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敏談讀書》讀思錄(八)

內容:251—277頁

讀魯迅:認識其獨特的價值

用時:53分鐘

摘錄及感悟:魯迅是超越性的作家,他當年所思考和焦慮的問題,今天恐怕還沒有過時。讀魯迅可以帶給你一種真正的文化體驗,魯迅對人性的瞭解也是最深的。他很敏銳,有時候說話也批判性太強,可能說的很難聽,甚至有點過。但是讀魯迅起碼可以讓我們讀懂中國,知人論世,瞭解國情,瞭解我們的國民性。

作爲一個文藝家、哲學家,最高頂端的那個人,往往都帶有一點“病態”,就是說他的感覺跟普通人有時候不一樣。所以也可以說魯迅是有一些“病態”的,正因爲如此,他在文學上能夠發酵出精品。

魯迅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和體驗是非常深刻的。他認爲,中國文化最大的病,是對人的壓抑,對個性對生命的壓抑,對創造力的壓抑,所以他要猛烈攻打,衝破傳統的束縛。魯迅也並不諱言自己的偏激,他是要通過某種必要的偏激,來打破禁錮,激活思想,引導解放。魯迅太瞭解中國的國情,太瞭解中國文化的弊病了。他說,“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個屋子太暗,須在這裏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如果一開始不用全盤否定式的徹底決裂的態度,如果總是“因時制宜,折中至當”,那勢必被折中調和的社會惰性所裹挾,任何改革都會流於空談。傳統文化中確實有很多糟粕,整體上很難適應現代中國的變革。魯迅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是有懷疑,有焦慮的。

魯迅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然而,他對傳統文化的整理研究又達到了近百年來最高的水平,他的一些研究專著,如《中國小說史略》,至今仍是學術界的典範。魯迅攻打傳統,但他對傳統進行研究時,又採取分析的態度,褒貶鮮明,常有獨到眼光,絕非如某些人所說的是不負責任的將孩子和洗澡水一塊倒掉。魯迅是對傳統的激烈批判者,同時又是對傳統最有見地的繼承者、價值重估者。那些籠統地批評魯迅偏激和割裂傳統的人,其實並不真的瞭解魯迅的獨特價值。

魯迅創作所秉持的宗旨是國民性批判。確實,魯迅畢生在批判國民性,批判中國人,這是他理解和實現文化轉型的很重要的工作。做的最大的工作之一就是批判國民性,他對中國人的批判非常犀利。他寫小說、雜文都不忘揭露和批判中國人的劣根性。魯迅的作品中經常出現一個“主角”,就是“看客”。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喫瓜羣衆”。

魯迅“國民性批判”中,批評最多的是“奴性”。魯迅有一句話說的似乎很絕對,仔細想想又不無道理:

中國只有兩個時代,一個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一個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這裏說的是歷史在循環,不管怎麼變遷,也都是當奴隸,習慣了,也就很自然服帖了,於是有了普遍的“奴性”。魯迅是非常憎惡這種奴性的,他認爲,中國傳統文化是奴性長期滋生的土壤。明明處在很糟糕的境遇中,卻能自欺欺人地挖掘出許多“美好”來,也就用不着去改變。魯迅看到國民性中的奴性,你那種樂天知命、左右逢源、不思進取、自我麻醉的人生態度,是很有關係的,魯迅認爲這就是中國國民性的弱點,也是傳統社會封閉、衰敗的一個原因吧。中國人無論碰到什麼都能挺,能忍,或者就是“難得糊塗”,結果就是妥協,就是心安理得,就是奴性。魯迅的“國民性批判”很多,批判太多,如愚昧、保守、麻木、悲怯、自私、狹隘、馬虎,等等,這些習性在魯迅的作品中都得到辛辣的表現與鞭撻。(其實,我覺得這種奴性在當今社會依然盛行,很多時候,面對不公,面對權勢,我們常常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胳膊擰不過大腿”向現實妥協,即使,內心早已恨得牙癢癢,惱得幾次想拍案而起。於是,很多才華橫溢的人被平庸的領導壓制着,被這個社會的中庸思想裹挾着。也因此,那個寫下“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辭職信的顧少強老師,迅速燃爆全網;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姚燕燕老師爲很多人所不解……)

魯迅說自己是“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他對“國民性”毫不留情的批判,對於凡事都比較講面子、講中庸的傳統社會來說,是有悖“家醜不可外揚”的古訓,有悖中國人的普遍社會心理的。作爲深刻的文學家,作爲一個用批判性爲社會與文明發展提供清醒的思想參照的知識分子,魯迅對國民性的批判,其實是我們民族改造的苦口良藥,所以我們要理解魯迅的用心,應該承認魯迅的批評是由他啓蒙主義的目的,是中國進入現代化、鳳凰涅磐的需要。魯迅的揭短和露醜,帶有它的真實性,是一種毫無僞飾的真實,沒有一點裝飾,所以我們理解他的目標,就是要寫出“國民沉默的魂靈”。中國人有太多壓抑,有太多沉默的靈魂,魯迅偏要打破沉默,宣泄壓抑。魯迅痛切地感到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存在着嚴重的病,他批判國民性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今天我們讀魯迅,不要用一種讀論文的心態去苛求魯迅,我們應該看魯迅那種對文化的理解與感覺,看她的那種整體性批判中銳利的部分。應該很看重魯迅的批判性思維,應該去思考魯迅所挖掘的那些“病根”對不對,現在是否還存在?

魯迅的作品富有批判性,是一種民族的自我批判,是“刮骨療傷”,很痛苦的。

魯迅沒有私仇,只有公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