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故事: 我不坚强谁替我坚强?

1

2号床上的病友姓王,比母亲小两岁,今年七十又三。她身材“魁梧”,身高至少在一米六八以上,宽宽的国字脸,浓眉,大眼,留着黑色的超短发,有点“女子男相”。

王姨退休前是某城市大型公交车司机。六七十年代的女司机寥寥无几,可以想象王姨年轻的时候该是一位女强人吧。

王姨说,她退休工资三千不到,生病前一直在某单位打扫卫生,几年下来,攒了好几万。接着,她叹气,说这次生病花了不少钱。也确实是,住院治疗费不说,光是陪护,据我们所知,就得180元一天。

王姨说,她请的陪护是亲妹妹,给100元一天。她说妹妹一直没有工作,在外面打零工大约80元一天。这次妹妹来陪护她,算是姐妹间相互照应。

再看看她妹妹小王姨,虽俩人是亲姐妹,长相气质却是截然不同。

小王姨五十多岁,身高不到一米五五。脸颊瘦削,看起来柔柔弱弱。

小小巧巧的小王姨很有个性。她年轻的时候自由恋爱,婚后没几年,发现丈夫好逸恶劳,喜欢赌博。三岁不到的孩子去世后,她毅然决然选择离婚。前些年前夫想复婚,她坚决拒绝。

独身至今的小王姨信佛教,每天早晚念佛经。她身上的皮肤白皙,脸却晒得黝黑发亮——她每天上午总要太阳底下裸晒一个小时,说是为了接收能量。


2

大王姨是脑出血中风。

她在家里摔了一跤,没当作一回事,也没惊动家人,咬牙站起来,结果又摔了一跤,同时发现右侧上下肢突然无力,右肩严重脱臼,她这才知道自己中风了。

我们住进来的时候,大王姨已在康复医院待了二十多天,能跛着脚独立行走,但右手仍然无力。

在病人当中,王姨算是康复得比较快的,这与她刻苦训练分不开。

这家民营医院的康复项目很多:踩单车、一对一按摩、站立平衡、药透、脑循环、热磁疗、针灸、高压氧舱、游戏康复……

很多训练项目在常人看来是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对中风病人来说,每个项目都不亚于一场严峻的考验。

比如站立,由于病人脑受损,平衡能力差,肌肉无力,以至于站一两分钟都是煎熬。二十分钟下来,病人通常汗流浃背。

等所有的项目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做完,通常这一天也就结束了。回到病房,病人筋疲力尽,倒在床上再也不想动弹了。

但大王姨是个例外,总是一丝不苟地做好医生布置的“家庭作业”。

她早早起床,靠着床沿练习站立;如果是躺在床上,她就在用双脚用力地蹬床的另一头挡板,以恢复腿部肌肉的力量;和病友们聊天的时候,她也不忘捏捏每个指头,用来锻炼手指动作的精准……

看她这么刻苦,很多家属都拿她当榜样来激励家中的病人。我在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上,看到了不同寻常的坚毅。

我夸赞她说:“王姨,您有一股狠劲。”

“我必须发狠!如果被病魔打倒了,回家要被丈夫伺候,我得忍受更多痛苦,听更多被他嫌弃的闲话!再说了,这个家,我不坚强,谁替我坚强!”


3

大王姨的话充满酸楚。

我这才留意到住院这么长时间来,大王姨的其他家人好似从来没探视过。

坐在一旁的小王姨自顾自补充起来:“我姐姐不坚强怎么办?她家三个人,这个月家里三个人都住院。我姐夫糖尿病住院一个星期,姐姐唯一的女儿尿毒症在医院透析。现在可好,我姐姐也中风住院了。”

正常的家庭只要有一个人住院,家庭生活节奏就全打乱了。大王姨一家三口住院,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大王姨听了,情绪明显低落起来,坐在一旁唉声叹气,却不作声。

我心里暗暗犯嘀咕:“她家人糖尿病出院后应该可以正常生活吧?”


4

这天,康复医院通知大王姨准备出院。

原来,医疗报销有个规矩,康复病人在同一个医院住院最多不能超过28天。

大王姨坐在床沿,打开手机日历,掰着手指头细数着住院的天数,自言自语:“果真是快到28天了!但我现在并没有完全康复,怎么办呢?”

中风病人前三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期,很多病人都会好好利用这三个月,在多个医院之间辗转。

大王姨沉思半晌,打定主意跟其他病人一样,从这个医院出院后再去另一家民营康复医院。

但那家民营康复医院收费标准如何?环境如何?都有哪些康复项目?大王姨一无所知。她很想在转院前做到心里有底。可这时候她还不能独立行走太远,如何能了解更多?

过了一会儿,她有些高兴地拨通了丈夫的电话,细声细气地请求丈夫去那家民营医院打听打听情况。

电话那头清晰地传来拒绝声。大王姨温柔地再次恳求,电话那头声称她的事情他作不了主。

“我没有要你作主,只是请你帮我去看看那边条件怎样,有些什么康复项目……”她重复着自己的请求,语气里有些与她的身材不相称的低声下气。

“你实在想去,我开车送你去得了。你的事你自己去打听好了!”对方粗声粗气地坚持。

大王姨还想说点什么,电话已被对方挂断。

病房的空气里,充溢着说不出的尴尬。

半晌,小王姨打破沉默,嘟囔道:“要是换我,这样的丈夫我早就离婚一千次了!就是我姐姐太温柔,无限制地忍受!”

大王姨揉了揉发红的眼睛,仿佛是对大家解释说,又仿佛是对自己说:“看看!他就这态度!要是我的病不好起来,我将要受他多大的气!”

她默默收好手机,靠着床沿继续练习站立,下定决心说:“不管怎样,我这两年打工赚的钱都得拿来给我自己治病!我一定要继续转院康复,我的病非治好不可!”

这个年轻的时候,曾挑起过两百斤水泥的女汉子,曾驾驶过威风凛凛的大型公交车的女司机,如今,被生活磨砺得只有这样的坚持了。

我突然想的她说过的那句“我不坚强,谁替我坚强”,深深体悟这句话对王姨而言,有着怎样的分量!

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她早日康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