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國

現在的我們中國是多麼的強大,其實在很早的四大文明,中國就佔了其中之一,華夏文明,其他的三個文明前面都已經加上了一個古字,像古埃及文明,只有中國,無論是歷史的變遷也好,使環境的變化也好,中國在這大風大雨當中依然屹立不倒,沒錯,這就是我們的中國,現在我們的中國是多麼的強大,世界各地都有中國人,當然,我們可能身在他鄉,但是我們的根仍然在中國,我們紮根於這片大地,那麼如果我們從地理的角度該如何看待我們的文明呢?

在所有的文明形態當中,可能就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海洋貿易是之後才逐漸發現的,其中,草原和中原的關係就是秩序的生成線,以及傳播線,而一個國家的秩序與文明的發展都離不開這個關係。中原和海洋的關係則是秩序的傳播線,以及生成線,誰有了海上貿易這個技術,那麼他就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地,現代的經濟技術以及各種價值觀念,宗教思想從海上到來,而這些都可以改造一個帝國。草原與海洋都天然以當時技術條件下的全世界作爲活動空間,而中原呢就會通過這兩條線的融合,而突破狹隘的視野,獲得世界性。沒錯,一個國家的進步離不開這個思路,所以可以見得,地理與一個國家的文化文明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有着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也就瞭解到了地理的重要性,那麼我眼中的中國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認爲中國可以分爲五片區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北方地區(多爲平原),南方地區(丘陵),西北地區(盆地),青藏地區(高原),中間地區(高原)。(下圖爲草圖)

一:北方地區

我們先來看一下北方地區吧,你可以發現這片區域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東北,加上偏南一點的華北平原,那麼我爲什麼會這樣子劃分呢?因爲這片區域其實是以平原爲主的,並且我是用長江把北方與南方隔開,然後又以大興安嶺以及太行山,把中間地區隔開,因爲太行山以西差不多全部都是高原了,所以這就是我們的北方地區。東北地區的話,它三面環山,平原廣闊,是一個半封閉的區域,東北同時受到中原農耕文明西部遊牧文明與東部漁獵文明的三方面的影響,這三種不同的文明形態,也是因爲地理環境而造成的,所以東北的經濟形態相對來說就比較混合,在清朝的時候更是人爲的將龍興之地化爲禁區,但是當中原的民衆遇到戰亂以及荒年的時候,也會闖關東,在期末的時候終於改設東三省,將東北正式的納入中國經濟體系的整體運籌,並且而隨着國際的交往的頻繁,東北對於中國與俄羅斯,日本,韓國等鄰國的交往的中樞作用是非常的重要的。而我們再來看一下華北平原,華夏文明的誕生地,其實是在河南那一片,而華北平原正是包括了河南,所以這一片地區不用多說,你一定就會猜到他肯定是有地有水,這樣我們的祖先才能發展起來呀,沒錯,目前的這片地區,平原的面積很多,地勢平坦,河湖衆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就像開封就是歷史的八朝古都,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這片區域真是個風水寶地。

二:南方地區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南方地區吧這裏其實是以丘陵爲主的,最大的一片就是東南丘陵,這裏我是以雲貴高原的邊緣,然後與這篇區域隔開,北邊的話就是長江,這裏的主要國家應該就是福建,海南,廣東,浙江,江西,以及臺灣,沿海一帶經常受到海水內侵的影響,所以居民們很多次都會因爲這個而遷移,因此歷代都比較重視海塘的修建,也能讓西湖與杭州連爲一體,兩大平原都是水鄉澤塘,以稻米茶葉黃酒馳名於天下。福建的地表結構錯綜複雜,在武夷山脈和戴雲山脈中間,鑲嵌着許多盆地,福建大小河流有660多條,屬於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雨水非常的豐富,沒有冬季沿海居民以漁業爲主,所以福建人的風水觀念比其他省份都要強的多,但是由於地形的雜亂無章,也導致他們的外交非常的不方便,所以就是比較封閉。臺灣人的人文風俗,近代受到日本,美國影響的比較大,所以也融合出自身鮮明的特色。海南島是熱帶區域,全年高溫,日照降水都很豐足,但是它的開發一直到期末纔算是基本完成。這裏的地形氣候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三:中間地區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我劃分的中間區域,它主要是以三個高原而構成,那就是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以及雲貴高原。它的劃分依據是大興安嶺,然後是太行山,接着延續下來到雪峯山,然後再圍繞着雲貴高原一圈,再沿着青藏高原的邊緣往上,然後到祁連山脈,然後再把這片地區整體包起來,差不多就是我劃分的中間地區了。中間地區貴州那一片地裏的條件極其不適合農耕,他對中原的吸引力集中體系,在交通上面,特別在元朝之後,中央控制雲南就會閉經貴州,才於明朝置省,但仍然是山川阻隔地方割據。而云南那一片更是中外交流的重要中樞,在海洋交通不發達的古代,一旦西北絲綢之路被戰亂封閉,雲南就會成爲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的唯一通路,土地平闊,氣候降水都適宜農耕,所以中央政府一旦控制的雲南,就會將自己的行政中心轉置震東的昆明,由於交通發達,雲南文化相對昌明,並且在全國當中,他的氣候可以說是最適宜的。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內蒙古高原,那裏的文明形態,不用多說,那就是遊牧文明。這裏還包括一個非常特殊的盆地,那就是四川盆地。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黃土高原的那一片,一提到黃土高原,你可能就會想到那千溝萬壑,黃土高原的土地鬆軟,是沙粒狀的,而且她也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而近期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中國人應該保護我們的祖國,我們不能夠過多的伐木,這樣會導致更多的自然災害,可以說是人類陷害了人類,所以我們也應該保護那一片區域。

四:西北地區

接下來就是西南區域了,從自然地理環境方面,西北有一些標誌性的特徵,那就是乾旱少雨,且從東往西遞減,其二就是地勢寬坦,多爲沙漠戈壁,土質松疏,第三就是水源缺乏,植被稀疏,當然,這不是好的生產活動條件,從視覺上說,絕對是奇觀。這裏其實就是新疆那一片,新疆在2000多年的時間內被稱爲西域三大山系,分別是阿爾泰山,天山以及崑崙山,這三大山系包圍着兩大盆地,那就是肉眼可觀的準格爾盆地,以及塔里木盆地,天山行梗,中央將新疆分爲南疆與北疆,新疆的控制松巖一向都是考驗統治者,智慧的大課題。

五:青藏地區

接下來就是青藏地區了,青藏地區是整個曾崑崙,然後延續到二金山脈,然後再延續到祁連山脈,下去以後到橫斷山,然後再到喜馬拉雅山脈,最終回到起始點,這就是青藏地區了,沒錯,青藏地區其實就是青藏高原青藏地區整體可以分爲兩個部分,第一個就是西藏自治區,第二個就是青海,西藏分爲藏北高原以及藏南谷地喜馬拉雅山地和藏東橫斷山地,歷史上中央王朝長期的將直接統轄區域限於大渡河以東,對西藏地區採取安撫爲主,鬆弛優紀的政策,因此,西藏是中國境內長期保持政教合一體制的地區,其風土人情的獨特性也是得以完好的保存,而佛教東傳至於西藏,其形成獨特的喇叭叫,然後逐漸傳播到青海蒙古滿洲,這也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下一個就是青海區域,青海因爲境內有着中國最大的內陸鹽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黃河的源頭的河曲地區,水草豐美,適合農耕,也適合放牧,古代時候也多次一首,並且這裏也是一個地理重要位置,那就是藏族與中原聯繫的通道。


這就是我對中國的劃分的不同區域,現在我們的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加入了世界的秩序中,並且已經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中國的崛起,更多是一些物質層面的崛起,而我認爲除了物質上的崛起,其實還不夠,更多的其實也是需要我們精神上的覺醒,現在有很多人都追求喫衣住行有多麼豪華,昂貴,帥氣,當然了,這是人的本能,追求外在表面的東西,但是在本能之上的,我們是否應該考慮如何讓,我們的精神人格世界賦有更深的深度及寬度呢,這也正是我們這一代人該不斷的去反思的,因爲只有這樣纔可以使這個國家的文明及文化永久的流傳下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