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炸了!!

插画师:Sam Chivers

01

最近我的公众号助理因为本职关系忙不过来了,于是上周末,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招聘兼职助理的消息,接着就和往常一样工作去了。

没想到晚上一看,微信炸了!

上百条询问兼职的未读消息,邮箱里也收到几十封简历,效果把我和小助理都惊呆了。后面几天不断收到新邮件,还有人咨询小助理。


很快我就找到了新助理,已经开始共同磨合啦(所有邮件,我也都一一回复了,非常感谢大家)。

简单聊几句这两天的感受。

1、尽量暴露在更多机会里

我把招聘要求发在两个读者微信的朋友圈,助理也转发到朋友圈,估计有1万多人吧,才过了不到3分钟就有人主动联系了。

两年前招助理时,我发在一个写稿群里,当时找得很随意:先联系我的小伙伴,聊了几句就马上定下了。联系我的人远远没有这次这么多。

把自己暴露在更多机会里,成功机率也就越高。

我分享过同事的老婆找兼职会计的事。一开始她也不知道怎么找,就试着在朋友圈和所在的微信群里发信息说,她能做兼职会计,之前做过哪些事,现在能帮忙做哪些业务,需要的话可以找她。

一个前同事看到后,帮她撮合成了第一份兼职。

要尽可能让大家都知道你的需求,基数大了,可选性也随之增加。所以我原先还打算,如果朋友圈找不到,那就在公众号上发几次招聘,尽量让更多人看到。

2、圈子的影响

咨询或发简历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我的读者,关注我很久,看了我不少文章,虽然可能从来没互动过,但他们对我有一种熟悉和信任感。

一些读者在应聘信息后写的话,我看了好多遍,真的特别暖心。

这种潜在的信任感,才能让他们短时间内主动联系我。

反过来,我对自己的读者也有一种天然的信任。

平时通过文章,他们了解我的想法、我的观点、我的优缺点,让我一个普通人与天南地北的人有了链接。个人IP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很容易建立信任感。这道理就像相亲,我们对朋友介绍的相亲对象往往更放心些。

所以在你需要时、在彼此有潜在合作机会时,那些素未谋面的人会主动出现在你的面前,给你惊喜。

3、抓重点很重要

发朋友圈时我写了这么一句话:

那两天我是集中几个时间点批量看应聘邮件和微信。有一个特别深的感触啊:

那些懂得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的人,真的能被一眼看到。

你有很多特长、很多优点,德智体美非常优秀/精通office三件套/熟练掌握PS,有人甚至发来一份PPT作为自我介绍,详细分析自身性格优劣势,做得超级用心。

可我招的毕竟是兼职公众号助理,这些并不是重点。

有人文章写得非常好,列举了大量已发布文章。可我助理的工作范围并不需要会写作,两个公众号的文章现在多数是我自己写,倒是小号“临公子的小日子”日常有在征稿。

偏离得更远的,主体部分就写自己的职场经历、换过几家公司、如何渴望拥有副业、想早日财务自由等等。

假如平时唠嗑没问题,但在需求明确时(比如想得到一份工作),快速抓住重点去响应,效果会好很多。

合作看的是契合度,刚好你有,刚好我要,一拍即合。

4、主动+实力=成功率

有实力的人,假如没明确展示出来,10分的实力也只剩下3分不到。眼下工作节奏这么快,太含蓄委婉,人家可能就get不到。

简明扼要、大大方方把匹配优势罗列出来是最佳策略。千万不要以为写上有某某“惊喜技能”“和你有意想不到的相似之处”能引发好奇心、继而提高成功率,相信我,机率非。常。低。

当然,仅有主动也不行。

有些读者非常主动,可不仅毫无经验、而且重点说的都是自己想学到什么而不是能帮我做什么。有的主动询问,问题全部都是我招聘信息里清楚写明的。

主动勾搭很好,但和能否成功没有关系。能否勾搭成功还得看实力是否符合对方预期 。

5、兼职也是工作

我挺感动的是,这份费用不算高的助理兼职工作,多数邮件里都表达出足够的诚意,让人觉得至少对它是重视的。

也有少数人抱着“我只是蛮发个邮件碰碰运气”的姿态,有的人直接写“虽然对你公众号没兴趣,但我对钱感兴趣”,有的人发来两三句话,主要说自己最近在家没事干,想随便找些事情打发时间。其实哪怕被录用,后面也很难做好。

先不说是否适合,这样的态度让人感觉你并不在意这份兼职,没有把它放在心上。

对我来说,公众号助理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微信沟通最频繁的就是助理,长期置顶,信息第一时间回复。所以我招人时会认真梳理清楚要求,把给予什么样报酬等关键信息写明。

同样的,我也希望应聘者能认真对待。

往小了说,不是说要洋洋洒洒写多少字介绍,起码展示出你的诚意。往大了说,无论哪种兼职、哪种副业,本质上都是工作,想得到一份工作时都草率应对,得到工作后,又怎么可能认真得起来呢?

6、抱着开放心态

没合作成功只是不适合,今后也有其他一起合作机会。

这次招小助理过程中,我发现读者中有太多厉害的人了,不仅很多人适合兼职公众号助理,还有的人文章写得好,有的人有丰富的视频剪辑经验,没准将来都能勾搭下~。

哪怕做了一段时间发觉不合适也没啥,工作都是双向选择。

当我觉得对方可能无法通过磨合达到相对理想的状态时,通常也会和他好好沟通。反过来也一样,当我们作为求职者,接触一段时间认为自己不适合这工作,尽快坦诚告知,或许是一个比勉强接受更好的态度。

山高水长,说不定哪天又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相遇了。

人生就是兜兜转转,一路寻找同行者的过程。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