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溝通,如何應對?

當你聽到“搞關係”這三個字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我沒有太多的正面感受,總覺得有點投機取巧、急功近利和不務正業,當然,還有一個潛在的原因,我不擅長。

如果把”搞關係"換成”經營關係”或”管理關係",是不是覺得好了些?

雖然好了點,但還是覺得目的性太強,比如在公司,我們經營好和上級的關係,通常是爲了爭取到更多資源和升職加薪,經營好和同級及下級的關係, 是爲了更好的把工作做好;經營好和政府的關係,是爲了得到更好的政策。

不過,有些關係的經營,功利性沒那麼強,貌似也積極正面一些,比如經營好家庭關係,同學關係和朋友關係等。

這兩種有什麼區別嗎?陳海賢老師的解釋很有啓發,就是“關係本身就是目的”,也就是說我們不只是把關係達成工具和資源,而是把良好關係本身當成目的,而這也是我們人類一種重要的需求,因爲我們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和羣體建立關係,需要社交。

而且,我認同一種觀點:我們的世界,相當大部分是由人構成的,人是活的, 所以,我們的世界也是活的,我們和周圍人的關係狀態,直接影響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所以,在同一個公司,兩個工作類似的人,很有可能,一個人每天上班如上墳,另一個人則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從心底裏,我是佩服能夠搞好關係的人,特別是能夠長期經營好關係的人。

那如何能夠經營好關係呢?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也不擅長,我觀察到身邊關係好的人,有幾種典型的情形:要麼是自身價值很高,或者有資源,別人願意主動結交;要麼是人品好,願意主動幫助他人或爲組織做貢獻;要麼就是很擅長溝通,我們這一期高研院同學中,就有這樣的同學。

所以,總結下來,就是要讓自己有價值,並且變得擅長溝通。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資源和專長,能提供的價值形式也不同,但溝通卻是一個通用能力,具有很強的遷移性和適應性。

而本週,我就參加了得到高研院的一次高手分享課,介紹的就是“如何用無限溝通管理人際關係——應對艱難溝通的挑戰”,這堂課的分享高手是童曜,給很多企業做過管理培訓,擅長企業管理中棘手問題診斷和解決,據他講,這是他第一次在得到的分享,所以準備的很充分,我感受到了他的專業性,同時課程本身對我也很有啓發,也分享給你。

我會從3個方面和你分享,分別是:

1 什麼是艱難溝通?

2 應對艱難溝通的3個工具是什麼?

3 理性和感性,誰說了算?

1 什麼是艱難的溝通?

當提到艱難溝通,你腦子裏面浮現的是什麼?和老闆講升職加薪?還是和合夥人談分行李?處理婆媳矛盾?

童老師在課程中總結3類常見的艱難溝通:利益剝奪、合夥拆夥和逆勢說服。

所謂利益剝奪,通俗的講,就是“動別人的奶酪”,比如跟別人提加薪/降薪,勸退別人離職,這都會帶來對方的痛苦,因爲人們有損失厭惡;

合夥拆夥,比如男女朋友談分手,合夥團體分家,比如之前榮耀從華爲分割出去;

逆勢說服,就是你處在不利的地位,要去說服別人,比如讓強勢大客戶採購你們的產品。

這些場景雖然可不相同,但童老師將抓住了這類溝通的兩個共性:責任和時間。

爲什麼是這兩個普通的詞?

首先,但凡能夠給我們帶來無法迴避的溝通痛苦的人,都是我們無法刪除的人,而我們要承擔尋找解決方案的責任;

其次,但凡是艱難溝通,常常不僅要考慮當下這一時刻,而是要面對未來所有的時間。

責任還比較好理解,因爲迴避不掉,爲什麼時間很重要?

這裏分享我同學的一個故事,她是一個很厲害的HR,有一次他碰到了一個員工離職,這本來很正常,但是這個員工希望能補償此前7年積累的,150天未休年假的費用,這原本是一個管理漏洞帶來的(未定期銷年假),但是現在她必須妥善處理,她的溝通難點不在於這一個人的補償費用,而在於這個處理方式對後續那麼多相似的處理,也就是說,今天這個溝通決定會影響到後續很長時間。

所以,有些溝通的艱難不在於當下這一刻的選擇,而在於這個選擇的長期影響,而且有些不是一次溝通就能搞定的。

2 應對艱難溝通的3個工具是什麼?

那麼,面對不同的艱難溝通場景,有麼有一套通用的方法,或框架幫助去解決呢?當然,這是這場課程的核心,這套方法包括3個工具:目標重建、視域管理和擊穿心理閾值,我們分別介紹。

2.1 目標重建

課程中,童老師分享了《在雲端》中的一個經典橋段,主演喬治.克魯尼扮演一個裁員談判家,有一次他和一個在公司裏面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員工鮑勃溝通裁員,當聽到被裁的時候,鮑勃很憤怒,不僅因爲這樣會嚴重印象家庭生活狀況,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失去對他的崇拜。

喬治.克魯尼沒有安慰他,反而給他“當頭棒喝”,他讓鮑勃意識到,自己曾經爲了2萬多美元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廚師),而這剛好是重啓夢想,並且贏得孩子崇拜的機會,這時,鮑勃的怒色緩和了,接受了這個事實。

先不管克魯尼是不是帶有忽悠的成分,但是他的確減緩了鮑勃的痛苦,而減緩的方式是給他重建了目標。

2.2視域管理

視域管理,聽上去很高大上,換個說法可能更容易一點,就是“擴大取景框”,就類似我們在拍照時,把更多的景色放進來。爲什麼要這麼做?因爲:

我們在溝通的時候,我們不僅要看到我們對面這個溝通的具體的這一個人,而應該把視野放大一點看到了,其實我們在和整個世界溝通。

什麼意思?年華爲和榮耀分家時,任正非的講話是個典型的案例:

如果在聽課程前,讀到這段話,我只會覺得任正非將的話挺好的,但是爲什麼好,講不出來,但是經過童老師的解讀,才發現,這段溝通的巧妙在於,任正非不只是在對榮耀講話,更是對更大的相關方對話。課程中,老師用一個“影響力-利益”框架進行了很好的分析。

從圖中可以看到,表面上看,任正非是在和榮耀的人溝通,實際上這封信還在跟華爲的股東和大客戶,華爲現在的員工,以及未來有可能加入華爲的人進行溝通,甚至是中外媒體溝通。

2.3 擊穿心理閾值

重建目標給我們打開了新的溝通方向,降低痛苦,視域管理提醒我們關注到更廣的領域和相關人,但我們最終還是需要臨門一腳,希望能說服對方,而這就需要擊穿對方的心理閾值。

什麼是心理閾值?我們假象一個心理實驗:

想象你面前有一個非常乾淨的杯子,你把自己的口水吐到這個杯子中,如果現在讓你再把你的口水喝回去,你願意嗎?如果給你1塊錢呢?100塊?1萬?100萬?1個億?

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在某個價位,選擇了“喝”,而這個值就是你的心理閾值,不斷加碼的過程,就是擊破心理閾值的過程。

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在實際的溝通中,人們一開始接觸到新的信息輸入,特別是不熟悉的人給出的,通常是比較牴觸的,比如你在大街上,別人讓你填寫調查問卷,你很可能會因爲牴觸而拒絕,但如果他在前面加一個問題——“你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嗎?”,當你回答“是”之後,再讓你填寫,你就很難拒絕了,因爲你不想被自己打臉,你的心裏閾值被突破了。

但是這種方式不能常用,而且時候,很容易讓別人覺得是被套路了,如果從長期關係經營的角度來看,如何讓別人願意被說服呢?這就需要啓動人們的“理性思考”,要讓他感到這個選擇是他自己做出的,對他最有利的。

以上就是童老師分享的,在艱難溝通時,我們可以使用的三個工具,如果課程到這裏就結束的話,坦誠講,我會覺得還行。但是,他接下來的解釋,讓我覺得比較驚喜,而這涉及到關於我們人類的一個底層問題:我們是受感性驅動,還是理性的驅動?而他的解釋,鬆動了我已有的觀念。

3 理性和感性,誰說了算?

著名的哲學家休謨曾經講過:“理性只能是激情的奴隸”,這句話很有道理,而且也被我們的經驗所證實。而《象與騎象人》也傳遞類似的觀點:大象相當於我們的情感,而騎象人則是我們的理智,大象的力量遠大於騎象人,理智很難控制情感。

從這角度來,經營關係,我們應該重點調用我們的情緒,而不是理性。

但課程老師引用丹尼爾卡尼曼的話:

理性思考,其實是我們的初始設置,只不過這個開關經常被默認爲關閉狀態,需要被喚醒。

而這個應用到艱難溝通,特備是經營長期關係,則需要調用我們的理性腦,通過激活理性思考,做出實質而長期的改變。

這是這個課程中對我衝擊最大的一點,雖然我不完全認同,但是讓我重新審視了理性和感性的關係,我也發現其實在做出改變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結合,我的做法是:通過理性,讓感性體驗到好處,從而更易做出理性上對我們有利的事情。

舉2個我自己的體會:

比如,我的理性告訴我跑步對身體健康有好處,但只是通過理性的說服很難堅持,這個時候,最好的方式不是苦口婆心的去勸自己去運動,而是嘗試體驗運動之後給我們帶來的快感,強化這種感覺,慢慢的,就讓感性成爲我們持續做這個事情的動力。

第2例子就是寫作,它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很多人發現很難持續,我也是,怎麼辦?通過虛榮心來激勵自己,我會將文章發出去,獲得正反饋,讓我體驗到這種虛榮心被滿足的感覺,通過這種方式,讓我不斷持續寫下去,特備是當我吹牛說我每週都在寫時,別人的那種佩服的語氣。

課程的最後,童老師又進行了一個昇華——自我邊界突破。我將其引申爲:

最艱難的溝通,其實是和自己的溝通,而溝通成功的表現,就是我們在不斷突破自己。

因爲我們想改變,但是又被自己的心裏閾值所限制,不願去改變,特別是突破自己固有的方式時。

童老師舉了羅胖的一個例子,羅胖以前和他父親提及自己的小成就時,他父親總是說“不要驕傲”,他常常有點小失落,後來陳海賢告訴他兩句話:

①我快50歲了,我已經學會了不驕傲,放心吧,我不會驕傲 。

②我跟您說這些,是希望您能爲我感到驕傲。

這兩句話,大家聽上去,都覺得很不錯的溝通表達,我不知道羅胖是否說了,但是捫心自問,我目前還是開不了這個口,因爲這意味着我要突破自己的心理閾值,你呢?

而這恰恰是我們需要和自己進行艱難溝通的時候,我最近有個小小成功的經歷,我參加了得到高研院的一次“私董會”,得到高研院第一次"私董會":觸達靈魂的拷問

觸及我的靈魂,促使我突破了一下自己,具體講,就是主動約同事每週1小時進行一對一交流,可能你覺得很普通,但我此前一直明白它的重要性,但就是一直無法突破自己小小的閾值,而我真的這麼做了,其實也沒有我想象的那麼困難,而且還收穫了小驚喜。

總結 

我們常常經營是爲了達成其它目的,但有時經營好關係本身就是目的;

在經營關係中,我們有時需要面臨艱難溝通,面對這些場景,我們可以有三個工具:重建目標,擴大取景框以及擊穿心理閾值,而在在這個工具背後,更底層的是我們對於我們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最艱難的溝通對象不是他人,而是我們自己,我們需要突破自己的邊界和心理閾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