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自己|努力工作是爲了更好的退休嗎?

“躺平”這個詞這幾年很流行,爲什麼?我想它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年輕人剛步入社會時的無力感;另一個是底層文化的影響。

羅素先生曾說:對人來說,不加檢點的生活,確實不值得一過

“檢點”可以理解爲要求,通俗點說,人活着得爲點什麼?

爲了退休?有人會這麼想,覺得退休很爽,這樣想的目的很明顯,現在可以苦、可以不快樂,但以後能快樂就好。

這也許是先苦後甜?我不知道,但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有個鄰居的父親跟孩子說,知道家裏爲啥沒錢嗎?因爲錢都供你上學了。聽着沒毛病,但仔細一想,這不是把自己賺不到錢的鍋甩給孩子嗎?

快樂這東西好像也是,它跟退休不退休其實沒太大關係。把快樂寄託給退休,其實是把不快樂的鍋甩給工作,就像把窮歸因給孩子上學是一個道理。

年輕人的無力感很多時候並不是不想努力,而是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同時又找不到什麼辦法來改變,那隻好躺平,然後抱怨說,這世界上所有我向往的東西都與我無關,因爲這個社會有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所有二代都把該拿的拿走了,我什麼也沒有,還怎麼快樂?

看似有道理,但根源不在這裏,就像家裏窮的根源不是因爲花的多一樣。年輕人躺平的根源在於不知道幹什麼才能改變這種差距,於是什麼都幹,但什麼都乾的不開心,因爲不知道這樣對不對,這就像在大海里失去方向,無論往哪個方向走,內心都是痛苦的

這樣的境況應該很多人都經歷過,包括我自己。我曾經北漂過,很能從一些北漂的歌裏面聽到這樣的內容,基本感受就兩個字“迷茫”。

做爲過來人,我想說其實幹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幹什麼都要幹出點樣子。就像上面羅素先生說的,不加檢點的生活,不值得過一樣,人活着一定要給自己一些要求。千萬別小瞧這點要求,你做着做着,就會發現它既能帶來快樂,也能驅散迷茫。

以上是躺平原因一,再說下躺平原因二。

有件事是從書中讀來的,自己沒證實過,說美國人死後,在自己墓碑上只會留下兩個內容,一個是生卒年月,另外一個某年某月服兵役。這就是說,他們認爲人的一生只有兩件事值得記述,一件是自己生和死的時間,一件是自己曾爲這個國家做過什麼貢獻。

而我們國家則不同,農村的大部分墓碑上寫的都是配偶和子女,說明注重關係和傳承;而到城市裏,會發現墓碑上除了關係、傳承外,還會多些職稱,比如什麼主任、什麼書記等等。

這些現象反映了農村人會把生兒育女看作人生主題,而城裏人則會在一定程度上把社會地位當作人生主題。

現在的年輕人進入社會後,除了要揹負生存壓力外,還要在文化上受到來自傳宗接代、社會地位的脅迫,這對於一個剛進新手村的玩家來講,無疑是種巨大的壓力。

有人說中國的年輕人太累,其實如果只是單純的升級打怪也還好,累的是在升級打怪的過程中還要兼顧“文化正確”。所以,面對催婚生子、人生規劃的高度“正確性”,無力反駁的年輕人,也只能默默躺平。

最後,再來回答標題的問題,努力工作是爲了更好的退休嗎?我覺得嚮往退休的根本是對自由的追求。

年輕時候,我們揹負很多來自自我的需求和文化上的責任。退休以後,就可以卸下這些責任,享受自由。但事實上,自由這個東西不應該被刻上某種時間維度,即今天不自由,到明天就一定會自由。

因爲自由或不自由不是時間上的簡單推移,而是一種態度的變化,就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或者像維克多•弗蘭克爾在《追尋生命的意義》中說的,“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因爲“幸福是追求不到的,它應該是一個結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