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内心不能被消极心理占据/读书笔记

孩子的世界虽然不像成人的世界那么复杂,但有同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在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积极情绪的同时,也接受孩子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

平日里我们说的一些抱怨性的话语,让孩子相当敏感,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以为自己真的是个无用之人或者变得消极胆怯,少数孩子可以在打击的过程中越挫越勇,到最后建立起优秀的品质,可大部分孩子都会由于父母对自己的抱怨和消极平静而变得不求上进,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变得积极勇敢呢?

第一,不要抱怨孩子。家长要注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将,“你太笨了,你怎么就不能和水水一样优秀呢,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等等这些话语挂在嘴边,要知道孩子,最讨厌的就是和别人做比较,可能孩子,原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信心不足,需要鼓励,可是你的一句抱怨,却将孩子打入谷底,变得更加怯懦。

第二,把批评和肯定结合起来。比如孩子的某项学科成绩不好,你可以说“你的总体成绩很不错就是有些偏科英语,还有发挥的余地。”而不是“你的英语成绩怎么这么差,你就是懒惰不愿意背单词。”两个虽然都带有批评的语气,但是前者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缺乏信心的时候,父母可以安慰孩子,别灰心,妈妈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只要你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这种有建设性的检讨,态度能让孩子不断进步,更有自信去和父母沟通问题,而且能积极改正,逐渐进步。

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在孩子遭受失败的时候,家长不该一味的指责而是应该教孩子如何应对困难,告诉孩子,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长处和短处,只知道自己的短处不懂得发挥长处是对自己不利,有的孩子极具绘画天赋,有的孩子在体育方面远远优于其他同学,在任何情况下,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心,健康成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