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湖大咖訪談】豆瓣閱讀設計總監Tifa:設計的精神角落 本期大咖:Tifa 豆瓣閱讀的產品定位及需求

本期大咖:Tifa

互聯網信息時代,很多尖端行業的專屬概念被大衆理解和接納,並進而賦予其更高的關注度。同時,隨着理解與認知的加深,越來越多的人在某一行業的豐富細分職能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並努力成爲其中的一分子。

“用戶體驗設計”,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句,就能簡單解答其基礎含義,但想深入瞭解它背後的工作方式、運營邏輯、設計理念和行業特徵,並進而想成爲優秀的用戶體驗設計師,參與並完成成熟設計,卻需要滿足技術、定位、協作方式等等不同方面的需求。

本期大咖訪談,我們邀請到了豆瓣閱讀的用戶體驗設計負責人 Tifa 老師,她將根據自己的職業經歷,從選擇、方法、趨勢以及個人養成等諸多方面,解析用戶體驗設計的行業現狀;解讀豆瓣閱讀定位及模式;並給新晉及進階的用戶體驗設計師提供精準、寶貴的建議。

用戶體驗設計的趨勢和變化

1.職能範圍變廣

我在 2010 年加入豆瓣,當時國內互聯網領域常用的設計職位 Title,是交互、視覺、界面設計師等等,很明顯,是從細分職能角度去描述的職位。現在則更多參考國外,將之統稱爲體驗設計師。雖然仍可能在方向上做交互或視覺等的細分,但整體上看,職能界限的模糊,意味着在關注產品角度、設計能力寬度、解決問題深度這三個方面,對設計師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2.響應速度變快

技術的提高和資本的推動,讓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和產品數量呈指數增長,一切圍繞效率和成績,慢工出細活的方式不再奏效。能否迅速曝光並佔有市場,成爲了產品能否存活和成功的關鍵。

在抽象的戰略層與範圍層中,能否精準理解產品目標、分析用戶訴求、定位關鍵問題、決策解決方向,成爲了用戶體驗設計師的核心能力。

而結構扁平化、突出信息與使用效率、去除複雜的設計技巧和裝飾性元素、將動效和情感化設計剋制的使用在正確場景中,則是在具象的結構、框架與表現層中對設計師的要求。

豆瓣閱讀的產品定位及需求

豆瓣閱讀目前的產品定位是 “優質類型小說平臺” 。

作者與讀者,這兩個重要的用戶角色共同推動了 “優質類型小說” 這一內容主體 “創作 - 發現 - 消費 - 反饋 - 更高質量的創作” 的良性循環。

我們的用戶體驗目標,是在整個循環中爲用戶提供動力,爲產品構建好感

1.“用戶體驗設計”的流程及方法

在功能與信息型產品的設計中,我們通常依據用戶體驗要素的五層結構,由抽象到具象的流程去做設計。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在情感型產品中,我們可以從抓住一個關鍵印象或符號的方式開始,圍繞着它去做擴展型設計。

在完整的設計流程中,我們所關注的三個重點是:需求的本質、體驗的核心、品質的底線。

2.豆瓣的品牌個性體現

豆瓣能夠被稱爲“當代人的精神角落”,其主要原因,在我看來,是用戶可以在豆瓣上毫不掩飾、沒有顧慮的表現真實自我,同時能夠得到包容與鼓勵。

很多用戶對豆瓣的印象是“不完美,但真實”。就我個人理解,豆瓣的設計風格也秉承了這一方向:豆瓣的設計語言沒有過多的修飾和美化,不說廢話、極簡、誠實、真實。

與此同時,是始終保持品牌個性,還是順應趨勢,適時調整改變,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看法,不過在我看來:

“個性”與“趨勢”維度不同。

“個性”對應品牌形象,是抽象的定義,概括的描述產品的風格與氣質,貫穿產品完整的生命週期。

“趨勢”對應主流風格,是具象的手法,使用具體的設計語言詮釋產品的“個性”,帶有明顯的流行性與實效性。

“個性”與“趨勢”並不是對立的。

設計管理是一種意識

從設計師到設計管理者,角色轉變的同時,意味着意識的轉變。就我個人而言,這個轉變並沒有很明顯,主要得益於豆瓣對設計師的培養方式

我剛進豆瓣,就被安排到重點產品 FM 中,成爲了“設計負責人”。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只有我一名設計師 Base 在 FM 這條產品線,並且我當時不是很具備成熟的產品和交互設計經驗。

所以所謂的“設計負責人”,被賦予的並不是一個權利,更像是一種意識。無論你處在個人能力或職責範圍的哪個節點,你都需要有產品主人的意識,有規劃工作目標的意識,有主動推進設計及產品進程的意識,有在遇到瓶頸時主動尋求方法和支援的意識,有跳出設計角度從全局思考產品和解決問題的意識。擁有意識是發揮和提高能力的先決條件。

於是在豆瓣,我們通常說的 Ownership 和 Leadership,是最開始就需要具備的意識,而不是設計能力成長到某一個階段纔開始轉變和形成的。當身份真正產生變化時,部分轉變會自然發生,並不費力。

這個經驗的另一個好處,是讓我更善於換位思考,去洞察新人設計師在成長中的困境,在項目中的瓶頸,適時給予幫助和鼓勵。

設計師具備的能力,我會額外關注兩個點:

對細節有像素級的敏感度。

無論身在職業和水平的任何階段,都對設計滿懷熱情。

此外,就我個人而言,還有一點可能會比較影響我對設計師的看法及判斷:在作品集中使用影響作品正常展示的模板。

例如:交互設計師在展示界面作品時,過多使用帶有透視角度的手機模板;視覺設計師在展示自己的平面作品時,過多使用塑料封套模板。這樣做只會讓我覺得設計師對自己的作品缺乏自信,試圖在用裝飾性元素掩蓋作品的瑕疵。

對於很多應屆生職業的選擇和經營,我的建議是「做你想做的」。看似簡單的答案,聽起來很隨意,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人生有很多的正確答案”是《龍櫻》中的經典臺詞。套用裏面的句式:去上班是正確答案,做自由職業也是;進大廠是正確答案,到創業公司也是;深耕一個領域是正確答案,不斷嘗試新方向也是。

其關鍵在於,你需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瞭解社會、市場和就業環境;選擇自己真正喜愛的領域與工作形式;保持可以遊刃有餘的選擇自己想要的職業和生活的能力;最後,敢於面對這個選擇給自己帶來的正面與負面的影響。


本期的【藍湖大咖訪談】就到這裏啦,感謝 Tifa 老師的分享。相信大家通過此次訪談,對用戶體驗設計和用戶體驗設計師都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瞭解,大家有什麼疑問和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大家還希望看到哪些大咖的經驗經歷、瞭解哪些企業或團隊的理念模式,同樣可以留言告訴我們 ,我們下期再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