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笔记2

一、OSI模型与TCP/IP五层协议

1、分层思想

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

整个流程更加清晰,复杂问题简单化,更容易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例如:享用牛奶的人未必了解其生产过程

例如:使用网络的人未必知道数据的传输过程

2、OSI七层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一般称为OSI参考模型或七层模型

同层必须使用相同的协议,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3、OSI模型与TCP/IP模型

4、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1)、TCP/UDP头中包含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端口号是应用层的,只有应用层的服务才会有端口号

2)、传输层是完成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通信

3)、在网络层中有一个IP协议,IP协议所封装的头部叫IP包头,IP包头中存在源IP与目标IP

4)、网路层是完成点与点之间的通信,在网络上任何一台电脑都称之为互联网中的点

5)、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不认识IP地址,交换机只懂MAC地址

6)、MAC子层中有源MAC地址与目标MAC地址,MAC子层也叫帧头

7)、FCS循环校验,是利用CRC算法得出的值,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长度为4个字节,FCS也叫帧尾

8)、表示层适用于数据内容与二进制转化的

9)、物理层中传输的为比特流(信号流),网线上传输8个bit(电脉冲)=1Byte(字节)

10)、TCP/UDP头+hello=数据段,IP包头+TCP/UDP头+hello=报文(包),MAC子层+IP包头+TCP/UDP头+hello+FCS=帧

5、TCP/IP协议栈

DNS在传输层中有TCP协议,也有UDP协议,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解析请求使用的是UDP;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的交流使用的是TCP(主服务器与备份服务器的交流)

1)、上图为设备与层的对应关系,表示的是这些设备是应用在相应的层级中的,数据通过TCP/IP协议封装完形成信号流之后才会和这些设备有关系

2)、层级的编号是从物理层往应用层依次增加的,因为交换机工作在第二层,所以也叫二层交换机,三层路由器

3)、在网络层只有IP协议具有封装IP包头的能力

4)、ping命令使用的就是网络探测协议(ICMP协议),所以在ping的时候是下三层与下三层的交流,与应用层和传输层没有关系

 6、设备与层的对应关系

1)、两台电脑隔了两台交换机,两台路由器,数据从电脑的应用层经过TCP/IP协议封装完成后形成比特流

2)、比特流走到二层交换机,所以交换机只能解析二层,根据帧头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比特流走到路由器

3)、路由器是三层路由器,所以可以解析到三层,三层中存在IP包头,以此完成自己的工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