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看读书

      我从小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虽然没有举行过什么“抓周”礼仪,但对书的热爱却是从幼儿起至今没有断歇过。我出生时父亲正在忙着考研究生,家里的玩具少的可怜,于是书在我眼中就是玩具似的存在。父亲是医生,各种解剖图加上彩色的动脉静脉血管,在我眼中就是好玩的图画书。翻倦了就把书按照大小薄厚进行排列,书又成为可高可低的积木。

      按照现在流行的浸润式教育的说法,到了三四岁我已经认得四五百个字,《356夜故事》、儿歌全集、《十万个为什么》等简单的读物已经可以边猜边读的拿下。在同龄幼童中随时让我处于学识的制高点,尤其是读完《十万个为什么》后随时可以和周围小朋友提问解答,在家长的赞许和小朋友的羡慕下,让小小的我自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活动灵活性的欠缺,让我直到小学始终处于游戏活动的替补“白面”状态。为了维持我的骄傲,我只要得闲就开始翻看所有和文字有关的东西,小说、杂志、报纸,乃至说明书、菜谱也绝不放过。

      爱读书的人,将读书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一本好书让他接触到不同的世界,仿佛和形形色色的人在交流对话。不爱读书的人,读书便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文字对于他不是流动的音乐而是可以砸死人的铁钉,他眼前的世界就仅仅是所见所闻,人以类聚,他接触的永远是一个世界的画面,机械化而刻板。

  我随着年齿渐长,读书的种类也更加的繁杂。唐诗宋词的隽永,武侠志怪的超然,世界名著的宏大,当然还有琼瑶亦舒的缠绵悱恻和史集的人间百态。小学二年级一篇讲什么是少白头的科普小文参加了全市作文比赛,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眼光下被语文老师叫到办公室誊抄稿件;小学三级时给去杭州脱产学习的母亲写去千字长信,嘱咐她去西湖泛舟后一定要吃楼外楼的醋鱼,还有实地看看肉粽里到底包的是什么肉,最后还不忘告诉她回来时别忘买半斤梅家坞的龙井茶(当年我只见过砖茶和花茶)。这封主打美食的去信让和母亲一同学习的叔叔阿姨惊为天人,可惜除了最后带回来的二两西湖龙井,信中推荐的种种母亲全没舍得去消费,不过她说坐公交去看西湖,真的看到了楼外楼,在我写信钱她是真不知道的。这就是读书带给我和我周围人的一种快乐吧。也许最初也多多少少有炫耀的成分,想要为了开智启蒙。后来读书的目的便真是为了快乐,声临其境让读书的乐趣变成了一种难以言诉的幸福。

  读书的偏好与对食物嗜好一样,有的人只喜欢某一种或某几种口味,换一个厨子或换一个做法感觉天崩地裂无法接受。但是我读书却是杂食,只要食物卫生,美味与否得吃过才知道,没见过沙拉酱之前我们只吃蘸酱菜,但有了沙拉我们也没有因为它的存在放弃传统蘸酱菜。书籍是人类智慧树上盛开的鲜花,只要有水和土壤就必然会长大结出果实。读书在生命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作用,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有时会改变你生命的走向书里有你向往的人生,向往的工作,向往的伴侣。同一本书,在不同时间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热爱读书,让它成为生命中最长情的陪伴。林语堂说: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