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歲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員工資多少?生活過得怎麼樣?

點擊下方AI算法與圖像處理”,一起進步!

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PaperRSS


35 歲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員工資多少?生活過得怎麼樣?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01


北航事業編青椒,學校的海淀集體戶,90年10月生,還有五個月滿31週歲。


東北人,97年正常上小學(東北要求嚴格,滿7週歲入學),09年北航本科,13年北航直博,17年CSC公派,有1年留學經歷,19年3月畢業留校,工作地點在海淀學院路校區。


即使鍍了薄的不能再薄的一層金,本質上還是土博士,能留校純屬命好,18年學校多出了一些招人指標和事業編制,連洋帶土滿足一定要求就招。


目前職務爲專任教師,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九級,可能已升到八級)。科研爲主,會承擔教學任務,有高校教師資格證和高校教師上崗證。國家發工資,無任何科研啓動資金和安家費。


19年曾簽了一份6年合同,沒有明確的考覈指標和非升即走要求。時間較爲自由。學校提供大概一年多的宿舍,和本科學生的配置一樣且在同一棟樓混住,每層公共衛浴,1500元/月。可申請校內的青年教師週轉房,兩年時限,大概40平方米,4000元左右/月,據說沙河校區有公租房,學院路校區貌似沒有。各個食堂的花銷和學生一致。孩子可落戶海淀,上北航的附幼、附小、附中。


19年的工資待遇見下圖,月入到手8700多,那時候入職不久,還沒轉正,補貼什麼的還未齊備。


2019年 月工資


20年工資待遇見下圖,主要因爲轉正學校發了補助(只補6年),還有供暖、物業等補貼,月到手大概1萬1左右。


2020年 月工資


21年工資待遇見下圖,多了1000塊的房補,以及前半年交稅較少,估計全年平均下來1萬2多一點。


2021年 月工資


1萬多的工資在東北老家着實不少,但在北京微不足道。


高校教師的主要收入來源在於科研項目。19年剛入職,無課題項目。


20年寫了很多本子,由於研究領域偏工程,國青、北青、航空等基金全軍覆沒。20年高校學生未返校,我成了爲數不多的青壯勞動力之一,跟着領導、博士導師做了一些SM橫向課題,可以給自己發績效。熬了許多通宵,隔三岔五睡辦公室,洗面奶、洗髮水、毛巾等宿舍辦公室各一套。年終體檢查出了高血壓、脂肪肝等一堆長期熬夜的毛病。這種強度下,2020年總收入約40萬。


21年跟着領導寫了一些本子(領導負責人),申請結果未知。橫向課題領導帶着自己學生做,暫無橫向績效。


20年評上的碩導,但21年沒招到學生,所有工作還得繼續親歷親爲,好在博士導師比較照顧,可以幫他帶帶學生,繼續做一些研究。核心課、必修課、專業課基本都被教授和副教授瓜分的差不多了,皮皮蝦們只能在晚上上一些選修課、實驗課和通識課。


至於生活,畢竟在北京,心態比較重要。17年找工作,一心想回東北研究所,從未有過什麼“去大城市看看”,“趁年輕去大城市打拼”,“在北京讀了這麼多年,不留下就是失敗”或者“在北京就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並不覺着北京有多好。後來因爲ex非要在北京,正好由於出國耽擱畢業一年,有了編制和指標,幸運留校。


19年剛入職的時候確實心態比較崩,首先是沒有明確的科研方向,其次收入很低,沒有存款。同時,父母工薪階層拿不出首付,ex立刻找理由分道揚鑣,和富二代同事在一起了,確實感覺人生無望,但也一天一天挺過來了。


20年的疫情給了我很長一段時間的沉澱,雖然玩命工作,但做的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以給領導們打雜爲主,好在收入較爲可觀,心態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21年前五個月不斷調整和平衡,看文獻,寫論文,鍛鍊身體,雖然偶爾有“讀了這麼長時間的書,也算是國內top10博士畢業,怎麼月收入都不如一個二本三本的本科畢業生”的想法,也會抱怨工作多,事情雜,還得熬夜睡辦公室,但大體上還是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段時間認識了不少可愛的小夥伴,覺得生活色彩漸濃。國外認識的海歸們以及同校的優秀博後們起點即是副教授,而我還是個中級講師,未來四五年還要和一堆人競爭評副高,對於這種焦慮現在愈發平和了。


最後,非常感謝我的老婆,對我未來的信任和認可,對我“忙的要死還掙不了幾個錢”現狀的理解。雖然我們收入都不高,但好在可以互相支持,可以一起擠在30平米的小公寓裏,可以接受不斷租房搬家,可以一起吐槽,互相加油打氣。在北京這樣喧囂的城市中,相互依靠和陪伴是不斷走下去的動力,攢錢和買房是我們接下來的目標,而且目前看來並不難實現,和我19年時候的想法已完全不同了。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疫情不要反覆,婚禮可以如期舉行。


學歷學校成長環境相似的,大概率會成爲那個和你生活目標、生活態度、工作能力都契合的人。不斷內卷的社會,心態是關鍵,希望包括我在內的青椒們可以積極樂觀,大不了辭職換工作唄。


補充下,我和我老婆均爲獨生子女,都父母雙全,身體還算健康,都還上班工作。目前還不太敢考慮要孩子的事。


來源:知乎 作者:FMVP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022200/answer/1896363619


0 2


32歲高校事業編講師。


先說下收入,收入如下:

月基本工資4250(扣除五險),公積金950*2。

這上面兩項是穩定收入從沒斷供。

也就是基本收入是6150。


績效主要取決於以下幾方面:


1,上課,大概是一大節課90塊錢左右

2,科研績效,一般是包括論文、專利、項目(項目有運行績效,比如一個國自然,三年期,每年能拿3000左右的運行績效)


沒有年終獎這一說法。

基本上,平均下來,月績效大概在3000左右

這樣一年全部收入是9150*12=109800。

這個數字我曾經問過人事處,基本大概是低於全校平均收入,全校大概是13萬左右。


基礎學科,沒有橫向項目,也沒有什麼公司合作之類的收入。同時這個收入會隨着工作年限以及職稱變動。副教授大概是平均13萬左右,正教授聽說在17萬左右。


目前單身。


安家費10萬,但是學校說得排隊,靠着家裏幫忙,在所在地城市買了一個房子,當地房價目前1.5萬左右,我買房的時1.2萬左右。


貸款了100萬,4.9上浮10個基點,月供5609。


周圍同事基本和我類似。增加收入的主要辦法包括但不限於


1,監考,各種監考,尤其是考研或者公務員之類的,一次監考像考研能收入個1000左右。但是四六級就最少了。

2,上課。上課越多收入越高。尤其是帶實驗課。

3,如果有可能,在學院做點行政類型的內容。

4,其他瑣碎的,比如輔導員、支部書記等等都有一點微薄的收入。


屬於一眼看得到未來的人生。


好處在於相對自由,不需要坐班,所以有課的時候可以去,沒課就算。


另外,做科研比較隨性,畢業後就發現了,如果不跟着大老闆去好實驗室,基本上沒可能了。


學校按標準給10萬科研啓動經費,結果第一批到了5萬,另外5萬到現在都沒有音訊,聽說學校窮了。5萬塊錢,只能當發表open access的版面費了。


其實學校目前也有新的方式,在入職時候確定的,就是特聘制度。


非升即走那種,待遇的確很高,聽說可以達到一年30左右。但是考覈壓力很大,而且屬於那種科研能力比較強的人,給特聘副甚至特聘正。


我自己水平太差,又懶散,所以就選擇了老編制的講師。


來源:知乎 作者:清夢星河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022200/answer/1890948225


0 3


33歲,top2碩士畢業,一線城市,雙非一本。


由於學科邊緣,設計學博士較少,所以碩士畢業就拿到了編制,升上講師後每年包括公積金橫向獎金到手15-20。


現在在職讀博(海外),主動減少上課,科研廢柴,工資降到10-15。


17年買房,4/平,靠啃老付首付還房貸。然而這麼貴的房子通勤仍然需要2.5小時。目前房子已經漲到9/平,打算博士畢業就捲款跑路,去一個二線城市的同等學校,過上引進人才,走路上班,被動收入還有20的生活。


目前所在的雙非一本,每年教學工作量要求300,評副高的條件:項目至少兩個省級+7篇北大核心及以上(實際上只有北核是不可能的,要有專著或SSCI或A&HCI,南核都不好使)。就它給的待遇和它的要求來說,我覺得它飄了,對比二線真的飄了。一線城市嘛,不缺人才,水漲船高,愛來不來。


消耗在通勤的時間太影響生活質量的原因其實在2.5小時之外,到家需要花費巨大的意志力把自己從沙發拖到書房。去了二線也不是真的躺平,時間節約了,反而更有利於精神飽滿搞事業。作爲文科,設計類,器材幾乎沒有太大需求,大量的社會調查用戶調查而已,在哪都能做。設計類學者的圈子只有最頭部才值得混,其他二流學校,一線二線都沒有能拉開層級的區別,沒意思,何必呢,狗狗祟祟的。讀博之後眼界開闊了很多,外邊的世界很大,踏踏實實搞點研究,不指望這份工作能掙什麼錢,做點真正能服務社會的設計更符合我的初心。


房子賣了纔是資產,自住實際上是負債。還完房貸捉襟見肘,還要考慮父母來養老的問題(獨生子女),每天都過得緊張兮兮是最不適合科研的一個狀態。


這是我下定決心離開的所有因素吧。


關於評副高的條件,由於知乎大部分是自科學者,可能覺得我們這個太容易了。一些社科學者可能也覺得容易。不過對於設計學,藝術學來說很難…因爲期刊少,也沒受到過專門的科研訓練,讀博之後我才真正摸到科研的門路。


來源:知乎 作者:匿名網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022200/answer/1891281402


現階段我國的科研水平還處於中低端水平,讓很多科研人員得到的薪水和多年的求學投入不成正比,但好在這個行業包容性大,幾乎每個科研人員都能在行業中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總的來說,不論高校政策在如何變化,積攢個人實力纔是關鍵。相信自己,趕過所有風雨兼程的路,總會迎來豔陽照耀的未來。


不負歲月,不負自己!


版權聲明

本文僅用於學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或修改
努力分享優質的計算機視覺相關內容,歡迎關注:
     
                         
                         
                         
個人微信(如果沒有備註不拉羣!
請註明: 地區+學校/企業+研究方向+暱稱



下載1:何愷明頂會分享


AI算法與圖像處理」公衆號後臺回覆:何愷明,即可下載。總共有6份PDF,涉及 ResNet、Mask RCNN等經典工作的總結分析


下載2:終身受益的編程指南:Google編程風格指南


AI算法與圖像處理」公衆號後臺回覆:c++,即可下載。歷經十年考驗,最權威的編程規範!



   
                       
                       
                       
下載3 CVPR2021

AI算法與圖像處公衆號後臺回覆: CVPR 即可下載1467篇CVPR 2020論文 和 CVPR 2021 最新論文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AI算法與圖像處理(AI_study)。
如有侵權,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