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随尽去,即题千般求索……》

我们的现实生活如果没有情志乐娱的点缀,没有真诚的爱与对世界美的心境,你的生活就会是枯燥乏味的,诸种人情味、志趣、爱意与审美心境会调剂生活日常的单调乏味,让生活更美好,变得丰富多彩,孟浩然这首夏日怀故人之作就是忘情山水,寄托田园的悠然自得与闲适自乐之情的表达,但是这种情感的背后还有对友人的怀念与愁思,生活的诗学化需要的其实并不是刻意的诗歌创作,而是有意无意的诗学生活:

《即题•情思》

西山旭日悄悄落,明月徐来烟波渺,

山林幽谷神潭现,云海霓虹千灯昼,

鸣琴一曲红尘雪,遥寄青丝化情思,

凝眸对望梦里游,执手交感化蝶飞!

有诗意就需要那种唯美多彩的艺术来丰富它,这才是对诗歌真正意义上的净化升华式的极致诠释,视觉、听觉、运动觉、嗅觉、味觉与触觉,进而丰富的知觉体验与意识能动的创造,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一种象征性的再现,这才是真正的怀有对诗学的热情向往与虔诚信念,希望生活现实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唯美,音乐、美术、建筑、舞蹈、戏剧、美食与动画等等,当你脉脉含情的时候,你画的事物就必然是有人性的神韵的,音乐也因此变得异常地以情动人,舞蹈也会充满对生命、生活与世界的热爱,所以世界因诗学而美,生命因诗学而热爱,以赞美歌颂来审美一切活的在场,心境自然会归于超然寂静,灵魂得以净化.

诗学生活应该通过不同文化形式互观互证,从而发掘其中的意韵共融点,这是在情感意志上的表现,至于思想灵魂上的则是对诗学意义的原初追问,是作者的历史背景、现实境遇与心境状态的一体融合,吟读李白的宣城见杜鹃,其中感怀身世遭遇的无归宿感所触动的深切的思乡愁绪,上下呼应感极强,故作即题:

《即题•乡西》

赣鄱大地烟庐秀,豫章江河天一色,

难识春风得意归,四时往复任自然,

姑苏故旧留园醉,海阳沙溯连理枝,

真假难辨亦真假,悲喜交集又悲喜!

诗学生活需要不断追问诗学之于生活的意义,让生活充满诗意,所谓诗意就是积极美好和谐完善的人性人情人心,所以诗意首先在于人格,人格尽善才能让诗意尽美,然后主动实践与积极创造,生活才会美好尽善,生活自己之所以写作创作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愿充分表达出来,传承延续后世,以弘道教化,而首先是在当世讲演传道出来,影响当世的人群,无论对当世,还是对后世,最终目的都是造福人类,弘道道统,苏轼的宋诗:鹧鸪天的生活化气息浓厚,那种悠然闲适的幽居心境跃然纸上,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心境缺乏积极正面的现实境遇与人生态度的承载,所以在诗歌的最后才会萌生消极懈怠的生命追求,故而对话名家名作需要两种革新意识,一是创造性鉴赏,尽量还原诗人创作的最入佳境的思绪心境,二是思辨性批评,通过积极正面的价值批判进行筛选萃取,尽量留给后世尽可能先进的精神营养与文化精华,这是作为当世应尽之责与当为道义,化反而正,故作即题

《即题•太和》

幽林洞思一瞬息,向日微荷照水萤,

灵竹拂柳绿池清,容华行止漪轻尘,

燕鹏飞度寰宇尽,昂扬俏是高翔云,

潇洒如风谈笑间,欣欣然兮邈邈香!

诗歌精神与诗学灵魂成塑离不开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弘扬,首先需要以屈原爱国精神的真挚炽烈和美政理想的赤诚求索为根本,陶渊明隐逸精神的恬淡超脱和美好生活的积极探索为深掘,关汉卿抗争精神的坚毅冲和和理想人格的忠诚实践为归属,鲁迅超越精神的批判审视和理想道路的终极追问为源泉,四者浑然一体融合,联系当代全球化、市场化与网络化的在场现实,得生尽善意义上的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极致造化:

《即题•诗魂》

愿厚生而惠民兮,弘道统以扬清,

诚尽损以广益兮,延万代而千秋,

游万仞之高翔兮,得自怡其长居,

随天地以付流兮,邈逍遥而无极,

立浊世其奋烈兮,纵流俗而不移,

指沉疴之沦渊兮,正精魂以无畏,

拔九天之飒飒兮,绝沧桑之沥沥,

执初心之震荡兮,志锐毅其永复,

春风馥兮碧海谣,夏雨馨兮青湖谧,

秋夜馜兮红枫谲,冬雪馝兮玄冰谡!

诗学所承载的不外乎人本身于存在之中心境观照的追问溯思和以无形观有形的虚静所激活的奇思妙想之典型创意,既可以是艺术表达形式,也可以是形象塑造,唐代诗人李贺与李白皆属浪漫主义代表,但李白的浪漫是雄奇,寄托的是道教神仙,李贺则是诡秘,寄托的是民间鬼怪,两者各有其特质,李贺的苏小小墓的表达形式就是这种奇巧另类,所表达的也是空灵飘渺而又不失哀思追怀之意,以景物拟化为美丽而森寒的美人形象,而美人形象也可以拟化为自然造物,故而景即是人,人即是景,人景合一,故作即题:

《即题•风树》

大地如身广无垠,清风似神渺无际,

双足擎天根深茂,纤手绽开枝散叶,

云上题眼照相顾,漱耳流溪水滢滢,

红唇冷翠叶拂露,含羞黛雨滴年轮!

文艺创作根本是审美创造,可以有创作的思想主张,但是始终不能过分偏执于思想主张,而束缚自己的审美创造的天赋灵性,否则就会丧失美学的创造意义,白居易的诗歌往往会深陷于此,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意义统一,一首秋夕抒发白居易秋夜里的空虚寂寞孤独的客居他乡之思,但是稍显平淡与失落,空虚之极即是内实,寂寞之极就是热闹,孤独之极就是同乐,故作即题:

《即题·损益》

白露凉息黄霜泣,阴云乍乍月影斜,

风雷泄泄水泽情,高山仰止霞光溢!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万物逐渐栖息,到更寒凉的时候就会枯黄结霜,但天气偶尔转暖,霜就会融化,融化的水滴就好像流下的泪珠一样,天空的白云被阴霾遮蔽,月亮的光影也因此受折射而斜照,风雷过盛就会损,但也会带来雨水,补充湖泽,就好像水与泽是脉脉含情的眷侣一样,看到高山,内心平静,不自觉仰望,会发现朝霞漫天,阳光普照,流光溢彩,高山四周的万物都得到润泽一般!

宋词的典型特质在于对于人本身的情感心理活动的丰富细腻的艺术表达,柳永的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尽显对市民生活里闺中怨妇即歌妓愁思幽怨之情的表达,上阕主要写闺怨思妇的愁苦相思,下阕主要写闺怨思妇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而对美好生活的炽烈向往与忠贞爱情的追求,正因为如此,对思妇的情感与心理活动的细腻多变的典型表现,以景衬情,心理描写之趣致,来到丝绸博物馆,被浓郁的种桑养蚕织染的生活气息所浸染,嫘祖和钱小萍的女性魅力扑面而来,令人感动倾慕,故而宋词之境在此情此景下得到升华,故作即题,丝绸即是女性美:

《即题•蚕丝》

秋阳斜照万里云,青松入目,沐韶华春风,送十里阴霾处,吹雨漏断,尽赏花好月夜!

抽丝编绢织愁袖,蚕桑相觑,趣丝韵飘远,达四方天地间,萍影流光,绵绵岁月不休!

金鸡湖美术馆的杨明义专题展展现的正是艺术家杨明义辗转的艺术生涯,从木刻版画的民族风情走向水墨版画的江南韵味,从水墨版画的江南韵味走向水墨油画的异域印象,从水墨油画的异域印象又回归中西融合的东方诗意,江南断桥水乡成为杨明义艺术表现的主题,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周庄水乡之美与江南苏州之画境诗韵,诗画水境四者浑然一体,故而有感而作:

《即题•江南》

周庄的灵魂在水墨中,

一条大河上泊船来来往往,

迷迷蒙蒙的晨雾映照着,

把水乡的一切瞬间浸染,

勾勒出从未有过的朦胧,

从清晨降落的朦胧春雨开始,

激荡着朦胧的写意式奔流,

让刚健略带着些许柔媚,

热闹的节日里,汇聚在一起的人儿啊!

朦胧把热闹的浮华与聒噪洗净,

留下的唯有平静的谐和,

在四季的轮换下朦胧逐渐散去,

梦境里的家乡变得静谧,

晨曦里的水乡变得温柔,

星夜里的故乡变得安宁,

春曲燃起了五彩的故乡,

夏雨筑起了斑斓的木船,

若要追问这其间的隐秘,

那是似水年华似水秋的凝思,

若要追问这其中的奥妙,

那是江南处处是家乡的热诚!

大观沧海,红枫湖畔的记忆再现,

回观沧海,水乡秋色的古桥重生,

山外青山牧牛童,白鹭齐飞舟楫泻,

春山旭日东皋望,万古长青绿啼鸣,

金莲初放鸟初晴,渔溪晨曦晓红灯,

秋池清香荷塘晚,南门冬雪萤光溢,

沧浪笑月柳色新,秋藤盘根一点黄,

秋晖秋夜江南秋,石桥木桥水墨桥,

枯木怪谲祥云醉,花鸟石桥本同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