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沒地方買棉被,那他是怎樣熬過冬天的?說出來可能你不信

農曆的八月,成都並不冷。

但若在幽幽深山,狂風夾雜着綿綿不斷的雨,就要另說。

衣衫單薄、破舊的杜甫就在這樣的天氣中拄着柺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風把他草堂上的茅草卷飛起來,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低的飄灑沉落於池塘和窪地裏。

密集的雨點從漠漠的秋空落下,像麻線一樣不停地從屋頂往下漏。

長夜漫漫,屋漏牀溼。

蓋了多年,像鐵板似的還被孩子蹬破的布被又冷又硬,怎能捱到天亮?

於是乎,那首憂國憂民的詩脫口而出:

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是杜甫的名著,他親身體驗了寒冷,明白對窮苦百姓的威脅。

偉大詩人與一般詩人不同之處是因爲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裏。

但是問題來了,天氣這麼冷,杜甫爲何蓋一牀布被,而不用棉被禦寒呢?是杜甫買不起棉被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杜甫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即現在的杜甫草堂,雖然生活淒涼,但生活還是安定的。畢竟他曾被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在成都三年留下詩作247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若是真正的窮困,怎可能有心情賦詩題畫?

答案是杜甫不是買不起棉被,而是當時沒地方去買棉被,因爲棉花是宋朝之後才傳進來的,唐朝普通人家只能蓋布被,

甚至”棉“這個字也是宋朝纔有的,唐詩只有”綿“字。

據宋史記載,宋元之間棉花始傳於中國,”關陝閩廣首獲其利,蓋其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陝通西域也。“

可見棉花種子在宋元之際才由外邦傳入,在此之前中國老百姓並沒有見過棉花,更別談使用棉被,棉花剛傳人中國時,也只是作爲觀賞之用,直到後來人們發現了它的價值,纔開始大規模種植,中國老百姓才能穿上棉衣蓋上棉被。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麼古人在冬天用什麼來禦寒呢?

其實古人的禦寒方式多種多樣,禦寒材料除了蘆花和柳絮之外,還有葛、麻、蠶絲和羊毛等。

說白了,禦寒材料和個人的財力息息相關。

對於富貴人家來說,雖然沒有棉被但他們可以使用皮草,古代也沒有保護野生動物一說,獵戶在捕捉到野獸後,便會將其皮毛剝下拿去賣錢,富貴人家不缺的就是錢,他們買來動物的皮摶製成毯子,被子,冬天可以舒舒服服地過冬,如《論語》就曾說過“狐貉之厚以居”意思是狐貉皮毛很厚,可以拿來做墊子。

普通人家在身上穿的一般 都是粗布麻衣製成的褐,到了冬天就在衣服裏塞進一些纊來禦寒,古人所說的纊實際上指的就是絲絮。

大多數窮苦人家就可憐多了,很多人只能穿更差的縕來禦寒,這裏縕指的是用亂麻舊絮製成的衣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破衣爛衫。到了冬天時,稻草,柳絮,蘆葦花等植物來填充被膽雖然保暖效果不如棉花但總比沒有強,當然還有使用破布來當被子。

”深秋採蘆花,裝入布被中”是明朝著名的戲曲學家高濂地《遵生八箋》記載的情景,雖說可見到明朝一般人家也是用不起棉的,但也證明了古人禦寒的方式。

其次使用火爐,不管是用動物皮毛製成的被子,還是用破布柳絮製成的被子,都只是能起到局部保暖的功效,人不可能一直躺在被子裏吧?

所以還是要把整個家裏的溫度給升起來,而這個時候火爐就起到了作用,“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就寫出了這場景。

有錢人這裏使用的是上等木炭,用完之後家裏不僅保暖,而且不會污染空氣。

普通百姓用的則燒的是下等木炭或柴火,只要夠勤快柴火是不缺的,而一些人爲了晚上睡覺暖和點通常會靠近火爐睡覺。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白居易對賣炭翁的心理活動刻畫入微。

最後用暖手爐,一些富家公子或王公大臣在冬季時手裏會捧着一個香爐似的東西,這個就是暖手爐,暖手爐又稱懷爐,樣式輕巧在零下20度的寒冷地帶也可正常使用,就如同令天的暖寶寶,對於禦寒保暖具有非常大的功效,這種東西通常普通百姓也能用的起,無非就是樣式與保暖效果的差別罷了。


知識拓展:

棉花何時傳入中國?

棉花傳入我國,大約有3條不同的途徑。據史料分析,一般認爲棉花是由南北兩路向中原傳播的。

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亞洲棉,經東南亞傳入海南島和兩廣地區,據史料記載,至少在秦漢時期,之後傳入福建、廣東、四川等地區。

第二條途徑是由印度經緬甸傳入雲南,時間大約在秦漢時期。

第三條途徑是非洲棉經西亞傳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帶,時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際,棉花傳播到長江和黃河流域廣大地區,到13世紀,北路棉花已傳到陝西渭水流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