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項目實戰(二)---原理及調優

1、checkPoint

 (1.1)Flink 中的每個方法或算子都是有狀態的。 狀態化的方法在處理元素/事件的時候存儲數據,使得狀態成爲使各個類型的算子重要部分。 Flink 通過爲狀態添加 checkpoint(檢查點),使狀態具備容錯能力。

 (1.2)Flink的CheckPoint機制可以與Stream和State持久化存儲交互的前提條件:

     1)持久化的Source,支持在一定時間內重放事件,這種Source的典型例子就是持久化的消息隊列(如Kafka、RabbitMQ等)或文件系統(如HDFS、S3等)。

     2)用於State的持久化存儲介質,比如分佈式文件系統(如HDFS、S3等)。

 (1.3)Checkpoint 使得 Flink 能夠恢復狀態和在流中的位置,從而嚮應用提供和無故障執行時一樣的語義。

 (1.4)可部分重發的數據源

  Flink選擇最近完成的checkPoint,系統重放整個分佈式數據流,然後給予每個operator在檢查點快照中的狀態。數據源被設置爲從開始位置重新讀取流。eg:在Kafka中,消費者從偏移量開始重新消費。

(1.5)CheckPoint檢查點機制

  checkpoint定期觸發產生快照,快照中的內容如下:

  • 當前checkPoint開始時數據源(例如Kafka)中消息的offset;
  • 記錄了所有有狀態的operator當前的狀態信息(中間計算結果)。

 2、barrier

  Flink 使用 Chandy-Lamport algorithm 算法的一種變體,即異步 barrier 快照(asynchronous barrier snapshotting)。當 checkpoint coordinator(job manager 的一部分)指示 task manager 開始 checkpoint 時,它會讓所有 sources 記錄它們的偏移量,並將編號的 checkpoint barriers 插入到它們的流中。這些 barriers 流經 job graph,標註每個 checkpoint 前後的流部分。

  這些barrier被注入數據流並與記錄一起作爲數據流的一部分向下流動。 barriers永遠不會超過記錄,數據流嚴格有序,barrier將數據流中的記錄隔離成一系列的記錄集合,並將一些集合中的數據加入到當前的快照中,而另一些數據加入到下一個快照中。

  checkpoint n將包含每個 operator 的 state,這些 state 對應的 operator 消費了嚴格在 checkpoint barrier n 之前的所有事件,並且不包含在此(checkpoint barrier n)後的任何事件後而生成的狀態。

  每個barrier都帶有快照的ID,並且barrier之前的記錄都進入了該快照。 barriers不會中斷流處理,非常輕量級。 來自不同快照的多個barrier可以同時在流中出現,即多個快照可能併發地發生。

   單流的barrier

 

   barrier在數據流源處被注入並行數據流中。快照n的barriers被插入的位置(sn)是快照所包含的數據在數據源中最大位置。例如,在Kafka中,此位置將是分區中最後一條記錄的偏移量。 將該位置Sn報告給checkpoint協調器(Flink的JobManager)。

  然後barriers向下遊流動。當一箇中間操作算子從其所有輸入流中收到快照n的barriers時,它會爲快照n發出barriers進入其所有輸出流中。 一旦sink操作算子(流式DAG的末端)從其所有輸入流接收到barriers n,它就向checkpoint協調器確認快照n完成。在所有sink確認快照後,意味着快照着已完成。一旦完成快照n,job將永遠不再向數據源請求sn之前的記錄,因爲此時這些記錄(及其後續記錄)將已經通過整個數據流拓撲,也即是已經被處理結束。

  當 job graph 中的每個 operator 接收到 barriers 時,它就會記錄下其狀態。擁有兩個輸入流的 Operators(例如 CoProcessFunction)會執行 barrier 對齊(barrier alignment) 以便當前快照能夠包含消費兩個輸入流 barrier 之前(但不超過)的所有 events 而產生的狀態。

  Flink 的 state backends 利用寫時複製(copy-on-write)機制允許當異步生成舊版本的狀態快照時,能夠不受影響地繼續流處理。只有當快照被持久保存後,這些舊版本的狀態纔會被當做垃圾回收。

   多流的barrier:

  

接收多個輸入流的運算符需要基於快照barriers上對齊(align)輸入流。 上圖說明了這一點:

  • 一旦操作算子從一個輸入流接收到快照barriers n,它就不能處理來自該流的任何記錄,直到它從其他輸入接收到barriers n爲止。 否則,它會搞混屬於快照n的記錄和屬於快照n + 1的記錄。
  • barriers n所屬的流暫時會被擱置。 從這些流接收的記錄不會被處理,而是放入輸入緩衝區。可以看到1,2,3會一直放在Input buffer,直到另一個輸入流的快照到達Operator。
  • 一旦從最後一個流接收到barriers n,操作算子就會發出所有掛起的向後傳送的記錄,然後自己發出快照n的barriers。
  • 之後,它恢復處理來自所有輸入流的記錄,在處理來自流的記錄之前優先處理來自輸入緩衝區的記錄。

3、state

  (3.1)state一般指一個具體的task/operator的狀態。Flink中包含兩種基礎的狀態:Keyed StateOperator State

  Keyed State,就是基於KeyedStream上的狀態。這個狀態是跟特定的key綁定的,對KeyedStream流上的每一個key,可能都對應一個state。

  Operator State與Keyed State不同,Operator State跟一個特定operator的一個併發實例綁定,整個operator只對應一個state。相比較而言,在一個operator上,可能會有很多個key,從而對應多個keyed state。eg:Flink中的Kafka Connector,就使用了operator state。它會在每個connector實例中,保存該實例中消費topic的所有(partition, offset)映射。

   Keyed State和Operator State,可以以兩種形式存在:原始狀態和託管狀態(Raw and Managed State)。託管狀態是由Flink框架管理的狀態,如ValueState, ListState, MapState等。而raw state即原始狀態,由用戶自行管理狀態具體的數據結構,框架在做checkpoint的時候,使用byte[]來讀寫狀態內容。通常在DataStream上的狀態推薦使用託管的狀態,當實現一個用戶自定義的operator時,會使用到原始狀態。

   (3.2)State-Keyed State

  基於key/value的狀態接口,這些狀態只能用於keyedStream之上。keyedStream上的operator操作可以包含window或者map等算子操作。這個狀態是跟特定的key綁定的,對KeyedStream流上的每一個key,都對應一個state。

  key/value下可用的狀態接口:

  ValueState: 狀態保存的是一個值,可以通過update()來更新,value()獲取。
  ListState: 狀態保存的是一個列表,通過add()添加數據,通過get()方法返回一個Iterable來遍歷狀態值。
  ReducingState: 這種狀態通過用戶傳入的reduceFunction,每次調用add方法添加值的時候,會調用reduceFunction,最後合併到一個單一的狀態值。
  MapState:即狀態值爲一個map。用戶通過put或putAll方法添加元素。

  (3.3)state backend 

  由 Flink 管理的 keyed state 是一種分片的鍵/值存儲,每個 keyed state 的工作副本都保存在負責該鍵的 taskmanager 本地中。另外,Operator state 也保存在機器節點本地。Flink 定期獲取所有狀態的快照,並將這些快照複製到持久化的位置,例如分佈式文件系統。

  如果發生故障,Flink 可以恢復應用程序的完整狀態並繼續處理,就如同沒有出現過異常。

  Flink 管理的狀態存儲在 state backend 中。Flink 有兩種 state backend 的實現 – 一種基於 RocksDB 內嵌 key/value 存儲將其工作狀態保存在磁盤上的,另一種基於堆的 state backend,將其工作狀態保存在 Java 的堆內存中。這種基於堆的 state backend 有兩種類型:FsStateBackend,將其狀態快照持久化到分佈式文件系統;MemoryStateBackend,它使用 JobManager 的堆保存狀態快照。

名稱Working State狀態備份快照
RocksDBStateBackend 本地磁盤(tmp dir) 分佈式文件系統 全量 / 增量
  • 支持大於內存大小的狀態
  • 經驗法則:比基於堆的後端慢10倍
FsStateBackend JVM Heap 分佈式文件系統 全量
  • 快速,需要大的堆內存
  • 受限制於 GC
MemoryStateBackend JVM Heap JobManager JVM Heap 全量
  • 適用於小狀態(本地)的測試和實驗

  當使用基於堆的 state backend 保存狀態時,訪問和更新涉及在堆上讀寫對象。但是對於保存在 RocksDBStateBackend 中的對象,訪問和更新涉及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所以會有更大的開銷。但 RocksDB 的狀態量僅受本地磁盤大小的限制。還要注意,只有 RocksDBStateBackend 能夠進行增量快照,這對於具有大量變化緩慢狀態的應用程序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所有這些 state backends 都能夠異步執行快照,這意味着它們可以在不妨礙正在進行的流處理的情況下執行快照。

4、CheckPoint參數說明及調優

     Checkpoint 屬性包括:

  • 精確一次(exactly-once)對比至少一次(exactly-once):可以選擇向 enableCheckpointing(long interval, CheckpointingMode mode) 方法中傳入一個模式。 對於大多數應用來說,exactly-once是較好的選擇。exactly-once可能與某些延遲超低(始終只有幾毫秒)的應用的關聯較大。

  • checkpoint 超時:如果 checkpoint 執行的時間超過了該配置的閾值,還在進行中的 checkpoint 操作就會被拋棄。

  • checkpoints 之間的最小時間:該屬性定義在 checkpoint 之間需要多久的時間,以確保流應用在 checkpoint 之間有足夠的進展。如果值設置爲了 5000, 無論 checkpoint 持續時間與間隔是多久,在前一個 checkpoint 完成時的至少五秒後會纔開始下一個 checkpoint。

    往往使用“checkpoints 之間的最小時間”來配置應用會比 checkpoint 間隔容易很多,因爲“checkpoints 之間的最小時間”在 checkpoint 的執行時間超過平均值時不會受到影響(例如如果目標的存儲系統忽然變得很慢)。

    注意這個值也意味着併發 checkpoint 的數目是一。

  • 併發 checkpoint 的數目: 默認情況下,在上一個 checkpoint 未完成(失敗或者成功)的情況下,系統不會觸發另一個 checkpoint。確保了拓撲不會在 checkpoint 上花費太多時間,從而影響正常的處理流程。 不過允許多個 checkpoint 並行進行是可行的,對於有確定的處理延遲(例如某方法所調用比較耗時的外部服務),但是仍然想進行頻繁的 checkpoint 去最小化故障後重跑的 pipelines 來說,是有意義的。

    注:該選項不能和 “checkpoints 間的最小時間”同時使用。

  • externalized checkpoints: 配置週期存儲 checkpoint 到外部系統中。Externalized checkpoints 將他們的元數據寫到持久化存儲上並且在 job 失敗的時候不會被自動刪除。 這種方式下,如果 job 失敗,將會有一個現有的 checkpoint 去恢復。

    上面調用enableExternalizedCheckpoints設置爲ExternalizedCheckpointCleanup.RETAIN_ON_CANCELLATION,表示一旦Flink處理程序被cancel後,會保留Checkpoint數據,以便根據實際需要恢復到指定的Checkpoint處理。
  ExternalizedCheckpointCleanup 可選項如下:

    • ExternalizedCheckpointCleanup.RETAIN_ON_CANCELLATION: 取消作業時保留檢查點。請注意,在這種情況下,您必須在取消後手動清理檢查點狀態。
    • ExternalizedCheckpointCleanup.DELETE_ON_CANCELLATION: 取消作業時刪除檢查點。只有在作業失敗時,檢查點狀態纔可用。
  • 在 checkpoint 出錯時使 task 失敗或者繼續進行 task:他決定了在 task checkpoint 的過程中發生錯誤時,是否使 task 也失敗,使失敗是默認的行爲。 或者禁用它時,這個任務將會簡單的把 checkpoint 錯誤信息報告給 checkpoint coordinator 並繼續運行。

  • 優先從 checkpoint 恢復(prefer checkpoint for recovery):該屬性確定 job 是否在最新的 checkpoint 回退,即使有更近的 savepoint 可用,這可以減少恢復時間(checkpoint 恢復比 savepoint 恢復更快)。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 每 1000ms 開始一次 checkpoint
env.enableCheckpointing(1000);

// 高級選項:

// 設置模式爲精確一次 (這是默認值)
env.getCheckpointConfig().setCheckpointingMode(CheckpointingMode.EXACTLY_ONCE);

// 確認 checkpoints 之間的時間會進行 500 ms
env.getCheckpointConfig().setMinPauseBetweenCheckpoints(500);

// Checkpoint 必須在一分鐘內完成,否則就會被拋棄
env.getCheckpointConfig().setCheckpointTimeout(60000);

// 同一時間只允許一個 checkpoint 進行
env.getCheckpointConfig().setMaxConcurrentCheckpoints(1);

// 開啓在 job 中止後仍然保留的 externalized checkpoints
env.getCheckpointConfig().enableExternalizedCheckpoints(ExternalizedCheckpointCleanup.RETAIN_ON_CANCELLATION);

  默認情況下,如果設置了Checkpoint選項,則Flink只保留最近成功生成的1個Checkpoint,而當Flink程序失敗時,可以從最近的這個Checkpoint來進行恢復。如果希望保留多個Checkpoint,並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其中一個進行恢復,這樣會更加靈活,比如,發現最近4個小時數據記錄處理有問題,希望將整個狀態還原到4小時之前。
  Flink可以支持保留多個Checkpoint,需要在Flink的配置文件conf/flink-conf.yaml中,添加如下配置,指定最多需要保存Checkpoint的個數:

state.checkpoints.num-retained: 20

  Flink checkpoint目錄分別對應的是 jobId,flink提供了在啓動之時通過設置 -參數指定checkpoint目錄, 讓新的jobId 讀取該checkpoint元文件信息和狀態信息,從而達到指定時間節點啓動job。

5、Savepoint

  Savepoint 是依據 Flink checkpointing 機制所創建的流作業執行狀態的一致鏡像。 你可以使用 Savepoint 進行 Flink 作業的停止與重啓、fork 或者更新。 Savepoint 由兩部分組成:穩定存儲(列入 HDFS,S3,…) 上包含二進制文件的目錄(通常很大),和元數據文件(相對較小)。 穩定存儲上的文件表示作業執行狀態的數據鏡像。 Savepoint 的元數據文件以(絕對路徑)的形式包含(主要)指向作爲 Savepoint 一部分的穩定存儲上的所有文件的指針。

  從概念上講, Flink 的 Savepoint 與 Checkpoint 的不同之處類似於傳統數據庫中的備份與恢復日誌之間的差異。 Checkpoint 的主要目的是爲意外失敗的作業提供恢復機制。 Checkpoint 的生命週期由 Flink 管理,即 Flink 創建,管理和刪除 Checkpoint - 無需用戶交互。 作爲一種恢復和定期觸發的方法,Checkpoint 實現有兩個設計目標:

  i)輕量級創建

    ii)儘可能快地恢復。

  可能會利用某些特定的屬性來達到這個,例如, 工作代碼在執行嘗試之間不會改變。 在用戶終止作業後,通常會刪除 Checkpoint(除非明確配置爲保留的 Checkpoint)。

  與此相反、Savepoint 由用戶創建,擁有和刪除。 他們的用例是計劃的,手動備份和恢復。 例如,升級 Flink 版本,調整用戶邏輯,改變並行度等。 當然,Savepoint 必須在作業停止後繼續存在。 從概念上講,Savepoint 的生成,恢復成本可能更高一些,Savepoint 更多地關注可移植性和對前面提到的作業更改的支持。

  除去這些概念上的差異,Checkpoint 和 Savepoint 的當前實現基本上使用相同的代碼並生成相同的格式。然而,目前有一個例外,是使用 RocksDB 狀態後端的增量 Checkpoint。他們使用了一些 RocksDB 內部格式,而不是 Flink 的本機 Savepoint 格式。這使他們與 Savepoint 相比,是更輕量級的 Checkpoint 機制的一個實例。

(2)通過手動指定算子Id的方式,從 Savepoint 自動恢復算子

DataStream<String> stream = env.
  // Stateful source (e.g. Kafka) with ID
  .addSource(new StatefulSource())
  .uid("source-id") // ID for the source operator
  .shuffle()
  // Stateful mapper with ID
  .map(new StatefulMapper())
  .uid("mapper-id") // ID for the mapper
  // Stateless printing sink
  .print(); // Auto-generated ID

如果不手動指定 ID ,則會自動生成 ID 。只要這些 ID 不變,就可以從 Savepoint 自動恢復。生成的 ID 取決於程序的結構,並且對程序更改很敏感。因此,強烈建議手動分配這些 ID 。

6、Watermark(水位線)

(0)時間機制

  Event Time:事件產生的時間,它通常由事件中的時間戳描述;

  

  Ingestion Time:事件進入Flink的時間;

  

  Processing Time:事件被處理時當前系統的時間;

  

(1)概述

  在使用EventTime處理Stream數據的時候會遇到數據亂序的問題,流處理從Event(事件)產生,流經Source,再到Operator,這中間需要一定的時間。雖然大部分情況下,傳輸到Operator的數據都是按照事件產生的時間順序來的,但是也不排除由於網絡延遲等原因而導致亂序的產生,特別是使用Kafka的時候,多個分區之間的數據無法保證有序。因此,在進行Window計算的時候,不能無限期地等下去,必須要有個機制來保證在特定的時間後,必須觸發Window進行計算,這個特別的機制就是Watermark。Watermark是用於處理亂序事件的。

  簡單來說 Watermark 是一個時間戳,表示已經收集完畢的數據的最大 event time,即 event time 小於 Watermark 的數據不應該再出現,基於這個前提我們纔有可能將 event time 窗口視爲完整並輸出結果。Watermark 設計的初衷是處理 event time 和 processing time 之間的延遲問題。

(2)原理

 (2.1)waterMark有三種應用場景

  有序的Stream中的Watermark(理想情況下,window中的最大時間戳作爲水位線watermark)

  

  無序的Stream中的Watermark(亂序情況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定義watermark的計算方法,當前window中排除掉早於watermark的數據和過於延遲的數據)

  

  多並行度Stream中的Watermark

  

  注意:在多並行度的情況下,Watermark會有一個對齊機制,這個對齊機制會取所有Channel中最小的Watermark,圖中的14和29這兩個Watermark的最終取值爲14。

(2.2)Watermark 的產生方式

  目前Apache Flink 有兩種生產 Watermark 的方式,如下:

  • 標點水位線(Punctuated Watermark)- 數據流中每一個遞增的 EventTime 都會產生一個 Watermark(即每接收到一條數據,判斷事件時間,若大於上一次的時間戳,則更新水印爲當前點的事件時間)。

        注意:在實際的生產中 Punctuated 方式在 TPS 很高的場景下會產生大量的 Watermark 在一定程度上對下游算子造成壓力,所以只有在實時性要求非常高的場景纔會選擇 Punctuated 的方式進行 Watermark 的生成。

  • 定期水位線(Periodic Watermark)- 週期性的(一定時間間隔或者達到一定的記錄條數)產生一個 Watermark。

    注意:在實際的生產中 Periodic 的方式必須結合時間積累條數兩個維度繼續週期性產生 Watermark,否則在極端情況下會有很大的延時。

  所以 Watermark 的生成方式需要根據業務場景的不同進行不同的選擇。

(2.3)watermark和window處理亂序問題

  1)水位線(WaterMark)是一個時間戳,等於當前到達的消息最大時間戳減去配置的延遲時間,水位線是單調遞增的,如果有晚到達的早消息並不會更新水位線,因爲消息最大時間戳沒變

    水位線 = 當前收集到的消息集的最大時間戳 - 配置的延遲時間;

  新消息到達時,會計算新的水位線,如果水位線大於等於窗口的endTime(左閉右開)則觸發窗口計算,反之繼續接收後續消息;消息的EventTime大於等於窗口beginTime則保留,反之被丟棄

    水位線 >= 窗口的endTime,則關閉窗口,對當前收集到這批數據進行計算;

   與window一起使用,可以對亂序到達的消息排序後再處理;

  2) 引入水位線機制的目的是根據實際需要,最大化保留有效數據的同時不因爲部分數據的過分延遲而造成性能問題;

  3)window關閉窗口,觸發計算的時間可通過代碼配置(即最後判斷是最後一條數據的時間上線)。

  總結:解決亂序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排序,但是對於一個無界數據數據流無法進行排序,由此引入窗口的概念,將有界數據流切分爲一個個有界的窗口,在窗口內便於執行排序操作。flink的window機制通過將無界數據流劃分成有界數據流的方式,利用watermark機制排除掉過早到達,或者過於延遲的數據,對符合條件的window中的有界數據進行排序後執行其他操作。

 備註:flink處理延遲事件

  1). 重新激活已經關閉的窗口並重新計算以修正結果。

  2.) 將遲到事件收集起來處理(收集在側流中)。

  3.) 將遲到事件視爲錯誤消息並丟棄。

  flink官方文檔watermark部分鏈接 https://ci.apache.org/projects/flink/flink-docs-release-1.12/zh/dev/event_timestamps_watermarks.html

7、flink高可用

  默認情況下,每個Flink集羣只有一個JobManager,如果這個JobManager掛了,則不能提交新的任務,並且運行中的程序也會失敗,從而導致單點故障。使用JobManager HA,集羣可以從JobManager故障中恢復,從而避免單點故障。用戶可以在Standalone或Flink on Yarn集羣模式下配置Flink集羣HA(高可用性)。

  Standalone模式下,JobManager的高可用性的基本思想是,任何時候都有一個MasterJobManager和多個Standby JobManager。Standby JobManager可以在Master JobManager掛掉的情況下接管集羣成爲Master JobManager,這樣避免了單點故障,一旦某一個StandbyJobManager接管集羣,程序就可以繼續運行。Standby JobManagers和Master JobManager實例之間沒有明確區別,每個JobManager都可以成爲Master或Standby。(Flink on Yarn的高可用性其實主要利用YARN的任務恢復機制實現)。

(2)集羣規劃

  使用5臺機器實現,其中3臺Master節點(JobManager)和2臺Slave節點(TaskManager)。實現HA還需要依賴ZooKeeper和HDFS,因此要有一個ZooKeeper集羣和Hadoop集羣。ZooKeeper和JobManager部署在相同的機器上(由於本地虛擬機個數有限,因此需要共用機器,生產環境中Zookeeper考慮單獨部署在獨立的服務器上)。Hadoop集羣也和JobManager部署在相同的機器上,集羣節點進程信息如圖所示。

JobManager節點:hadoop100、hadoop101、hadoop102(一主兩從,通過zookeeper實現分佈式協調服務);

TaskManager節點:hadoop103、hadoop104;

ZooKeeper節點:hadoop100、hadoop101、hadoop102;

Hadoop節點:hadoop100、hadoop101、hadoop102;

 

                     集羣節點進程信息

JobManager:Flink主節點的進程名稱。

TaskManager:Flink從節點的進程名稱。

NameNode:Hadoop中HDFS的主節點進程名稱。

DataNode:Hadoop中HDFS的從節點進程名稱。

SecondaryNameNode:Hadoop中HDFS的輔助節點名稱。

ResourceManager:Hadoop中YARN的主節點進程名稱。

NodeManager:Hadoop中YARN的從節點進程名稱。

ZooKeeper:代表ZooKeeper服務的進程。

 

 

flink官方文檔:https://ci.apache.org/projects/flink/flink-docs-release-1.12/zh/concepts/index.html

借鑑了不少文章,感謝各路大神分享,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https://www.cnblogs.com/huyangshu-fs/p/15062396.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