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的塑料母子情

《甄嬛傳》中四阿哥和甄嬛成了笑到最後的人,兩個人的緣分在甄嬛還是莞貴人的時候就有了交集。那時候的弘曆還是一個被別人忽視的阿哥,他想投靠皇后宜修被拒絕。後來目光就轉移到甄嬛身上。弘曆真因爲不受重視才得以平安長大。他說他佩服像甄嬛那樣有勇有謀的人,甄嬛說與其佩服那樣的人,不如自己就是那樣的人。

甄嬛回宮後和他說,不管心裏如何想念自己的親生母親,人前人後自己都是他的母親。一個幼子年幼,一個母親早亡。從此以後兩個人的利益就緊緊地綁在一起。弘曆登基後和甄嬛講《鄭伯克段於鄢》,說親子如此,養子又該如何。兩個人從最開始的相互欣賞,相互扶持,相互利用,到最後的相互防備。高處不勝寒,來形容他們再合適不過。

但是劇中最塑料的母子關係並不是甄嬛與弘曆,而是太后與皇上。如果說甄嬛與弘曆到了最後是相互防備,太后與皇上就是相恨相殺。親生母子走到他們這個份上,真不知道用什麼詞語形容。皇上的童年並不幸福,父親康熙最喜歡舒妃的兒子老十七,母親烏雅氏偏心自己的小兒子老十四。康熙喜歡老十七是愛屋及烏,太后偏心小兒子是因爲對皇上真的沒有太多感情。

太后生育第一個兒子的時候還是貴人,沒有權利撫養自己的孩子。所以皇上一生下來就被隆科多的姐姐,康熙的第三任皇后撫養。時間長了兩個人多少也有感情,但是他的養母早逝。太后本就對他沒有太多感情,有了小兒子對他更不如以前。皇上多疑的性格是因爲他從小就是一個沒有依靠的人。

太后和皇上是政治上的合作伙伴,但兩個人的對話沒有母子間的親密,更像是領導和下屬談論工作的場景。兩個人都覺得對方虧欠自己。太后覺得自己對皇上已經夠好了,一路扶持他登上皇位,爲他除掉了自己的初戀情人隆科多。一個母親做到這個份上,她覺得已經可以了。但是自己的兒子卻覺得他做得不夠。

在皇上的心裏,太后雖然扶持自己登上了皇位,但內心更喜歡老十四這個事實怎麼也忽略不掉。扶持自己也不過是權衡利弊後的選擇,而不是因爲自己是他的親兒子。偏偏自己的親弟弟九子奪嫡時支持的是自己的死對頭八王爺。在皇上的心裏,太后是一個偏心的母親,是一個背叛自己父親的女人。

這對母子到了最後一刻也沒有和解。太后最後的時刻想起了自己與隆科多少年相遇的情景,想到自己的小兒子還被皇上圈禁,也想到宜修做的壞事太多可能被廢。她請求皇上放了自己的弟弟,被無情地拒絕了。這時太后詛咒皇上衆叛親離,皇上說自己做的事情再怎麼絕情,她每一件都參與了。

太后死後,皇上還說那首母親爲兒子唱的歌謠他從來沒有聽她唱過。太后扶持皇上登基,爲他除掉隆科多,一起對付年羹堯和華妃。可是最後皇上還怨恨她從來沒有爲自己唱過哄孩子的歌謠。曹貴人給溫宜唱歌謠的時候,他說曹貴人唱的很好聽。並不是曹貴人唱的好聽,而是他從來沒有被自己的母親捧在手心裏。

曹貴人再怎麼不好,對自己的女兒溫宜真的疼愛。太后覺得皇上不孝順,皇上卻覺得自己孝順至極。皇上覺得自己的母親偏心,太后覺得自己做的夠好了。真是母親等着孩子說謝謝,孩子卻等着母親說對不起。最後誰也沒有等到自己想聽的話。

劇中太后做到那個份上多少有點悲哀。明明知道宜修害死純元,爲了家族利益不得不維護宜修。對隆科多一往情深,卻被他算計入宮成了妃子。想保護隆科多卻不得不動手除掉了他。想爲自己的小兒子留個後路,被皇上把路堵死。詳情甄嬛前傳,烏雅成璧的一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