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故鄉——《雲邊有個小賣部》

什麼是故鄉?

王鶯鶯說:“祖祖輩輩埋葬的地方就是故鄉”

讀完這本書,故鄉的溫柔真的深深的打動了我:那種溫暖,家鄉的溫暖,家鄉雖然不像大城市般繁華,但真的好溫柔。

暑假結束,剛從家鄉出來。也是農村,但還不能算是小鎮,可能還不如劉十三的家鄉好,不過近幾年回家,越來越發覺家鄉真的越來越現代化了。家鄉很多新式的東西出現了:wifi、攝像頭、到家的水泥路、路燈、廣場和廣場舞、人人拍抖音、鄉村書屋、扶貧農產品、、、、、、。讓生活越來越方便,有一些東西被丟在了過去。有些東西還是家鄉獨有。

                                                                       一、我永遠愛的小賣鋪

就比如外婆這樣的的小賣鋪,幾近滅絕。

很小時候,我的夢想就是家裏是開小賣鋪的,最幸福的事是在小賣鋪買一包五毛錢的辣條,那個時候還有那種一毛錢的長辣條,下課了隔一會去買一根,真的好幸福啊,那個時候也還有一毛錢的棒棒糖,有6毛錢的雞蛋快餐面,一塊錢的大餅子。直到初中,能喫一個桶裝泡麪就還是有點奢侈的事。

學校有小賣部,學校外面也有,我家附近也有,去外公家的路上也有,外公家上面也有。

想到在走一段路就有一個小賣部,就很有希望。小賣部總是有人的,在這裏能碰到許多自己不認識但是該叫的人。

小賣鋪也是一個消息中心,大人們八卦聊天,小孩子很切實際的想要有一兩袋方便麪或者辣條喫,也能碰到同齡小孩,和他們一起瘋。大人看不過去了也會吼上幾句。小賣鋪也總是村裏的熱鬧中心。

小賣鋪充滿着我的童年,也是我的夢想。


                                                                                二慢生活

劉十三在家裏住着,不着急出門,等到十點多喫過外婆做的豐盛的飯菜,再去賣保險。

我家那邊,大多數人也都是慢騰騰的生活。天晴就早起,下雨就不起,用柴火竈做飯,我眼中的他們也一直是佛系種地、認真做飯的。

夏天回家,地裏種的土豆、玉米、茄子、白菜、葫蘆、冬瓜、辣椒陸續的上了桌,這個時候做菜也難,喫來喫去就是這麼幾樣,不喫還會壞,一頓普普通通的飯菜都能上9個菜,又趕上雞子下蛋的高峯期,喫的就更多了。

一頓飯,像我這種不能熟練掌握柴火竈的人,得做兩個小時。五點開始做飯,七點才能喫上,本來計劃着半個小時完事的,然後休息一個小時去跑步,這下可好,不僅跑步沒搞,還要等着爸媽忙完收拾好一起開飯。

當快8點,才把桌子擺到院子裏,小時候是照着月光喫,現在是路燈,但一家人涼快的喫着飯,旁邊的大媽抱着孫子過來嘮嗑、鄰居家伯伯也穿着勞作的衣服站在門口聊幾句,也是難得的寧靜幸福。雖然沒運動成,一天效率奇低,但現在這忙碌的社會卻很難找到這麼一片從容不迫的小天地了。


讀書時,特別是寫到在鎮上、和外婆在一起的時候,真的感覺好溫暖啊,我們的故鄉也真是溫柔。

最後,我們其實都是許許多多平凡的劉十三,我們可能從不被命運眷顧,我們常常失去所愛,但我們還是要加強的活着,因爲我們曾被愛過,我們也會去愛別人,成爲別人的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