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药与营销的思考

你是否发现,现在街边各种各样店铺门面中,药店的数量越来越多。

生活中,我们有个头疼脑热,哪里不舒服,首先想的不是去医院,而是百度一下,短视频搜索一下,自己根据症状寻找病因、求解除病良药。

所以,各种手机信息搜索就成了“医生”,药店就成了直接解决问题的地方。

但是,我们经常又会出现自己买了一堆药,吃了好多天不见效,最后不得以去医院检查,吃过医生开的药才药到病除。

为什么我们不一开始就去医院找医生看病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意思,就思考了一下:

1、去医院太麻烦,而且一说去医院首选就是大医院。排队挂号等待太折腾,时间和精力成本过高。

2、害怕医生开贵药,害怕明明一个小毛病,医生先开一堆检查,再开一堆进口药,故意多收钱。

3、有病急投医,一生病想的就是赶快好,最好是立竿见影。所以百度、买药、药到病除是最快的捷径。

第1、2两个原因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牵涉到医院的资源配置和医药改革问题。在过去长期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形成了“专家医生都在大医院”、“医院是靠卖检查和卖贵药赚钱”的认知。所以,才会出现大病才上医院,有病先自己买点药吃的思维习惯。

我并不是对医药改革有什么想法,而是因为万物相通,这个“看病买药”与我做的“品牌营销”有相通之处。

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品牌和营销的问题。这是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出现的问题。但问题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不是“寻医问药”,而是凭过往经验或百度或问朋友,自己抓药。所以市面上才会出现那么多“四不像”。

买药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所以,这其实是一个“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问题。如果不是因为道德原因,资源匮乏,社会认知产生的偏差,我想,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专业医生而不是药店导购。

望闻问切是需要长期学习和工作积累的,真正好医生不是治病厉害,而是教人防病。品牌营销也不是教人多蹭热点,出奇致胜,而是从核心基础出发,少走弯路。

所以,我们以后还是应该找对人,吃对药。找专业的人才是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