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毛桃

 

毛桃,顾名思义,就是表面长满了绒毛的桃子。这东西城里人恐怕是没有口福的,但在我们洛南老家的山村里,却十分常见。

春三月,毛桃花开时,满村飘香,蝴蝶翩翩起舞。杨柳依依,炊烟袅袅,那种景象如今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毛桃树不光我家有,几乎家家都有。所以那个季节,你若去我们村,绝对有种进入了世外桃源的错觉。

毛桃树成活率高啊,吃颗桃子,把核随手一扔。第二年春天,你就能发现地上冒出了一棵毛桃树。有时,你不得不惊叹造物主的神奇,它们的核是那么的坚硬,用石头砸都很费劲。但是一场春雨就能将它们唤醒,一颗嫩芽就能将硬核顶破,多么的不可思议啊!

毛桃成熟期比较晚,大概就是七八月份。路过毛桃树,你就能看到白里透红的毛桃在向你招手,有的甚至都咧开了嘴。忍不住诱惑,走过去,朝树上蹬一脚,掉下来一两个,吃了不过瘾。再爬到树上,连吃带糟蹋,大有“孙悟空大闹蟠桃园”的架势。老家人说“桃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所以吃毛桃时,我就会敞开了吃,直到打饱嗝为止。

毛桃成熟时节,正值我们这帮“小土匪”放暑假,那真叫一个野啊!暑假作业不到最后关头,是断然不会动笔的。一帮人满山架岭的跑,干嘛呢?

不是寻找各种野果子,就是拿着自制的桃木剑比武招亲。要么就是学着孙悟空,一只手放额头,一只手甩在身后,单腿立地,嘴上发出嗖嗖的风声,从高处纵身一跃,并道一声“俺老孙去也!”

记得那时候,我家门前有两棵毛桃树,一棵长在核桃树下的石堰上,一棵长在麦场边上的竹园里。

石堰上那棵毛桃树,据说果子结的很繁,味道特别好吃。但是我没吃过,因为在我出生前,就被爷爷砍倒,当柴烧了。好好的一棵树,砍了干嘛?听我大说,因为小姑爬到树上摘毛桃吃,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把下巴磕了一个窟窿。吃桃事小,伤人事大啊!

于是,就只剩下麦场边那棵毛桃树了。但它跟竹子挤在一起,营养跟不上,也就不好好结果子。我对它很失望,就总是去别家门前屋后偷桃吃。

俗话说“三瓜俩枣不算偷”,但那时候人们似乎对毛桃都格外重视,但凡看到哪个小孩子上树“害人”,就会撵着去骂。

那时候,人们都穷啊,哪有像现在这么多水果呢?果子没成熟时,小孩子就迫不及待了。往往是花刚落,我们就会把低处的桃子、杏子等摘下来往嘴里塞,洗都不用洗,衣襟上蹭两下就可以,有时甚至连这个步骤都省略了。但吃毛桃就要格外小心,因为毛桃的绒毛扎人,蹭到皮肤上,更是奇痒难耐。

毛桃没成熟时,它的味道有点苦涩。成熟后,味道简直妙极了,咬一口,唇齿留香。再咬一口,甜入肺腑。那味道叫人终生难忘啊。

离家这么多年,我吃过各种黄桃、油桃、蟠桃,但却再也吃不出童年时故乡那种毛桃的味道了。

作者简介:

刘献洛,笔名四合道人,陕西洛南人。久居南方,心怀故乡,寄情文字,钟情山水,喜爱音乐,以文会友。目前旅居菲律宾,为菲华作协会员。个人公众号“菲行漫记”,欢迎大家关注和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