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我文學的啓蒙老師——《古文觀止》第85篇《滑稽列傳》

- 01 -

《古文觀止》是清人所編的文學讀本。之所以起名爲觀止,是因爲該書所選的均是從東周到明代讓人歎爲觀止的佳作,是歷代古文的精品。很多精通古文的學者正是通過這本書敲開了古典文學的寶藏。猶太人有句格言:“學習即重複!”《塔木德》還說,“只要把一本書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讀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書。” 他們認爲: 凡是把一本書讀100遍的人,沒有一個人不成大器。

- 02 -

而在中國,有一個人就把《古文觀止》讀了100遍,最後成爲了文學大家,他就是享譽文壇的大師——巴金!巴金老先生談他的寫作之路時反覆強調《古文觀止》一書對他文學啓蒙的正要性: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背出來,也就能慢慢地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雖然當時也似懂非懂,可是我有兩百多片文章儲蓄在腦子裏面,寫文章就比以前容易得多了.....。但我仍然感謝我那兩位強迫我硬背《古文觀止》的私塾老師。這兩百多篇“古文”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啓蒙老師。我後來的創作都跟這個“啓蒙老師”很有關係。

- 03 -

而《古文觀止》這本書,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閱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市面上的書很多的釋義是在文後,對應看起來很費事。生字拼音加的也不多,看時還要查字典,特別是越前面的文章,年代較早,看起來就很喫力。筆者自己就有過好幾次雄心萬丈開始,又垂頭喪氣放棄的經歷。所以今天借簡書這樣好的平臺,整理古文觀止全書的學習文本。自己學習也與簡友們分享。敬請關注《古文觀止學習專輯》

- 04 -

那麼,我們今天學的內容是《古文觀止》第85篇《滑稽列傳》——司馬遷(兩漢)

孔子曰:“六藝於治一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

(   孔子說:“六藝對於治國的作用是一致的。《禮》用來節制人們的行爲,《樂》用來啓發和諧的感情,《書》用來敘述史事,《詩》用來表達情思,《易》用來演繹神妙的變化,《春秋》用來闡發微言大義。” )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   太史公說:天道是那樣廣闊,難道還不大嗎?說話隱約委婉而切中事理,也可以解除紛擾。 )

淳于髡[ kūn ] 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爲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  淳于髡是齊國的“招女婿”。個子不到七尺,辭令機智善辯,幾次出使諸侯國,從沒有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歡隱語,愛恣意作樂整夜唱酒,陷在裏面不理朝政,把國事託付給卿大夫。  )

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嗚,王知此鳥何也?”

(  官吏們怠工腐化,諸侯國一起來犯,齊國即將危亡,就在朝夕之間了,左右沒有一個敢諫諍的。淳于髡用隱語來勸說:“國內有一隻大鳥,棲息在大王的宮庭裏,三年不飛也不鳴叫,大王可知道這鳥是爲什麼?”  )

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

(   威王說:“這鳥不飛則罷,一飛就直衝雲天;不鳴叫則罷,一鳴叫就震驚世人。”於是上朝召集各縣令縣長七十二人,獎勵了一個,處罰了一個,重振軍威出戰。 )

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

(  諸侯國一時震驚,都歸還了侵佔齊國的土地。從此聲威盛行三十六年。這事記在《田敬仲完世家》中。  )

威王八年,楚人發兵加齊。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

(  齊威王八年,楚國對齊國大舉進攻。齊王派淳于髡到趙國去請救兵,帶上贈送的禮品黃金百斤、車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帶子全都斷了。  )

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豈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禳[ ráng ] 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 yú ] 

(   齊王說:“先生嫌它少嗎?”淳于髡說:“怎麼敢呢?”齊王說:“那你的笑難道有什麼可說的嗎?”淳于髡說:“剛纔臣子從東方來,看見大路旁有祭祈農事消災的,拿着一隻豬蹄,一盂酒,  )

祝曰:‘甌[ ōu ][ jù ]滿篝[ gōu ],污邪滿車,五穀蕃熟,穰[ ráng ]穰滿家。’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    禱告說:‘易旱的高地糧食裝滿籠,易澇的低窪田糧食裝滿車,五穀茂盛豐收,多得裝滿了家。’臣子見他所拿的祭品少而想要得到的多,所以在笑他呢。”)

於是齊威王乃益齎[ jī ] 黃金千溢,白璧十雙,車馬百駟。髡辭而行,至趙。趙王與之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楚聞之,夜引兵而去。

(   於是齊威王就增加贈禮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一百套。淳于髡辭別動身,到了趙國。趙王給他精兵十萬,戰車一千乘。楚國聽到消息,連夜撤兵離去。  )

威王大悅,置酒後宮,召髡賜之酒。問曰:“先生能飲幾何而醉?”對曰:“臣飲一斗亦醉,一石[ dàn ] 亦醉。”

(  齊威王大爲高興,在後宮辦了酒席,召見淳于髡賞他喝酒。問道:“先生能喝多少才醉?”回答說:“臣子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

威王曰:“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哉!其說可得聞乎?”髡曰:“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後,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

(  威王說:“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麼能喝一石呢?其中奧妙能聽聽嗎?”淳于髡說:“在大王面前賞酒,執法官在旁邊,御史在後邊,髡心裏害怕跪倒喝酒,不過一斗已經醉了。  )

若親有嚴客,髡帣[ juǎn ][ gōu ] [ jū ] ,侍酒於前,時賜餘[ yú ] [ lì ] ,奉觴[ shāng ]上壽,數起,飲不過二斗徑醉矣。

(  如果家父來了嚴肅的客人,髡用袖套束住長袖,彎腰跪着,在前邊侍候他們喝酒,不時賞我點多餘的清酒,我舉起酒杯祝他們長壽,起身幾次,喝不到二斗也就醉了。  )

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覩[ dǔ ],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可五六鬥徑醉矣。

( 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沒見面了,突然相見,歡歡喜喜說起往事,互訴衷情,喝到大概五六鬥就醉了。    )

若乃州閭[ lǘ ]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爲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 ěr ],後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三。

(  如果是鄉里間的節日盛會,男女坐在一起,酒喝到一半停下來,玩起六博、投壺,自相招引組合,握了異性的手不受責罰,盯着人家看也不受禁止,前有姑娘掉下的耳飾,後有婦女丟失的髮簪,髡私心喜歡這種場面,喝到大概八斗才有兩三分醉意。  )

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 xì ] 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 rú ]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

(  天色已晚,酒席將散,酒杯碰在一起,人兒靠在一起,男女同席,鞋兒相疊,杯盤散亂,廳堂上的燭光熄滅了,主人留住髡而送走其他客人。女子的薄羅衫兒解開了,微微地聞到一陣香氣,當這個時刻,髡心裏最歡快,能喝到一石。  )

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以諷諫焉。齊王曰:“善。”乃罷長夜之飲,以髡爲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嘗在側。

(  所以說酒喝到頂就要做出亂七八糟的事,樂到了頂就要生悲,世上所有的事都是這樣。”說的是不能到頂,到頂就要走下坡路的道理,用來諷諫的。齊威王說:“說得好!”就停止了通宵達旦的喝酒,用淳于髡擔任諸侯主客的職務。王室宗族舉辦酒宴,淳于髡常在一旁陪飲。  )

本文完結——

敬請關注《古文觀止學習專輯》,讓我們緊隨巴金大師的步伐,由此開始文學創作之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