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家族》:我想這不是冷漠,是溝通失靈

隨着疫情漸漸平復。終於,電影交流會第二次聚會了。這次大家探討的是《東京家族》。

直到觀影結束,交流會里頭一位先生交流心得時,我才知道,《東京家族》是翻拍自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所以內容幾乎一樣。

電影故事有點讓人心酸,但是又有點讓人無可奈何。一對老夫婦他們的三個子女都爲了討生活離開了家鄉,到了東京。老夫婦這次從鄉下會過來看望子女,想享受天倫之樂。但不巧,當醫生的大兒子,開美髮店的女兒都非常忙碌,無暇照顧老人。最讓夫婦不放心的小兒子和他的女朋友在工作之餘想辦法照顧老人。這對老夫婦一邊感慨東京的生活很忙呀,怕麻煩子女甚至不敢到子女家裏居住。

電影結束後,會長問,如果故事發生在中國的,會不會會覺得孩子對爸爸媽媽很冷漠。

似乎在場不少人都說在中國,這個故事裏的孩子沒讓老人住在家裏是不孝順的。

我倒沒認爲影片中的子女很冷漠,因爲確實體現出他們各有各的難處。但我覺得故事中大兒子和女兒的照顧工作和溝通是有疏漏的。

首先,對於大兒子臨時要看急病的病人,讓家庭出遊泡湯。我倒是覺得很可以理解的——在我印象中,醫護人員似乎很少有正常的假期,只有工作日,和隨時變工作日的日子。

甚至,我還有點理解老夫婦的女兒,雖然她看起來有那麼點不情願,甚至覺得父母在家裏有點礙手礙腳。但電影裏看起來,他的房間那麼的小,就在店的上頭。因爲商業街的學習會剛好輪到到女兒的店裏舉行,女兒大概也是覺得會吵到老人休息,覺得老人別在自家住比較好。於是女兒就和醫生哥哥一起湊了錢,給老夫婦訂了三天兩夜的豪華套房。但沒想到,老夫婦根本不習慣酒店套房,住了一天就回來了。剛好回來當天就是商業街學習會的日子。女兒忍不住就發了一通脾氣,說今晚不能讓父母在自己家裏住。一時間,老人家也不好意思回到大兒子家。於是,老父親跑去找老朋友,希望老朋友能讓自己湊合一晚,卻又沒想到遭到朋友拒絕,折騰了半宿。而老母親去了小兒子家借宿。

導演借老父親的朋友之口說:你多幸福啊!有個醫生博士兒子。老父親此時幾乎無家可歸,只能苦澀地笑笑。

看到這裏,我的心裏發酸。雖然大兒子和女兒都沒有什麼錯,但是,我總覺得他們兩個人可以安排得更加妥帖一些。比如和父母做好溝通,而不是片面覺得自己覺得住酒店不錯,就安排父母去住酒店,認爲這樣就是對父母好了。

當然,電影中子女的反應可能和老父親過於嚴厲的性格有關——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父親太挑剔,很難相處。而父親,對自己孩子的愛也不善於表達。趁自己小兒子走開,就藉口說“被他氣飽了,我喫不下,把我的鰻魚飯給他一半吧。”

我在想,如果家裏實在過於狹小,跟父母說明也沒關係吧。爲什麼要在意旁人的目光呢。能夠陪伴父母當然是最好的,但是萬一有特殊情況,那麼是不是也應該有一個良好的備用方案呢。

電影會結束以後,我立刻告訴我的爸爸媽媽:有什麼需要千萬別憋着。雖然我不一定能完全滿足你們的希望,但我希望如果你們有任何難處,都不要憋在心裏。交流一下,總能有辦法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