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些美好给明天

2021年  9月15日  星期三  阴

没有什么特别的一天。非要说特别,那就是,我离死亡又近了一步。给女儿买了泰国乳胶床垫,照着她寝室床的尺寸买的,读大学得有新装备呀。其它装备已经陆陆续续买好。还缺一个小一点的箱子,往返学校可以带几件轻便的衣服。给她买了零食,打算再买一点,拿去和寝室里的同学分。据说目前为止,她的四人寝室里只给安排了两个同学,连她在内。她觉得这样很好,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储物柜。

看了看手机上的某阅读app,有好多书加在书架里面,还没有看。当时是觉得奇怪的:有几本好像不是我加的,不知几时在书架里了。难道是另一个“我”加的?还是系统给我加的?但我看了看书名,貌似值得一看的样子。在这些书里,其中一本余秋雨的《中国之旅》——这本应该是我自己加的吧?我发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吾家小史》、《霜冷长河》之后,又编撰的好多新的名字的书,里面的好多文章都是以前出现过的。

现在看的这本《中国之旅》也有出现过的文章。但我觉得还是值得再看一遍、再品味一遍的。他对都江堰的描述可谓气势磅礴,但最触动我的,往往是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轻轻一笔,比如写人们对治水的李冰的膜拜:“人们在虔诚膜拜,膜拜自己同类中更像一点人的人。钟鼓钹磬,朝朝暮暮,重一声,轻一声,伴和着江涛轰鸣。”比如《天柱山》里,对被装在瓶子里售卖的娃娃鱼的描述:“色彩斑斓的娃娃鱼在瓶里停伫不动,像要从寂寞的亘古停伫到寂寞的将来。”很多这样的句子,从形式上来说,有一种音乐美;从意境上来说,有一种灵魂深处的寂寞和山高水远的苍凉。而且他看问题不偏不倚,很敏锐,没有那种打鸡血似的偏激,也没有人云亦云的麻木。这也是我喜欢的地方。读这些文字,从感性上,打动我;从理性上,说服我。

看这本书的目录,里面也有我以前没有看过的文章,其中就有写周庄和同里的。周庄我也去过、同里我也去过,但我在博客里没有写,也许曾在什么地方写过一句两句忘了,也许是没有写过,但我写过乌镇、写过西塘。我很想看看余秋雨是怎么写周庄、同里的,看看他笔下的江南古镇、那些旧墙斑驳、灰黑色调的古镇,那些我女儿小时候去了略显失望的古镇,在他的笔下是怎样地情感充沛而又有了生命的。我很期待,但是我没有像有些人一样,看书先把最感兴趣的挑来看、看剧先看结尾之类的。我还是喜欢按顺序看。带着一点期待,我喜欢把高潮留到最后,或者比较靠后。就好像钱锺书说的,吃葡萄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先吃最甜的,再吃最酸的;一种是把最甜的留到最后。我骨子里是属于后者吧。除非有的时候,某些特别的想法侵扰了我,比如,我觉得,我可能看不到明天的太阳,那我就会把最想做的事先做。等我平复一些,又会特意留一些更美好的事情,留到明天。算是给自己一个礼盒,明天再来拆封那些美好的心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