很大方,把它們都分給需要的人。)

對曰:“小惠未徧[ biàn ],民弗從也。”

( 釋義:曹劌不以爲然:“ 這只是小恩小惠而已,你能分遍所有的老百姓嘛?所以想要憑藉這點小恩小惠是調動不了所有的老百姓的積極性的。)

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釋義:魯莊公又說:“那些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東西,我都絕對誠實守信,絕對不胡亂添加虛報數字,必然對神靈說實話。打起仗來,神靈總該保佑我們吧。”)

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釋義:曹劌把頭搖成撥浪鼓:“ 這些小小的信用對神靈算什麼,神靈不會因爲這點小事就保佑你的。)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  釋義:脾氣超好的魯莊公接着說:“我平日裏處理那些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雖然不能每一件都瞭解的很清楚。但絕對做到合情合理得去處理。)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 釋義:這一次,曹劌才摸着鬍子渣點頭:“ 對於一國之君來說,做到這一點纔是盡了本職。國君盡職,民心所向,那就可以去打這一杖了。不過要開戰嘛,我堅決請求做您的小跟班。)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

( 釋義:曹天才就這樣和魯莊公坐上了同一輛戰車。戰爭的地點是長勺。魯莊公正要下命令讓鼓手敲戰鼓進軍。曹劌伸手攔住:“ No,現在還不可以。”)

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

(  釋義:一直等到齊國的軍隊擊鼓了三次,曹劌纔開口說:“ Yes, 現在我方可以開始擊鼓進軍了。” 果然,魯國軍隊發動了總攻,齊軍很快潰不成軍,落荒而逃。魯莊公興奮異常,馬上要下令軍隊繼續追擊。)

劌曰:“未可。”下視其轍[ zhé ],登軾[ shì ] 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  釋義:“No, no ,no !”曹天才又攔住了國君。然後從容得下了戰車查看齊國軍隊的車輪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着車前橫木眺望齊軍的隊形,最後才說:“ OK,let’s go , go , go .於是魯國軍隊這才放心大膽去追擊齊國潰敗的軍隊。)

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釋義:戰爭勝利後,魯莊公對這位軍事天才的佩服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請教曹劌爲什麼要那樣做。曹劌解釋:“打仗嘛,一定要靠毫不畏懼勇於衝鋒陷陣的勇氣和氣勢。齊國第一次擊鼓時,他們的士氣最爲振作,但我們偏偏不迎戰。第二次擊鼓時,士兵們的士氣就低落了一些,可我們還不搭理他們。第三次擊鼓時,他們的士氣徹底被耗盡了,如同強弩之末。他們的士兵沒了士氣,而我們一次都沒有出擊過,大家的士氣自然旺盛,所以此時擊鼓出戰,一戰就成功了。所以,有時候,等,也是一種藝術!)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mǐ ] ,故逐之。” 

(  釋義:不過,象齊國這樣狡猾的大國,很難預測他們還會有什麼花招。我怕他們會故意裝作逃跑後退設下埋伏,所以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很亂,旗子也東倒西歪,知道他們確實是被我們打得抱頭鼠竄,所以才放心命令軍隊追擊。)

滿分錦囊,考點註釋——

➀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

➁間:參與。

➂鄙:目光短淺。

➃以:憑,靠。

➄安:養。

➅弗:不。

➆徧:遍及,普遍。

➇加:虛報。

➈信:實情。

➉孚:爲人所信服。

⑪福:賜福,保佑。

⑫獄:案件。

⑬察:明察。

⑭情:以實情判斷。

⑮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

⑯馳:驅車(追趕)。

⑰轍:車輪軋出的痕跡。

⑱軾:古代車子前面的橫木。

⑲既:已經。

⑳故:原因,緣故。

㉑夫:發語詞,放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

㉒作:振作。

㉓盈:充滿。此處指士氣正盛。

㉔測:推測,估計。

㉕靡:倒下。

曹劌大叔的長勺之戰雖然精彩,但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上還是a piece of cake。下面爲大家介紹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四次戰役,是與朋友聊天裝逼的最好談資——

No. 1 鉅鹿之戰

主人公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力士西楚霸王項羽。在秦末起義中,他率領二十萬起義聯軍軍與秦朝名將章邯,王離率領的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進行了決定性的會戰。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這兩個成語就是來自於這場戰役。項羽勇猛無畏率先猛攻,全殲王離的軍隊,又迫使章邯的部隊投降。此一戰確立了項羽在各路起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秦朝主力喪失,名存實亡。

No. 2 官渡之戰

主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亂世梟雄曹操和官四代袁紹。東漢末年,曹操和袁紹爲了搶地盤在官渡展開決戰。就是在這場戰役中,曹操光着腳丫子跑出去迎接從袁紹軍中逃出的謀士許攸。許攸獻計曹軍奇襲袁紹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了袁軍的主力。從此後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在官渡之戰中還有一個青梅煮酒的小插曲。就是大耳白麪最善於煽情的劉備與曹操一起喫飯時候,曹操隨意說起天下的英雄就只有他和劉備二人,把劉備嚇的手中筷子落了地,多虧老天爺幫忙,天空響起了一聲炸雷,劉備趕緊打哈哈說是因爲怕雷聲所以掉了筷子。曹操哈哈大笑,以爲劉備也不過是個膽小鬼,對他的警惕心就放鬆了。

No.3 赤壁之戰

仍舊是在東漢末年,不過戰役的主角換成了一方是曹操,一方是孫權和劉備的聯軍。兵力對比是10:1。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爲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跨江作戰。曹操中了臥底鳳雛龐統的計策,把自己的戰船串在一起弄成了解不開的九連環。諸葛亮跟老天爺借了一把東風,黃蓋周瑜來了一把苦肉計。最後,在孫劉兩家的完美配合下,曹軍的戰船被燒的只剩了大錨。這一戰之後,曹操放棄了南攻的夢想,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作爲中國歷史上最爲人稱道的戰役,爲後世留下了很多成語和俗語,例如草船借箭,借東風,連環計,苦肉計,蔣幹盜書,舌戰羣儒,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等等都是來源於本次戰役。

No.4 淝水之戰

戰爭發生在東晉時期,多年的五胡亂華,漢人小朝廷只能龜縮在南方。北方政權交替,一個叫前秦的國家統一了北方。統治者苻堅胃口大開,決定出兵伐晉。前秦的實力有多強呢?據說苻堅曾指着江水傲慢得說:“我軍隊裏的每一個士兵把馬鞭子扔到江裏,就能截斷這水流。”但是,前面曹劌大叔已經教過我們,打仗要靠腦子不是比蠻力比人數。苻堅的大話只爲我們貢獻了一個“投鞭斷流”的成語。雙方在肥水大戰,最終東晉以八萬軍隊的兵力大敗十倍於自己的前秦軍隊。前秦軍隊潰退途中,一片混亂自相踐踏,那些僥倖逃脫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嚇得魂飛魄散,以爲東晉軍隊又追來了,從此有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成語。而前秦兵敗後迅速衰敗滅亡,而東晉則趁此機會北伐,把國境線硬生生推到了黃河流域,從此後幾十年再無外族敢來入侵。最最令人稱道的是,東晉的宰相謝安一邊下棋一邊指揮戰鬥,堪稱史上最淡定的指揮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