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資格會計實務34——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一)

這一節主要有兩類考法:①分辨一個事項的變更屬於會計政策變更,還是屬於會計估計變更?②在會計變更或者估計變更以後是否需要做賬調整以前年度、現在和未來的數據呢?

(一)這個變化屬於會計政策變更,還是會計估計變更?

按課本定義來分辨政策和估計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有時有一些確實不太好分辨。但或許按這個方法來分辨能減少記憶負擔。

如果選項裏的發生變化,沒有提及方法的,而且是需要可以每年收集到的新情形來考慮是否發生情況變化的,有可能根據每年情況發生修改的,就屬於會計估計。

如果不需要根據每年收集的新情形來考慮的,只是企業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導致原來選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不能恰當反映企業情況,又或者國家宣佈了新的會計準則,導致會計處理方法出現變化的,就屬於會計政策變更。

以下爲屬於會計估計的一些內容:

1.存貨可變現淨值的確定。
2.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與淨產值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3.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與淨產值。
4.可收回金額,按照資產組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確定的確定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的方法可收回金額,按照資產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確定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確定。
5.建造合同或勞務合同履約進度的確定。
6.公允價值的確定。
7.預計負債初始計量的最佳估計數的確定。

以下爲屬於會計政策的內容:

1.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計量基礎和會計政策的確定依據等。
2.存貨的計價是指企業存貨的計價方法,如企業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是採用先進先出法還是採用其他計量方法。
3.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是指對取得的固定資產初始成本的計量。如企業取得的固定資產,初始成本是以購買價款還是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爲基礎進行計量。
4.無形資產的確認是指對無形項目的支出是否確認爲無形資產。如企業內部研發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是確認爲無形資產,還是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5.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是指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所採用的會計處理。如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是採用成本模式還是公允價值模式。
6.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是指長期股權投資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如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是採用成本法還是採用權益法覈算。
7.收入的確認是指收入確認所採用的會計方法。
8.借款費用的處理是指借款費用的處理方法即採用資本化還是採用費用化。
9.外幣折算是指外幣折算所採用的方法以及匯兌損益的處理。
10.合併政策是指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所採用的原則,如母公司與子公司的會計年度不一致的處理原則,合併範圍的確認原則等。

或許會計政策中有些內容已經在前面學過,看起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會有“這還能變更嗎”的想法。但是正如我在講解總論時所說,目前我們除了《企業會計準則》,還有其他可以選擇的會計基礎,其他的會計基礎的政策可能和我們這本教材最大篇幅描述的《企業會計準則》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企業,它從其他的會計基礎改爲用企業會計準則記賬,那是有可能發生會計政策變化的。

可以兩組拿出來對比一下,看看我所描述的方法是否適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