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多數剩女都很優秀?

爲什麼大多數剩女都很優秀?

能剩下,總有她們的過人之處。

要麼是眼睛長在了髮際線的等高,要麼是外貌協會的董事長,要麼,因爲生不逢時,各國的王子不是有了家室,就是尚未長大成人,甚至非洲優秀的酋長都有了妻室。

剩下,總是有原因的。

優秀到嚇到任何男子的地步,僞優秀到感動自己的程度,都可以剩下。

請注意這個詞:“剩女”,平日裏,我們愛用“喫剩下”、“賣剩下”來表達。“剩女”,之所以叫“剩女”,當然暗含了被挑選剩下的意思,當然不包括那些不婚主義者,那些人,人家是主動“留下”的。

能主動“留下”的,更優秀,最起碼周邊人認爲她“優秀”,要麼是自己壓根兒不考慮什麼“婚嫁”之事。您可以想一想,能留下的,不是好的纔會私自留下嗎?!

談到“上遷婚姻”,叫人不得不想到“男尊女卑”,總認爲女子婚姻當中,總要找個勝出自己的男人,用現在的觀點,那就是“優秀是爲了引人耳目”,“優秀更是爲了嫁得好”,這就大錯特錯了。

於是,關於對“高富帥”的熱捧,也就見怪不怪了。對一個人本性的評判,對婚戀的平等和三觀的默契,好像從未到了全民認同的高度。

所以,女人的優秀,爲了嫁得更優秀,反過來想一想,對方既高又富又帥了,難道能娶不下女人嗎?對方既能“高”、“富”、“帥”了,娶你又爲的何用?!

所以,好多“高富帥”,並非選“剩女”的主兒。等你長成一朵漂亮入眼的花兒,我已採了一朵我認爲漂亮的花兒。所以,“剩女”們,沒你啥事兒了。

“上遷婚姻”的根源是什麼?

當然是“男尊女卑”在暗暗使壞。爲什麼上遷?您可以想象,背靠大樹好乘涼,背靠大山,山越大,越有安全感,山越大,越有充分的資源可供源源不斷。

爲什麼好多形形色色的“二代”能夠受適齡女子追捧,因爲在她們眼裏,“二代”一族就不啻於一座座大山——挖也挖不完的資源。

前段兒有個問題:“談到婚戀,現在還有願意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奮鬥美好未來的年輕伉儷嗎”?

有人憤怒地說:沒了,幾乎都SI了!

爲什麼?有個潛在的規則是,人都想不勞而獲。

您可以看下,多勞多得,多勞不一定能夠多得,叫做內卷。少勞少得,似乎就是躺平了。

多勞少得,人心不平衡,人會心力交瘁;少勞少得,人心自甘墮落,貌似主動選擇的無能爲力。

而人們——當今聰明的人們所憧憬的,恰恰是更願意少勞多得——好鋼用在刀刃上,甚至更願意一勞永逸——生得好不如學得好,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婚嫁成了女人最好的人生跳板,這似乎亙古不變。

當然,如此推演下去,自然最妙不勞而獲了——遠遠地勝過“一勞永逸”!那就是找竅門、尋捷徑。以前,這是小偷所爲,當今卻幾乎成爲了衆人心理,那就是“一夜暴富”!

擁有“一勞永逸”和“不勞而獲”之類“小偷心理”的人可以說大街小巷皆有,熙熙攘攘皆是。人們能夠堂而皇之地“談錢不傷感情”是理直氣壯的坦白,形形色色的人們能夠想方設法地想獲得金錢,卻實在令人擔憂。

於此大前提下,優秀從而爲了“嫁得好”就成了無數“剩女”的宿命。

當然,爲女兒婚姻而大肆攫取“高價彩禮”,也成了好多女人當年未曾婚嫁如意的“社會型特殊復仇”——“我女兒優秀,我女兒更需要高價彩禮”,秉承此類觀念的“準丈母孃”,也是“剩女”多多的“優秀推手”。

爲什麼非要“上遷婚姻”?

還是自卑作怪——女人天生弱者,打包好自己,爲了一勞永逸,爲了自己“嫁得好”。

“我爲此優秀而付出了很多年的代價,我更需要更好的包裝,方能對得起我多年的努力”——這幾乎上就是大多“剩女”的潛臺詞。

也是她們命運的咒語。

當然了,完全可以理解。早已經把自己打造成價值連城的景泰藍,是怎麼也放不入你那可憐的松木盒子的,最起碼得檀木的,最好是進口的!

如此才能搭調。

您可以看出來吧?什麼起了作用?

是觀念,根深蒂固的觀念。“寧缺毋濫”的觀念。

但是,也可以問個新的問題,“適齡階段連自己都嫁不出去,這能說是優秀嗎”?

你即使是價值不菲的景泰藍,難道就裸着不要包裝嗎?那不更容易貶值?!

作者阿尚青子

圖片源於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