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年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

放假之前,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暑假期间给所有学生家长打个电话。我准备暑假过完一半的时候打。做这项工作之前,我有些紧张,有点“社恐”的感觉。经历了一些心理搏斗才平复下来。

打电话之前,我先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学生的名字、期末成绩和排名,接着我拨通了电话。先问对方是不是某某学生的家长(怕学生留错的电话号码),接着做自我介绍,再就是问学生放假以来在家的表现,再说学生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和期末成绩等等,最后希望家长能够多和学校沟通交流,达到家校共育的良好效果。


班上有38个学生,虽然我接手班主任工作九周,但我对他们还是比较了解的。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了学生的不同一面,进一步验证了新课改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深感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如果细细去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或许就会理解他们为什么有那种表现了。

我所在的学校在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要么务农,要么长期外出务工,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可能就是:要好好学习,不然就会受到什么惩罚。

其实这种情况不能怪罪于任何人,只是他们到现在似乎也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别提以身作则。有一次在课堂上,谈到父母喜好的有关话题,一个学生脱口而出:“我爸妈一天到晚刷抖音。”明明多次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但是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还有家长,约几个朋友来家里打麻将,把屋子搞得乌烟瘴气,扯着嗓子对孩子喊:“赶紧写作业啊。”孩子能静下心来写作业吗?而且他可能还会想:当年我爸(妈)没好好读书,如今还是可以过日子啊,而且过得自由自在,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遇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家长,他们态度冷漠,和我交流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哦”“嗯”,说实话,第一感觉挺生气的,我不仅没有受到来自家长的尊重,而且也感受不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他们对我说:“要是孩子表现不好,你就给收拾。”在他们看来,用体罚或许可以管好学生,可以让他们乖乖听话。

还有一个家长确实令我震惊。问孩子假期的学习情况,他说:“我也不清楚,她和她奶奶住在下面房子,我也没问过,等明天上来我问问。”

当然,也遇到了一些比较负责的家长。他们很积极地与我交流,最后还会表示感谢。我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就像去年刚上班一样,我心里充满疑惑:为什么十年前的农村教育和十年后的农村教育基本没有变化呢?我十分震惊,同时也感到痛心,拿什么来拯救这惶惶的农村教育呢?

我能明显感觉到,这个时代的孩子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当有些孩子拿着智能手机刷视频、打游戏、发说说时,另一些孩子在读经典、学美术、弹钢琴······前者对未来没有什么规划,“享受当下,及时行乐”是他们的生活宗旨。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差距?是家庭、地域还是手机?或许都是。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思想观念。

家长和孩子从根本上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他们或许只能看到:学习好了以后才能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就像有个学生说电影《暖春》中的小花大学毕业后却只做了一名农村教师,多不划算啊!在他们眼里,是不是大学毕业后只有在一线城市工作才算成功呢?我不得而知,但是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孩子的思想观念。

我在上班之前,坚定地秉持“爱之教育”的观念,当然我也是这样去做的,但是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竟然行不通!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纯真。我对他们越好,他们只会蹬鼻子上脸,挑战我的底线。十三四岁的孩子,怎么会有一副市侩模样呢?失望的同时更多的还是痛心。

在教育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公式——5+2=0。意思是五天的学校教育等两天周末后化为乌有。其实很令人心痛。再厉害的教育专家也无法阻止这个事情发生。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全社会都在要求老师如何教育育人,但是对家庭呢?难道教育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吗?

作为老师,我们无法去改变学生的家庭,也无法要求这个社会给学生良好的影响,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

我不奢求能影响所有学生,只希望能影响一部分学生。人生在世,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我觉得,做一名称职的老师就是有意义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