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源于自由

老公把电视遥控器藏了起来,女儿每天就无法看《斗罗大陆》了。她没有午睡的习惯,精力有点过剩,中午没事可做的时候,她就每天看学习机,下各种软件,或玩游戏,或听故事。时常会问我一些我不懂的问题……


她问:“妈妈,你小时候有没有想过如果牛顿没有被苹果砸中,他会发现万有引力吗?如果阿基米德没有泡澡(我刚开始听成‘泡枣’),他能知道皇冠里参了银吗?”


我心里一惊,心想这是什么深奥的问题,我像她那么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牛顿何许人也,于是惭愧道:“我小时候不认识牛顿和阿基米德……”


“哦。”女儿无奈地应道。想必她一定觉得有点失望吧,原来妈妈也有不知道的事。


没机会看《斗罗大陆》,女儿反而有更多机会看科普动画、看故事,虽然偶尔也玩游戏,但是游戏占很小比例。最近,她开始看《上下五千年》。


见她看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心里有点发抖:“该不会我们以后共同话题越来越少,变成她对我们说‘笨蛋’了吧?我活了半辈子也没有看过《上下五千年》啊。”


她之前玩游戏看短视频的时候我没少说她。可如今,她改成看书听故事了。


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女儿不再玩游戏,而是看书?要知道她的学习机上下满了各种游戏软件。


思来想去,我最终得出结论,那就是——自控源于自由。


为了寻找论据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我开始观察三岁儿子,看看这个规律在他身上是否也适用。


儿子除了喜欢看书外,同样喜欢去小区门口的天猫小店外玩游戏机上的游戏。


小店门口摆着三台游戏机和两部摇摇车。游戏机里有两台是弹珠游戏,一台是打枪游戏。


刚开始玩游戏的时候,儿子喜欢玩打枪,每次都玩4块钱或以上。后来他改玩弹珠游戏。每次投珠,可以抓屏幕上奔跑的牛,因此游戏名为“西部牛仔”。这是他目前最喜欢玩的游戏。


为了能够让他玩得时间长一点,刚开始我每次只给儿子一颗弹珠。他玩了一段时间,觉得不过瘾,主要是因为命中率低,长时间不中,他有点烦躁。后来他每次放两颗弹珠,有时是三颗,甚至是四颗、五颗,命中率高了很多。但是不中的时候,弹珠消耗也很快。


我有一段时间严格控制他投币数量,最多只给两颗。可是每次打完了,他都以为我还有珠子,当我跟他说“没有了”的时候,他总会拉着我的手去店里换硬币,似乎很上瘾,不愿意回家。


后来我想,如果我由他自己做主决定投放的弹珠数量会怎样呢?


于是我放手让他自己决定。刚开始的时候,12颗弹珠玩不到5下就玩完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天后,我发现他不再每次放5-6个(现在偶尔会这样),而是一个一个地放,偶尔放2个或者3个。


至此,我明白了,他之所以能够控制自己放弹珠的数量,是因为他拥有自主决策的自由。正是这个自由,让他明白了,如果不控制投珠数量,很快便没得玩这个道理。


我认为,适当地给孩子自主决策的自由,只要时间足够长,孩子总能在自由中成长为一个拥有自控力的人。这是孩子的成长机会,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能患得患失,更不能因为害怕孩子没有自控力而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


幼苗之所以会长歪是因为遇到阻力。


一味地过度约束,只会激起孩子的对抗。孩子一旦挣脱父母的约束,只会报复性地自由和散漫,最终忘记了成长始终要靠自己。


诚然,成长是有代价的。但是请相信,越早将成长机会还给孩子,代价就越小。这个代价或许只是十几块几十块钱的游戏币,或者十来天的无拘无束。这点代价相对于孩子十几年的成长来说,是绝对值得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放手、忍住、保持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相信孩子一定会给我们惊喜。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成长的过程中,短暂的倒退是正常的。作为父母,不要过于急躁,更不要要求孩子一步到位,要相信孩子能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