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能硬件站上了風口

隨着相關部門“雙減”政策的出臺,在線教育領域迎來了大變局。根據“雙減”政策要求,學科類培訓被叫停,尚未上市的教育企業也嚴禁上市進行資本化運作;嚴禁使用“拍照搜題”等工具……這一套監管組合拳出來,衆多教育中概股的股價開始紛紛下跌。

面對大環境的變化,衆多在線教育玩家也紛紛開啓了轉型求生路。有的在線教育玩家選擇向左轉身,開始佈局素質教育;也有在線教育公司選擇向右轉身,加碼教育智能硬件領域。

教育智能硬件成香餑餑

教育智能硬件領域並不是什麼大熱風口。那麼,爲何有如此多的在線教育平臺選擇進入教育智能硬件領域呢?

一方面是在線教育玩家轉型迫在眉睫。以高途集團(跟誰學)爲例,就其2020年Q4財報數據顯示,K12在線課程收入爲19.75億元,同比增長了155.6%,在總營收中所佔比重爲89.33%;K12在線課程的現金收入爲29.23億元,在公司全部現金收入中所佔比重達到了92.90%。2020整個財年中,K12在線課程收入爲62.37億元,同比增長了265.5%。

雖然K12業務在新東方、網易有道等教育公司中,所佔比重無法與高途集團相比,但隨着各教育巨頭不斷擴張K12業務,其資金投入力度自然也不會小。而如今“雙減”政策的落地,則意味着各公司必須砍掉學科類培訓這一“現金奶牛”。對教育平臺來說,無疑是失去了重要的營收來源,因此各公司急需轉型以尋找新的營收增長點。

另一方面是教育智能硬件領域市場廣闊。受新冠疫情影響,不僅在線教育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教育智能硬件也得到了快速普及。據智研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能教育硬件市場規模爲343億元,同比增長了9.9%。另外,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預計3年後的教育智能硬件將達到千億市場規模。

此外,政策的利好也是教育智能硬件領域被競相追逐的重要原因。2016年,工信部發布《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提出要加強教育等領域的智能化提升;2018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要推動新技術支持下教育的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

轉型硬件優勢何在

在線教育領域玩家選擇加碼教育智能硬件,雖與行業整體變化有一定關係,但也並不是盲目選擇,而是有一定考量。

首先,內容能爲硬件產品賦能。優質的內容是各個教育平臺,能夠從行業混戰中脫穎而出的最核心競爭力,現在能在在線教育領域佔據一席之地的教育平臺,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比如在英語內容方面,新東方要略勝一籌;好未來(學而思)則在數學、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優勢更爲突出。而這些優質內容,也將成爲教育巨頭下場轉型做硬件的最佳助力。

其次,品牌效應有助於硬件產品打響知名度。相較於沒有名氣的教育智能硬件產品而言,用戶往往更傾向於選擇有一定知名度的產品,現如今的新東方、好未來、網易有道、作業幫等衆多教育巨頭,都已經成功打響了知名度並且聚集了一批忠實用戶。而在它們轉型做教育智能硬件之後,其品牌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仍會影響用戶對於教育智能硬件產品的選擇。

最後,在線教育玩家做硬件也有一定基礎。雖然“雙減”政策是最近才落地,但教育巨頭們卻不是剛剛開始做教育智能硬件產品。早在2014年的時候,新東方就推出了教育硬件產品——Okay e學本;2017年,作業幫推出了智能錯題學習機(喵喵機),並蟬聯國內電商打印機品類Top 1;2019年8月,網易有道發佈了網易有道詞典筆2.0。可見,在線教育轉型智能教育硬件並不是頭腦發熱的一時之念,而是有一定的基礎。

新領域挑戰更甚

從目前來看,教育智能硬件或許能成爲在線教育玩家的一線生機,但教育智能硬件也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在教育智能硬件領域要面臨的挑戰也不少。

一方面,教育智能硬件領域已有老玩家深耕多年。以步步高、讀書郎爲代表的教育科技公司早已在硬件領域深耕多年,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用戶受衆,都不是轉型做硬件的在線教育公司可以比擬的。比如步步高從成立至今,製造教育硬件已經超過了20年,先後推出了復讀機、電子詞典、學習電腦、點讀機、學習機、家教機等多個品類產品。

單從學習平板電腦這一細分領域來看,據2020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步步高、讀書郎、優學派分別以41.8%、10.40%以及9.10%的市場份額居於前三,其實力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是新玩家入局者衆多。不僅僅是教育行業巨頭,許多互聯網巨頭也瞄準了教育智能硬件這一領域。例如,字節跳動成立教育品牌“大力教育”,並推出了一款教育智能硬件產品——大力智能作業燈;阿里也佈局教育智能硬件領域,推出了“天貓精靈E1”……這些互聯網巨頭的雄厚資金支持,足以令其在教育智能領域走的更遠。

最後,技術問題也是一大難題。不同於在線教育公司的服務性質,教育智能硬件要製造的是實物,這也就對要轉型做教育智能硬件的在線教育公司提出了新要求。比如,要製造哪一類的教育智能硬件,如何讓內容更好的呈現,如何把AI技術和硬件產品結合的更好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即將轉型的在線教育玩家去解決。

教育硬件,一場持久戰

總體來看,轉型製造教育智能硬件很容易,但想要製造出好的、受用戶歡迎的教育智能硬件,卻不是一件容易事。

對使用者來說,硬件內容很重要。表面上用戶購買的是教育智能硬件產品,事實上用戶購買的是硬件產品中的內容。在價格相差不多的情況下,用戶往往選擇的是提供內容更多的教育智能硬件產品。另外,在內容設置上還要生動有趣,尤其是針對低齡兒童的硬件產品,內容設置要能調動使用者的積極性。

從產品角度來看,硬件功能要有差異性。如果目標用戶是低齡兒童的話,教育智能硬件的外觀就要獨特一些,內容上要偏向活潑生動,硬件的上手操作也不能太難;如果目標用戶是具有自控力的高年級學生的話,功能上就要更全面一些,內容設置上也要更加嚴謹。針對不同的用戶羣體,要精準把握用戶需求,製造符合用戶實際情況的教育智能硬件產品。

從市場規模來看,教育智能硬件領域有望達到千億的市場規模,但與在線教育領域相比還是略遜一籌。另外,教育智能硬件需要較大的研發投入,且研發週期較長。相較於在線教育,教育智能硬件的利潤空間要低一些,並且回籠資金的速度要慢一些。綜合來看,要依靠發力教育智能硬件來挽救學科類業務被砍掉的損失,仍然存在不小的難度。

隨着越來越多玩家的湧入,教育智能硬件領域也將迎來一場惡戰。至於究竟是哪一家能從這場大戰中脫穎而出,則需要時間的驗證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