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傳播、課程設置與教育

一種知識系統能夠以國家的意志在社會中傳播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極爲偶然的事情,尤其當它沒有實際的用途時。然而,是否具有實際用途並不是知識能否在社羣中傳播的必要條件。在人類歷史上,有許多沒有實際用途的知識大肆傳播,而有實際用途的知識卻胎死腹中。例如,納粹統治時期,量子物理學被稱爲猶太物理學而禁止在德國傳播教授;在六十年代蘇聯,李森科生物學被大肆宣揚而摩爾根的遺傳生物學被當成資本主義的知識毒瘤而被驅逐出去。

雖然極端情況時有發生,但我們還是需要注意到知識在國家意志的作用下能夠獲得自發傳播更有效、更保真且更具有創造力的效果。首先,國家能夠爲知識的傳播提供充足的資源,包括傳播知識的個體、用於傳播的平臺和資金,以及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國家力量能夠讓複雜的知識系統不因參與者人數的不穩定波動而產生退化。

一直以來,我們忽視了人口數量在知識傳播、維續和創新上的重要性,而僅僅將人口數量當成是消費力量。這種觀念留有精英主義的色彩。因爲,在精英主義者看來,知識生產是他們的首要任務,而維續知識和消費知識則是普通民衆的任務。而這通常可以從大學的層級中就可以表露出來,也就是研究型大學和教學型大學。然而,維續和消費知識難道對知識創新無所裨益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